陸建人:從東盟一體化進程看東亞一體化方向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內容提要:東亞一體化已有10年歷史,但至今仍有三大困惑未解。東亞一體化的方向和路徑究竟在哪里?在歐盟不足以成為東亞榜樣時,東盟卻自信地走出了符合自身特點的一體化道路。具有40年一體化經驗的東盟或許正在為東亞一體化提供經驗,但它同時也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zhàn)。
關鍵詞:東盟 東亞 一體化
東亞一體化,路在何方?
2007年是東盟成立40周年,東亞一體化起步10周年和亞洲金融危機爆發(fā)10周年,而這三者又是互相關聯的。東盟是東亞地區(qū)最早進行一體化的次區(qū)域組織,也是東亞一體化的倡導者,而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則是東亞一體化的契機。正是東盟的倡導和亞洲金融危機造就了今天的東亞合作機制——“10+3”,開創(chuàng)了東亞一體化進程。這里,不妨讓我們先簡單回顧一下歷史。
東亞一體化始于東盟的一項倡議。早在1990年12月,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就敏銳地看到東亞面臨著歐洲和北美兩大經濟集團的挑戰(zhàn),從而呼吁建立由東盟和中、日、韓三國組成的“東亞經濟集團”(EAEG)。馬哈蒂爾建議該集團由馬來西亞出面組織,日本起主導作用,中國則發(fā)揮重要作用。但由于這一倡議遭到美國的反對,日本因此回避表態(tài)。當時,只有中國明確表示支持。[1]后來這個建議也得到了東盟其他各國的贊同。
但由于美國的打壓、澳大利亞的強烈不滿和“集團”一詞本身所具有的封閉性和排他性,EAEG難被國際社會接受。[2]為此,東盟于1992年10月將其更名為“東亞經濟核心論壇”(EAEC),試圖淡化“經濟集團”的封閉性和排他性。盡管EAEC 最終也未成功,但東盟沒有放棄推動東亞一體化的努力。1994年,東盟倡議召開“亞歐會議”(ASEM),并得到歐盟的響應。而ASEM 中的亞洲成員就是EAEG的預定成員。東盟巧妙地借助歐洲力量,排除美國的干擾,使東盟和中日韓作為一個集體,于1996年首次以地區(qū)的名義出席了首屆亞歐會議,迂回地實現了“東亞集團”理想。這可視為東亞一體化的前奏曲。
1997年7月,一場史無前例的金融風暴席卷東亞,使高速增長的東亞經濟跌入深淵。12月,在大難臨頭的關鍵時刻,東盟邀請中日韓三國在吉隆坡召開了東亞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共商對策,由此拉開了東亞合作的序幕。[3]此后,“東盟加中日韓”逐漸成為東亞一體化的機制。
1997年是東亞區(qū)域合作歷史上一個真正的轉折點。雖然早在20世紀60年代,日本民間就提出建立“泛太平洋組織”、“亞洲經濟合作機構”和“太平洋自由貿易區(qū)”等設想,但直到1997年,東亞地區(qū)僅有東盟一個區(qū)域一體化組織。同年,世界GDP 排名前30 位的經濟體中,只有日本、中國、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這五個經濟體沒有加入任何一體化組織,而它們都屬于東亞。但是,自1997年底起,以“東盟加中日韓”機制為開端,東亞一體化進程開始啟動。此后,各類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在東亞地區(qū)大量涌現,使東亞成為全球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第三次浪潮的主角。[4]
1999年11月第三次“10+3”領導人會議的召開是東亞一體化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會議就推動東亞地區(qū)合作的原則、方向、重點領域達成了共識,發(fā)表了《東亞合作聯合聲明》。韓國總統金大中在會上倡議成立“東亞合作展望小組”,旨在對東亞合作的進程與目標進行規(guī)劃。值得一提的是,金大中是繼馬哈蒂爾之后東亞又一位極具遠見的區(qū)域主義政治家。早在1993年,他就提出“韓、中、日與東南亞聯合起來就可以立足世界”的觀點。可惜的是,他的主張在其離任后未能延續(xù),致使韓國對東亞一體化的建樹有限。
2001年,東亞展望小組提出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qū)”和“東亞共同體”的長遠目標!皷|亞共同體”不僅僅包括經濟領域,還包括安全和社會文化方面。2002年,第六次“10+3”領導人會議通過了東亞展望小組的報告。這表明,東亞各國已就東亞一體化的目標達成共識。
然而,東亞展望小組提出的目標是很籠統的!皷|亞自由貿易區(qū)”和“東亞共同體”構想都缺乏細節(jié),更沒有路線圖,難以操作。事實上這也不奇怪。東亞地區(qū)的多樣性、利益上的差異性、歷史糾葛和地緣政治的復雜性都大大超過了歐洲,所以東亞各國要就一體化的具體目標和路徑達成一致決非易事。即使設計好了細目標和路線圖,也未必能順利實施。因為,迄今東亞一體化仍然沒有任何硬的有約束力的機制,而且可能在較長時期內很難建立起這樣的機制。
雖然東亞一體化在過去的10年已經取得很大的成就:從無到有(“10 +3”出現是東亞一體化零的突破),從少到多(目前已有東盟、“東盟+1”、“東盟+3”、中日韓和東亞峰會五種機制),但現在東亞一體化依然面臨重重困難。除主導權這一敏感問題外,目前至少還有三大困惑:東亞的認同在哪里?東亞共同體的“共同”程度有多高?東亞一體化的路徑又在哪里?以下略作說明:
首先,東亞的認同在哪里?“東亞認同”所包括的內容至少有三方面:區(qū)域認同、文化認同、價值觀認同,其中區(qū)域認同是最基本的認同。根據歐洲的經驗,沒有區(qū)域認同,一體化難推進,更難鞏固。區(qū)域認同問題在歐洲與北美的一體化進程中都不存在。雖然這兩大區(qū)域的一體化范圍也在逐漸擴大,但新成員都來自本地區(qū),有天然的區(qū)域認同感。[5]而東亞則不然,自從“東亞峰會”出現后,原有的以“10+3”為范圍的“東亞”區(qū)域認同被打破。來自南亞的印度和來自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加入東亞一體化進程,使東亞的區(qū)域認同變得不確定了。以后東亞峰會還可能增加新成員,如果繼續(xù)沿襲東盟提出的三條標準來辦,[6]那么東亞今后將變得無區(qū)域認同可言。區(qū)域認同的缺失,無疑會加大文化認同和價值觀認同的難度。目前文化認同和價值觀認同在“10+3”范圍內已經面臨不小的困難,在“10+6”或更大范圍內將更加困難。
其次,東亞共同體的“共同”程度究竟要多高,又能否做到?撇開政治、社會、文化方面不談,僅就經濟方面而言,未來的“東亞經濟共同體”將是一個什么程度的一體化組織?是歐盟那樣的高度一體化組織,還是東盟那樣的低度一體化組織或者是介于二者之間的中度一體化組織?[7]或其他創(chuàng)新模式?而共同體的“共同”程度又與成員國的經濟成熟程度有關,無疑,成員國的經濟發(fā)展水平差別越大,一體化的程度將越低。把來自不同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水平不同、文化和價值觀不同的成員捆在一起,硬從不同中求“共同”,會大大增加一體化的難度,降低一體化的程度,加大一體化成本。從東亞的情況來看,高標準的經濟共同體恐怕很難實現,但最低的經濟共同體的標準和模式又在哪里呢?誰能為東亞共同體指路呢?
再次,東亞一體化的路徑在哪里?按照東亞展望小組提出的目標,東亞一體化的第一步是建立“東亞自由貿易區(qū)”,然后過渡到東亞共同體。目前,東亞區(qū)域內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已有不少,但還沒有任何的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和相關的制度框架。究其原因,是東亞各國對于怎樣建設東亞自由貿易區(qū)至今尚未達成共識。
東盟認為最好將東盟與中、日、韓三個雙邊FTA融合在一起,組成未來的東亞自由貿易區(qū),這種“軸心—輪輻”(hub-and-spoke)模式可以確保東盟在東亞一體化中的核心地位,而且能使東亞自由貿易區(qū)按照東盟的規(guī)則(如原產地等重要規(guī)則)來辦。但自從主辦東亞峰會后,東盟有關東亞一體化的立場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8]
韓國在金大中之后,目光主要放在東北亞,對東亞一體化的興趣下降。目前韓國的FTA戰(zhàn)略,首先考慮的是美國和歐洲,接下來才是亞洲,而且重點是與中國和日本商談雙邊的FTA。[9]有關東亞自由貿易區(qū)問題,韓國官方很少有聲音。
日本在東亞一體化問題上,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轉變。日本長期坐享東亞“雁行模式”帶來的利益,這是一種不需支付成本的“沒有協議的一體化”。[10]但隨著雁行模式的解體,日本不得不面對現實。日本初期的東亞FTA戰(zhàn)略,是以韓國和東盟為主軸,排除中國,在東亞推動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并以此促成東亞自由貿易區(qū)的建立。[11]但隨著“10+3”進程的發(fā)展,特別是中國影響的增強,日本改變了戰(zhàn)略。2006年4月,時任日本經濟產業(yè)大臣的二階俊博提出“東亞經濟伙伴關系協定”(東亞EPA)戰(zhàn)略,計劃從2008年開始,用10年時間,建立包括日本、東盟10 國、中國、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共16 個國家的“東亞EPA”,即所謂的“擴大版東亞共同體”。[12]值得注意的是,EPA 是高于FTA的一體化形式,不僅包括FTA取消關稅的全部內容,而且還有投資、服務、人員自由流動、保護知識產權等許多新內容。據日本經濟產業(yè)省的初步估算,“東亞EPA”將刺激東亞的經濟發(fā)展,可使日本的GDP 提升約5萬億日元,合作區(qū)域整體的GDP 提升約25萬億日元。[13]
但是,“東亞EPA”的戰(zhàn)略目的,絕不僅僅在經濟利益方面,二階俊博稱其為“日本爭奪地區(qū)主導權的核心戰(zhàn)略”。而且,作為國家的重要戰(zhàn)略,日本在2006年8月的東亞經濟部長會議上已將其正式提出。2007年11月,日本與東盟簽署了雙邊EPA 協定,實現了“東亞EPA”所預定的一個重要步驟,F在,日本對東亞一體化路徑的立場已相當清楚而且堅定,那就是建立東亞峰會16 個成員的“東亞EPA”,而不是東亞展望小組提出的“10 +3FTA”。顯然,“16EPA”與“10+3FTA”在成員范圍、一體化程度、主導權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別。筆者在此用“16EPA”而不是“10+6EPA”的提法,是因為后者仍體現出東盟的主導作用,而前者卻是日本的倡議,自然以日本為主導。16EPA 徹底顛覆了東亞展望小組所設計的東亞一體化路徑,但日本的如意算盤能否成功頗值得懷疑。
中國堅定地認為,東亞合作和一體化應以“10+3”為主渠道,始終支持東盟發(fā)揮主導作用,主張循序漸進地推進東亞一體化進程。中國已經實施了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并正在與韓國商談FTA,還積極推動建立東北亞(中、日、韓)和東亞(“10+3”)自由貿易區(qū)。中國認為,東亞峰會是東亞合作的新平臺,它不能取代“10+3”,建立16 國FTA的條件并不成熟。
綜上所述,東亞各國對區(qū)域一體化的認識差別很大,各國的戰(zhàn)略取向和利益都不同。東亞一體化,路在何方?這始終是一個令人備受困擾的問題。
東盟的一體化經驗可資借鑒
就在東亞一體化出現困擾、曲折和困難之時,[14]東盟一體化卻取得了巨大進展。東盟提出在2015年建成“東盟共同體”,其中包括經濟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2007年11月,作為東盟共同體法律框架的《東盟憲章》已簽署,另外還發(fā)表了《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宣言》。東盟的一體化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它不僅是東亞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東亞一體化頗有借鑒意義。
東盟原定于2020年建成共同體,后來提前到2015年。[15]國際社會對東盟能否實現這一計劃有所懷疑。但筆者認為,東盟共同體,特別是作為其主要支柱的東盟經濟共同體如期建成的可能性很大。因為東盟經濟共同體內容簡單,門檻不高,方式靈活。
東盟經濟共同體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單一市場”(single market )[16]和生產基地,讓東盟各國的貨物、服務、資本和技術人員在這個大市場上自由流動。其他三項目標包括:第一,形成一個競爭力強的經濟區(qū)域,包括制定競爭政策、建立保護消費者機制、知識產權保護、加強區(qū)域基礎設施建設;
第二,保持區(qū)域經濟平衡發(fā)展,包括加速中小企業(yè)發(fā)展、推動東盟一體化行動計劃;
第三,推動與國際經濟體系的融合,包括采取協商一致方式處理對外經濟關系、積極參與國際供應網絡。[17]
上述目標根本不涉及共同經濟政策(如歐盟的共同農業(yè)政策)和財政、貨幣政策,足見東盟經濟共同體的難度遠不如歐洲共同體那么大,東盟搞的是“低度一體化”,務實、靈活和簡化是東盟處理難題的有效方法。
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將按先易后難原則分階段實施。2009年前,先實施短期內可以落實的優(yōu)先項目,如2008年起在6 個老成員中推行簡化貨物通關手續(xù)的“東盟一站式服務”(ASEAN Single Window),而其他各項行動計劃可于2011年前落實;
更難的事情可以延至2012~2015年去做。而且,在執(zhí)行經濟共同體計劃時,容許采用“10-X”方式,即尚無能力的成員可以先不參與。(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18]另外,為了推進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東盟已把2008年定為“促進東盟經濟共同體意識年”,并將采用“記分卡制度”(scorecard mechanism)來監(jiān)督東盟經濟共同體計劃的實施。[19]
東盟要建立“單一市場”并非難事。隨著東盟自由貿易區(qū)(AFTA)的推進,目前90%多的產品已經減免關稅。而且,屆時即使仍有少量產品和服務沒有實現完全的自由化,也不影響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建成。東盟秘書長王景榮指出:“東盟經濟共同體建成時,并非所有的關稅都要降到零至5%,并非所有投資、服務、非關稅壁壘等領域的問題都要解決,但絕大部分任務必須完成!盵20]而這個“絕大部分”竟然可以放寬到“70%至80%”。[21]換言之,2015年只要70%至80%的產品和服務達標,便可宣告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實現。這是東盟善于將復雜事情簡單化的例證。
從東盟經濟共同體的實施可以看出,東盟不做不切實際的事,它把一體化的目標定得比較低,量力而行。雖然東盟聲稱自己在竭力模仿歐盟一體化,但對于后者實施的經濟政策一體化和貨幣一體化這樣的“高度一體化”目標,它根本沒有納入計劃,因為它深知自己不可能做到。其實,低標準的東盟經濟共同體并不影響一體化的本質,即使實現了低度的一體化,東盟成員也可以從中分享到最基本的經濟利益。
一體化目標雖然不高,但在一體化的制度框架制訂上,東盟卻毫不含糊。為了保障東盟共同體的建立,東盟各國簽署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東盟憲章》,這將使東盟發(fā)生三個重要變化:一是東盟將成為具備單獨法律人格的政府間組織;
二是東盟的行為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東盟將因此在亞太地區(qū)扮演更重要的角色。[22]
《東盟憲章》中引人注目的“亮點”有以下幾處:
第一,賦予東盟組織法律人格,增強東盟特性和國際地位。要點有:[23]
1.東盟組織將具有“獨立于其成員的法律人格”(legal per sonality);
2.從以下幾方面增添東盟的特性:
(1)確立東盟的座右銘:“一個理想,一個特性,一個共同體”;
(2)制訂東盟的盟旗、盟徽和盟歌;
(3)將每年8月8日定為東盟日;
[24]
(4)東盟的對話國和有關國際組織須向東盟組織委派大使。[25]
通過上述規(guī)定的實施,東盟將從一個松散的次區(qū)域國家“協會”(association)走向更為緊密的國家“聯盟”(union),其國際地位也將隨之提高。不過,東盟不會成為歐盟那樣的超國家組織。下文將會談到這一點。
第二,通過增加和強化東盟的組織機構,確保東盟共同體目標的實現,以及增強各成員之間的粘合程度!稏|盟憲章》規(guī)定:[26]
1.除已有的東盟秘書處外,另增設由東盟各國外交部長組成的“東盟協調理事會”(ASEAN Coordination Council),其職責是在秘書處及秘書長協助下辦好首腦會;
2.設立“東盟常設代表委員會”(Commit tee of Permanent Representa2tives to ASEAN),它由各成員國所指定的代表(每國一名)組成,并常駐雅加達。其職責是接管東盟常務委員會的部分地區(qū)事務,包括對外關系和監(jiān)督東盟秘書處;
[27]
3.設立東盟經濟共同體理事會、東盟政治—安全理事會和東盟文化共同體理事會,主管東盟共同體建設事務;
4.擴大對東盟秘書長的授權,使其有權監(jiān)督首腦會議決定和東盟各國協定(包括東盟經濟共同體的落實)的執(zhí)行情況,向首腦會議報告重要情況及在對外會議上代表東盟立場,等等。隨著秘書長權力的擴大,東盟秘書處的作用也必然增強。
第三,東盟決策權的集中程度明顯提高,首腦會議成為最高級別和最權威的決策機構,其管轄范圍大大擴展:
1.首腦會議由一年一次改為一年兩次,[28]是東盟最高決策機構;
2.首腦會議將成為解決成員間重要爭端的最權威的裁決機構;
[29]
3.所有重要的東盟高層機構只設一個主席。
第四,繼續(xù)以協商一致作為決策的基本原則:[30]
1.東盟最重要的原則和決策必須以協商一致為基礎;
2.如果不能達成一致,由首腦會議對該問題做出專門的決定;
3.如果發(fā)生嚴重違背憲章或不服從憲章規(guī)定的事情,則將此事提交首腦會議處理。
第五,在保留協商一致傳統方式的同時,容許使用“10-X”方式,不強求統一行動:[31]
1.容許成員靈活參與所承諾的經濟活動,包括實行“10-X”方式;
2.在“10-X”方式下,成員國可以退出其已經承諾或批準但尚未準備好的經濟計劃。
上述五項及《憲章》的其他內容,都是經過充分的協商才取得一致的。在起草過程中,曾有過一些備受爭議的“新內容”,例如,“對爭議問題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投票表決制”、“對違反規(guī)定的成員國予以制裁直至取消其成員國資格”等,但因分歧太大,最終都沒有被寫入《憲章》。這表明,東盟堅持了40年來一貫采用的行事原則,凡事靠協商而非表決、制裁,這與歐盟慣用的“表決”方式有根本的不同。
但另一方面,《憲章》又大膽引進“10-X”方式,照顧到成員的不同需求,讓各個成員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東盟經濟計劃的參與程度,不要求同步齊進。先進成員可以走在開放的前列,落后成員日后跟上。這充分體現出東盟的務實性。
東盟的這些創(chuàng)意很值得研究!稏|盟憲章》和《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對于東亞一體化進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兩者突出的共同點是務實、簡單和靈活。無論是《憲章》還是《藍圖》,都從東盟的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不好高騖遠;
在共同體標準上放寬尺度,就易不就難,就簡不就繁;
另外,照顧到成員的多樣性和不同關切,不一刀切,容許有靈活性。
從某種角度看,東盟就是東亞的縮影。東盟內部充滿了多樣性、不平衡性,無論是政治制度、經濟體制還是文化背景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與東亞非常相似,東盟不失為東亞一體化的重要參照。從東盟的實踐可以大體看出東亞一體化今后的趨向:東亞(“10+3”)的一體化必定是低度的,只會低于而不會超過東盟的一體化程度;
東亞一體化主要是經濟一體化,東亞共同體將主要是經濟共同體,而且在很長時期內將以東亞自由貿易區(qū)這種初級形
態(tài)存在。另外,東亞一體化也惟有采用東盟一體化的三個辦法才能成功,那就是務實、簡單和靈活。
東盟共同體的建設已經起步,它或許正在為未來東亞共同體的建設提供藍圖。例如,東亞也需要一部能反映各成員共同觀念、具有一定約束力的《東亞憲章》來指導一體化進程,需要制定有具體細節(jié)的《東亞經濟共同體藍圖》和其他相關的制度框架。在這方面,有著40年一體化經驗、對東亞情況熟悉的東盟將有用武之地。雖然東盟的經驗不能解決東亞一體化的所有問題和困惑,但是它在不少方面可為東亞一體化提供操作性較強的范例。
東盟一體化面臨的挑戰(zhàn)
以東盟共同體為標志的東盟一體化進程雖然在加速進行,但它也面臨著來自內外兩方面的挑戰(zhàn)。從外部環(huán)境來看,世界經濟和金融形勢的發(fā)展變化、全球化和區(qū)域一體化的進展態(tài)勢、周邊新興大國的發(fā)展動向都會構成對東盟一體化的挑戰(zhàn)。一般而言,東盟不怕外部壓力。東盟本身就是在外部壓力下形成和壯大的。東盟頗善于應對外部的挑戰(zhàn),并利用外部壓力來加快自身的一體化進程,AFTA(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的加速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但是,來自內部的挑戰(zhàn)卻往往不好應對。當前,東盟內部所面臨的挑戰(zhàn)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東盟憲章》能否如期生效?雖然這部憲章已經在第13 屆東盟首腦會議上簽署通過,但還需要各成員國議會或國會批準后才能生效。東盟計劃在2008年在泰國舉行的第14 屆首腦會議上安排一個特別儀式來慶賀《東盟憲章》的生效,[32]但事情能否如此順利卻值得懷疑,因為這涉及到緬甸的內政問題。
2007年8月中旬,緬甸政府宣布大幅調高全國燃油價格,接著,9月初又通過了旨在強化軍政權的“制憲綱要”,[33]引發(fā)民眾強烈不滿。大批僧侶也加入了示威活動。在與警方的沖突中,發(fā)生了流血事件,最后演變?yōu)檎蝿觼y。此事被西方媒體渲染為“袈裟革命”。美、歐乘機制裁緬甸軍政府,并頻頻向東盟施壓,要求東盟干預緬甸政局。此時正值《東盟憲章》簽署前夕,緬甸局勢引起東盟強烈關注。但緬甸政府強調這是內政問題,反對外國干預,同時也欣然表示愿意簽署包含人權內容的《東盟憲章》。美、歐不甘罷休,竟以不與東盟簽訂經貿協定相威脅,要求東盟“開除”緬甸。[34]在這種情況下,東盟一方面頂住了西方的壓力,但另一方面也“勸告”緬甸政府釋放昂山素季,與反對派進行談判!稏|盟憲章》簽署后,有的成員國已表示,如果緬甸政府不解除對昂山素季的軟禁,其國會將不會批準這部憲章。緬甸問題由來已久,絕非短期內能夠解決。如果《東盟憲章》的批準受制于緬甸局勢,那就很難如期生效。這無疑是東盟一體化當前面臨的一個緊迫挑戰(zhàn)。
第二,“不干涉內政”的原則能否堅持不變?東盟在一體化過程中長期采用“不干涉內政”的原則,這是東盟得以生存、發(fā)展的重要基礎!稏|盟憲章》又重申了這項原則。但事實表明,此原則已經動搖,東盟內部在此問題上也并非鐵板一塊。緬甸問題被寫入東盟首腦會議的主席聲明,已屬罕見。此外,新加坡還利用第13 屆東盟首腦會議主席國身份單獨發(fā)表有關緬甸問題的聲明,[35]并且未經協商,貿然邀請聯合國特使甘巴里在東盟系列峰會期間訪新,造成尷尬局面。[36]
第13 屆東盟首腦會議主席聲明第16 點公開要求緬甸政府“解除對昂山素季的軟禁,釋放所有政治犯,與全國民主聯盟公開對話,向民主體制和平過渡”,并宣稱“要努力防止緬甸問題成為東盟一體化,尤其是《東盟憲章》和建立東盟共同體的障礙。”[37]這些措辭不同尋常,已不是一般性的“勸告”了,可以認為,東盟已經對緬甸內政進行了“有限度的集體干預”。[38]問題是,如果今后緬甸局勢進一步惡化,面對國際壓力,東盟將如何處置?“不干涉內政”的原則還能雷打不動嗎?東盟將面臨兩難的抉擇,內部分歧會增大,從而影響其一體化進程。
第三,在沒有懲罰措施的情況下,如何履行監(jiān)督機制?作為東盟共同體基石的經濟共同體的建設,需要具備明確的目標、時間表和許多具體的指標。《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中已經包括了這部分內容,問題在于用何種機制來保證《藍圖》的實施。據悉,東盟在起草這些文件的過程中曾考慮使用某種形式的懲罰措施,但因有分歧而不得不放棄。印尼前外長阿拉塔斯曾指出,起草《東盟憲章》的主要困難是各項決定的實施和監(jiān)督機制,包括懲罰措施和加強東盟秘書處的機制。[39]但東盟秘書長王景榮明確表示,《東盟憲章》中“沒有懲罰措施”。[40]前面提到,東盟將使用“記分卡”辦法來監(jiān)督成員完成《藍圖》的有關計劃,但這只是一種軟措施。APEC(亞太經合組織)的實踐已經證明,這類方法效果有限。
雖然東盟秘書處今后的職權會得到加強,但在沒有“硬措施”的情況下,它也將難有作為。既不能懲罰成員,又缺乏硬的約束機制,如何監(jiān)督成員履行建設共同體的職責,提高效率,將是東盟面臨的又一難題,而共同體建設的進度將直接影響東盟的一體化進程。
另外,如何處理東盟一體化與東亞一體化之間的關系?如何當好東亞一體化列車的“駕駛員”?這是涉及東盟與外部關系的一項重要挑戰(zhàn)。
在東亞現有的五種合作和一體化機制中,除中、日、韓合作機制外,東盟都扮演著核心角色:東盟共同體(10)、“10+1”、“10+3”、“10+6”這四個機制都是東盟倡導的,所以它自然成為核心。后三種機制,是東盟與東亞各國的合作平臺,其中,“10+3”是東亞一體化最根本的機制。而三個“10+1”(東盟分別與中、日、韓)是東亞一體化進程的組成部分,至今仍在“10+3”框架下運行。
但從2005年起,東盟又推出“東亞峰會”(10+6)機制。中國對“10+6”的定位是“戰(zhàn)略平臺”,[41]即東亞國家與東亞區(qū)域以外的鄰近國家(澳、新、印)進行戰(zhàn)略性對話和發(fā)展合作的場所!10+6”不是“10+3”機制的擴大,更不能取代后者,兩者是不同的兩個機制。東亞峰會作為跨地區(qū)論壇,具有外向、開放和包容性,而對于推進東亞區(qū)域一體化、建設東亞共同體來說,“10+3”仍是主渠道。[42]
東盟起初的立場與中國相同,但在日本推行“擴大版東亞共同體”計劃之后,東盟的立場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點擊此處閱讀下一頁)
日本主張建立由東亞峰會16 個成員組成的大東亞共同體,并且在口頭上表示支持東盟在“10+6”中發(fā)揮核心作用,實際上是想由自己來主導。但不管怎樣,“10+6”模式至少在結構上與東盟推行的“10+X”方式相符合,[42]而且東盟也不會放棄對東亞峰會的主導權。所以,東盟傾向于支持大東亞共同體。在2007年11月第三屆東亞峰會期間,東盟秘書長王景榮對媒體表示,“東盟對于日本把澳、新、印納入東亞共同體的提議已達成共識”。[44]盡管在正式文件里,東盟還是將東亞峰會定位為“高層戰(zhàn)略對話論壇”,[45]但今后東盟是否能堅持將“10+3”作為東亞一體化的主渠道,仍有疑問。2007年1月在菲律賓宿務發(fā)表的第12 屆東盟首腦會議主席聲明中曾強調“‘10+3’是建設東亞共同體的主渠道”[46],但在第13 屆東盟首腦會議主席聲明中,已不見“主渠道”的提法,而是將“10+3”與東亞峰會相提并論,強調兩者在促進東亞合作中的互相補充作用。[47]這意味著,東亞峰會的地位幾乎已與“10+3”并駕齊驅。
第四,東盟在東亞區(qū)域一體化中的主導地位也面臨著挑戰(zhàn)。在前10年中,東盟確實發(fā)揮了核心作用,但是,隨著以東盟為核心的區(qū)域機制不斷增多,東盟的領導力量趨于分散。此外,東盟所提供的區(qū)域合作機制都跳不出東南亞次區(qū)域的視野,圍著東盟自身一體化轉,[48]以“10+X+…+…”的結構延伸,結果必然是鞭長莫及。歐洲經驗表明,充當一體化核心的國家必須具備為整個地區(qū)提供能讓區(qū)域內各國分享從市場到制度這樣的“公共產品”的能力。從這個角度看,在下一個10年中,東盟將面臨著能否保住在東亞區(qū)域一體化中的核心地位的挑戰(zhàn)。
當前東盟正在集中力量推動《東亞憲章》和《東盟經濟共同體藍圖》的落實,到2015年前,建設東盟共同體將牽制東盟的大部分精力。東盟還在與東亞以外的其他對話伙伴商談自由貿易協定。在這種多頭并進的情況下,現在東盟每年要開400 多次大型國際會議,主要官員忙于東盟自身的事務性工作,少有時間去思考東亞共同體的問題?梢哉f,東盟對“10+3”下一步該怎么走心中無數,提不出什么建議。另外,從客觀上說,東盟為整個東亞一體化提供公共產品的能力確實也是有限的,這將制約其在東亞一體化中的主導作用。現在,日本、中國、澳大利亞、印度甚至美國等大國都在加大對東亞合作和區(qū)域一體化的關注和投入,未來10年東亞一體化的主導力量有可能出現多元角逐的趨勢。
東盟能否認識到上述幾個重大挑戰(zhàn)?如何去應對這些挑戰(zhàn)?能否戰(zhàn)勝這些挑戰(zhàn)?這不但直接關系到東盟自身的一體化,而且也將影響到東亞的一體化,值得我們高度關注。因為東盟應對內外挑戰(zhàn)的實踐,不管是成功經驗還是挫折和教訓,對于東亞一體化建設都將是寶貴的財富。
注釋:
[1]該倡議是馬哈蒂爾在1990年12月10日向到訪的中國總理李鵬提出的,李鵬總理當即表示贊成。1992年1月楊尚昆主席訪問馬來西亞,對這一建議再次表示支持。1993年6月馬哈蒂爾訪華時,李鵬總理又重申支持該倡議,并表示中國愿意成為其中一員。1994年江澤民主席訪馬時再度肯定了這一倡議。
[2]最早倡導成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澳大利亞對于自己被排除在外十分不滿,它和美國都不愿意看到東亞出現一個全部由黃種人組成的經濟集團。參見陸建人:《“10+3”框架下的東北亞區(qū)域合作——兼談對東北亞合作的幾點新認識》,載《東北亞論壇》2005年第1 期,第3~8頁。
[3]當時,柬埔寨尚未正式加入東盟,所以東盟只有9 個成員國。“10+3”的“全家!笔状瘟料嘤1999年11月28日在馬尼拉召開的第三屆東盟和中日韓領導人會議。
[4]陸建人:《亞太地區(qū)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及其影響》,載張?zhí)N嶺主編:《亞太區(qū)域合作的發(fā)展》,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版,第108~131頁。
[5]歐盟擴大,新成員都來自歐洲; 北美自由貿易區(qū)今后擴大為美洲自由貿易區(qū),其成員也都在美洲。
[6]東盟提出的東亞峰會成員的三個條件是:必須是東盟的對話伙伴、簽署《東南亞友好條約》和與東盟有實質性關系,惟獨不提地域限制。按照這三條標準,俄羅斯已基本符合入會條件。歐盟已實現貨幣一體化,是世界上一體化程度最高的組織,有關東盟經濟共同體的論述見
[7]本文第二部分,中度一體化模式尚待研究。
[8]詳見本文第二部分。
[9]陸建人:《東亞合作的新進展和新機遇》,載《中國戰(zhàn)略觀察》2007年第12 期,第55頁。
[10]陸建人、王旭輝:《東亞經濟合作的進展及其對地區(qū)經濟增長的影響》,載《當代亞太》2005年第2 期,第3~12頁。
[11]2002年10月,日本外務省發(fā)表了《日本的FTA 戰(zhàn)略》政策報告,正式闡明日本對區(qū)域自由貿易協定的基本立場。陸建人:《日本的區(qū)域合作政策》,載《當代亞太》2006年第1 期,第3~12頁。
[12][日本] 《讀賣新聞》2006年4月5日; 劉軍紅:《日本急于搭建東亞共同體》,載《世界新聞報》2006年4月6日。
[13]同前引。
[14]近幾年,因日本前首相小泉頑固參拜靖國神社而導致日中、日韓關系惡化,東亞合作陷入停滯困境。
[15]2003年10月第九屆東盟首腦會議發(fā)表《東盟協調一致第二宣言》,提出在2020年建成東盟共同體。2004年,東盟將東盟共同體建成期限提前至2015年。
[16]中文媒體將其譯為“統一市場”,容易使人錯誤地理解為歐盟的統一市場,其實,兩者標準是很不同的。
[17]See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Blueprint ”1 http://www.aseansec.org
[18]詳見下文第五點。
[19]See Chairman’s Statement of t he 13t h ASEAN Summit,Singapore,November 20,2007 http://www.aseansec.org
[20]《專訪東盟秘書長:東盟建成經濟共同體不只是設想》,新華網,2006年8月24日。http://www.xinhuanet.com
[21]同前引。
[22]“ ASEAN Leaders Sign ASEAN Charter”.http://www.aseansec.org
[23]See ASEAN Charter,Chapter II,XI ; “ASEAN Leaders Sign ASEAN Charter”1 http://www.aseansec.org
[24]東盟成立于1967年8月8日。
[25]這一規(guī)定更像是象征性的,因為東盟并不要求這些大使在雅加達設立官邸。
[26]See “Interesting Changes to t he ASEAN Institutional Framwork”1 http://www.aseansec.org
[27]東盟常務委員會由當年主持外長會議的東道國外長任主席,其他成員國駐該國大使任委員,不定期舉行會議,負責處理東盟日常事務和籌備召開外長會議,并有權代表東盟發(fā)表聲明。
[28]在東盟40年的歷史中,首腦會議迄今只召開過13 次。1990年前僅有3 次,以后3年一次,自2001年起才改為年度會議。所以,首腦會議一年兩次是東盟歷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29]參見下文第四點。
[30]ASEAN Charter,Chapter VII ;
“Interesting Changes to t he ASEAN Institutional Framwork”.http://www.aseansec.org
[31]“Interesting Changes to t he ASEAN Institutional Framwork”.
[32]Chairman’s Statement of t he 13t h ASEAN Summit.
[33]綱要規(guī)定,總統和重要部長由軍人擔任,國會議員中四分之一須由軍人指定。此外,憲法還規(guī)定褫奪“全國民主聯盟”及其領袖昂山素季的參政權等。
[34]《西方拿緬甸問題狠壓東盟》,載《環(huán)球時報》2007年11月21日。
[35]國際輿論認為新加坡此舉是為了討好美國。
[36]一些東盟成員刻意回避會見甘巴里,使其空手而歸。
[37]Chairman’s Statement of t he 13t h ASEAN Summit.
[38]當然,并非所有成員都同意聲明的措辭和主席國的做法。
[39]參見[越南] 《勞動報》援引[ 印尼] 《雅加達郵報》的消息報道,中國商務部網站,2007年11月7日。http://www.mofcom.gov.cn
[40]引自王景榮秘書長2007年9月3日在柏林的演講:“ASEAN at t he Heart of Dynamic Asia”.http://www.aseansec.org
[41]參見溫家寶總理在第二屆東亞峰會上的講話《合作共贏 攜手并進》,新華網,2007年1月15日。http://www.xinhuanet.com
[42]陸建人:《東亞合作:“10+3”是主渠道》,載《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1月17日。
[43]正確地說,“10+6”的結構是“10+3+3”,如繼續(xù)增加新成員,其結構就是“10+3+3 +X”,這種結構最能體現出東盟是核心的特點,故東盟最希望以這一方式來推動東亞一體化。
[44]《東亞共同體或接納新澳印》,中央社新加坡2007年11月20日電。
[45]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13th ASEAN Summit.
[46]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12th ASEAN Summit.
[47]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13th ASEAN Summit.
[48]例如,在最近的文件中,東盟明確提出,“‘10+3’應當支持東盟一體化,以實現東盟共同體目標”,但東盟應如何推動東亞一體化卻沒提及。See 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13th ASEANSummit.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