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在下降線行進的民國政府

發(fā)布時間:2020-06-04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帝制結束之后,中國變了民國,在名義上,共和制的招牌已經掛在了首都的城門樓上,在中國歷史上,破天荒地第一次建立了代議制政府。民國的前半段,人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從1912到1928年,差不多16年。這一段歷史,類似東漢末年,群雄并起,亂打群架的時光,今兒聯(lián)甲倒乙,明兒乙聯(lián)丙倒甲,后天甲再聯(lián)合乙、丙、戊等一起倒己。南與北打,東與西打,一省甚至一區(qū)之內,幾個小軍閥忽而刀兵相見,忽而握手言歡。看這段歷史,誰都頭大,不僅頭痛混戰(zhàn)不已,民生涂炭,還頭痛找不到頭緒,連最好讀的陶菊隱先生的《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期史話》,往往幾頁就冒出來幾十個人名,幾場亂仗同時開打,亂哄哄,你未唱罷我登場,叫我如何認得他!

  不過,如果粗線條的概括,民國北洋這段,從北京政府的角度上看,大體上是袁世凱4年,皖系4年,直系4年,奉系4年,袁世凱,段祺瑞,曹錕、吳佩孚,張作霖依次各唱了4年的戲。這16年,雖然依王闿運的對子,“民猶是也,國猶是也,無分南北;
總而言之,統(tǒng)而言之,不是東西”,但細分起來,還是有分別。比較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這一時期的民國政府,在民主制度方面,是沿著下降線行進。袁世凱時期,民國元年的國會,是全國普選的,盡管農民們未必知道選舉是怎么回事,大多數人實際上是由別人包辦著投的票,但普選的形式,畢竟在,人為操縱的痕跡不大,其實是各地的精英按照他們的意志,選出了他們心目中應該做議員的人(有的地方,人還在國外留學,已經被選為議員)。到了皖系上臺,組織了安福俱樂部,操縱選舉,結果弄出來一個安福國會。輪到直系出頭,居然公開賄選,議員成了豬仔。馮玉祥聯(lián)合奉系倒直,首先推出來的臨時政府,居然連代議制機關都沒有,接下來的奉系政府,干脆就是軍政府,首領是大元帥。套一句俗語,黃鼠狼生老鼠,一代不如一代。

  當然,我們可以說這個時期,當政的都是軍閥武夫,不知道憲政是怎么回事,就像民國的外交家顧維鈞所說的那樣,袁世凱對西方民主,缺乏起碼的認識。袁世凱如此,袁世凱之后的“北洋團體”中的驍將,則更是等而下之。不過,事情還有另一面,雖然武夫不了解西方的代議制,更不懂民主是什么,可畢竟他們都是從晚清過來的,深知清朝積弱積貧的歷史,明了若干年來中國學習西方的艱苦努力,雖然他們不了解代議制,不了解西方的民主制度,但這個制度的優(yōu)越,卻是經過西方的“先生們”驗證過的,即便在清朝的王公貴族最喜歡的帝制德國,也有國會和憲法。吃過西方軍隊苦頭,并且受過西式軍事教育,其中有些人還留過學(德國和日本)的經歷,至少知道他們所效法的西方,稱雄世界的道理。更有意思的是,這些武夫,實際上,對風靡知識界的進化論,也略曉一二,他們對當時堪稱時代的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是從心底里服膺的,就當時而言,西方的制度,就意味著進步,意味著進化的方向。所以,不了解代議制,不明白民主制度,不意味著他們會完全不理會這個制度,不希望嘗試按照這個制度操作一下,好讓中國也強盛起來。我們所說的北洋軍閥,其實是中國人學習西方推行軍事現(xiàn)代化的產物,他們不見得都是我們教科書所說的賣國賊,至少,也有希望中國好起來的愿望。所謂的“北洋團體”中,像張勛這樣的人是少數,而且屬于團體的邊緣人物(不是北洋軍事學校出來的人),其它的人,即使對共和并不熱心,也不至于公然開倒車,所謂的袁世凱復辟,他的帝制,其實并沒有取消代議制,打的主意是君主立憲制。反過來也可以理解,盡管中國進入共和政體以來,國家之混亂,國勢之衰落,比之晚清有過之而無不及,可復辟卻總也實現(xiàn)不了(包括強人袁世凱所嘗試的看起來僅僅退了一小步的帝制),反對者中,最有力量的還是“北洋團體”的軍人們。進化論的魅力,在那個時代,顯然不是其它什么力量可以抵消的。

  但是,在這16年中,我們也看到了另外一種場景,每當這些武夫打算尊重代議制的時候,跟國會往往很難處理好關系,處處是坎,沖突不斷,什么事都做不成。當他們拋棄了對憲法,和對國會的尊重,實踐起他們一向熟悉的權術操作、軍人干政時,則到處綠燈,諸事遂順,想干什么往往就能成什么。這是一個令人悲哀的現(xiàn)實,但的確是現(xiàn)實。當袁世凱尊重憲政的時候,民元的國會選舉,他沒有干預,甚至沒有利用自己的行政資源,對自己所期待的政黨施一援手,眼睜睜看著同盟會變的國民黨,取得優(yōu)勢,成了國會具有絕對優(yōu)勢的第一大黨。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他步履維艱了,面對辛亥革命后各地亂糟糟的局面,遍地民軍,遍地軍政府,土匪,幫會橫行,中央政府,統(tǒng)一財政,削減民軍,整頓地方,一樣也做不成。然而,最后袁世凱動武了,大兵一到,反抗的國民黨勢力土崩瓦解,大小頭目出國流亡。更損的是,袁世凱派人化裝成“公民”,組織“公民團”包圍國會,逼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tǒng),居然這個國民黨人占多數的國會,還就真的把他選成了正式大總統(tǒng)。吃硬不吃軟的政治現(xiàn)實,逼得北洋軍閥走回了老路。既然做君子不如做小人,甚至做流氓,那么索性就流氓做到底。坐上正式大總統(tǒng)寶座的袁世凱,干脆以收繳議員國民黨黨證的方式,把國民黨議員統(tǒng)統(tǒng)趕走,迫使國會因不過半數開不成會,然后自己一家說了算,連剛剛的盟友進步黨人,也一塊涮。然而,接下來,他進入了自家統(tǒng)治的最高點,秩序穩(wěn)定,改革前進,一些非北洋系的地方軍人,也開始被收撫,國家的財政收入,也很有起色。若不是日本乘歐洲列強忙于世界大戰(zhàn)之際,對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讓袁世凱做不起人,出現(xiàn)了合法性危機,一切看起來很是不錯。

  當然,真的把袁世凱毀了的,還是他的帝制“改革”,這一招,不僅沒能實現(xiàn)他加強中央權力的初衷,反而給了那些原本在他“削藩”過程中惴惴不安的地方勢力以反抗的借口,一個合乎進化論意識形態(tài)的最好借口。送了他性命的“二陳湯”(原本是他親信的四川督軍陳宦、陜西督軍陳樹藩和湖南督軍湯薌銘都宣布獨立反袁),本是自家從藥店買來的。

  同樣,接下來統(tǒng)領北洋團體,控制北京政府的段祺瑞的遭遇也是如此。當身為國務總理的他,尊重民元國會,尊重民元約法的時候,幾乎寸步難行,處處掣肘,跟國會以及虛位的總統(tǒng)黎元洪的關系,越來越僵,直至最后絕裂。當他玩陰謀,耍詭計,煽動督軍團干政,最后利用張勛趕走黎元洪,復辟帝制,把遜清的小皇帝抬出來的時候,反而左右逢源,連黎元洪都再次委任他為國務總理,組織討逆軍,殺回北京,他成了“再造共和”的大英雄。成了英雄之后,接受前段時間府院之爭的教訓,開始組織選舉聽話的國會,從日本弄來的西原大借款,多半養(yǎng)了自家的私家武力參戰(zhàn)軍,少部分堆出來一個安福國會,選出一個乖巧的聽話總統(tǒng)徐世昌,從此,政治強人段祺瑞要什么有什么,再也沒人擋道。段祺瑞最后栽就栽在武力統(tǒng)一的策略上。武力統(tǒng)一南方,在用武過程中,同室相殘,消耗掉同屬“北洋團體”的直系力量,借刀殺人,一石二鳥。直系的吳佩孚賣力打下了湖南,但湖南督軍卻給了只知道撈錢的張敬堯,只因為張是段的親信,而立下大功的吳佩孚只許在湘南前線拼命。算盤打得不錯,但誰都不是傻子,包括吳佩孚的“主公”,人稱曹三傻子的曹錕。結果是,武力統(tǒng)一,變成了北洋火并,直系從湖南前線回師北上,段祺瑞花大錢養(yǎng)的少爺兵,敵不住吳佩孚,天下從此變了顏色。皖系倒臺之后,有一個直系和奉系共同當家的時段,在這個階段,占了優(yōu)勢的直系調子唱得很高,對憲政看起來相當尊重,不僅民元國會重開,連黎元洪都再作馮婦,重回總統(tǒng)寶座?墒,一旦奉系被驅逐出關,直系一統(tǒng)北京政府之后,曹錕就公然搞起了賄選,早就墮落成政客的民元國會議員,也相當配合,3000元一票,5000元一票地把個文字上只知道寫一筆“虎”字的曹錕,選成了民國大總統(tǒng)。連選總統(tǒng)都可以收錢投票的國會,自然做不起代議機關,國會,從此廢掉。北京政府,進入了曹錕要錢,吳佩孚專權的時代。

  直系的垮掉,跟內部分裂有關。一方面是吳佩孚個人專權,排擠同一系統(tǒng)的其它將領,尤其是直系的另一員驍將馮玉祥。一方面也是由于吳佩孚民族主義的高調唱得太高,上去下不來,阻礙了北京政府靠出賣主權換取借款的途徑,導致中央政府財力枯竭,機關干部和軍警一起上街游行討薪。財力有限,難免就分贓不均,吳佩孚自家的嫡系還能保障供給,而別的人,尤其是沒有地盤的馮玉祥就好鬧窮,轉而接受直系夙敵奉系的資助,一旦直奉開戰(zhàn),馮玉祥倒戈自然不可避免。原本旗鼓相當的直奉,打得正激烈的當口,直系一個方面軍回師倒戈,抄了大隊人馬的后路,吳佩孚再硬也撐不下去,于是,開始了奉系入主北京政府的時代。當然,奉系時代的序幕,有一個國民軍和奉系共同當家的過渡,此時的臨時政府,又抬出了段祺瑞,段的頭銜,是臨時執(zhí)政,執(zhí)政府,根本沒有立法機關。接下來的奉系政府,干脆就是軍政府,胡子出身的張作霖,做了大元帥,代議機關,連形式上存在的可能性都沒有了。奉系統(tǒng)治的4年,是北洋時期最黑暗的時期。不僅連形式上的代議機關不復存在,連起碼的言論自由,也遭到封殺。敢言的記者被捕殺,民國最有名的兩個名記者,邵飄萍、林白水,都死在奉系軍閥手里。學生的游行請愿,也遭到軍警射殺,著名的3"18慘案,被魯迅稱為民國以來最黑暗的一天,這樣的事情,也只有在奉系的天下里,才可能出現(xiàn)。北京的教育界,一向獨立,由專家教授治校,但奉系上臺之后,派人接管,說是教員的薪水不再拖欠,但必須聽話,如果不聽話,就軍法從事。張作霖的名言,管你吃,管你穿,不聽話怎么能行?漢高祖劉邦約法三章,我只一章,不聽話就槍斃。后來,由于小張(張學良)后來在西安事變中的表現(xiàn),一白遮百丑,結果,父藉子貴,連老張(張作霖)的種種,包括做土匪打家劫舍,也變得很是正面,實在是歷史敘述的滑稽。當然,這已經是后話了。

  中央政府在下降線上行進,其它地方也如此。孫中山的南方政府,非常國會,也一樣卷在陰謀、暗殺,軍閥惡斗之中難以自拔,孫中山在罵南北軍閥一丘之貉的時候,他的政治操作,也沒有脫離權術和武力威脅的窠臼。湖南的趙恒惕,廣東的陳炯明提倡聯(lián)省自治,省憲倒是做的像模像樣,可是基于省憲的自治卻都談不上,還是有槍的說了算。從骨子里講,北洋時代跟中國歷史其它歷史階段出現(xiàn)的軍閥統(tǒng)治時期,沒有本質的區(qū)別,都是唯力是恃,武力崇拜。整個社會進入一個武化時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原有的調節(jié)機制受到很大破壞,暴力手段受到最多的推崇,槍桿子,成為這一時期最有價值的物品。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實際上是湖南一個文人出身的軍閥譚延闿總結出來的,很形象地揭示了這一時期政治的真諦。然而,這一時期的政治,跟東漢末年和五代十國時期又有不一樣的地方。這時的中國,已經被西方拉入了它們的世界體系,軍閥政治,無論在操作手段上多么的傳統(tǒng),但畢竟擺脫不了現(xiàn)代性的印痕。中國農民,在鬧義和團的時候,對洋槍洋炮還相當地陌生,想擁有,但擁有了卻不會使用?墒墙涍^軍閥多年混戰(zhàn)、兵變?yōu)榉,匪變成兵的?zhàn)爭習染,農民對西洋火器的熟悉程度,實現(xiàn)了質的飛躍。招來農民,稍加訓練,就是兵,當兵也成為很多地區(qū)農民的一項還算不壞的職業(yè)選擇,這一切,也為后來的共產主義的農村革命,提供了準備。

  更令人悲哀的是,這一時期的知識界,不但沒有阻止政治的下滑,反而在某種程度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學界的主流政治意向,只在兩個方面特別的活躍,一方面依然沉醉于“根本解決”的方案,當發(fā)現(xiàn)制度改變沒有能改變中國的時候,就把努力方向投向倫理和文化改造方向。新文化運動本身倒無可厚非,但知識界寄托在其上的政治理想,不僅過于沉重,而且模糊了政治變革的真正方向。另一方面,某些知識精英,又對好人政治,賢人政治有過多的幻想,甚至希望托庇于某個好軍閥,借助軍事和政治的強力,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這一時期雖然也不乏有留學西方,專攻憲政和民主的學者回國,但就總體而言,西方民主憲政理論的研究,在中國并無多大起色,即使在學界也沒有多少聲音,學界喪失了對政治的理性思考的能力。相反,唯物史觀和階級話語,倒在學界逐漸發(fā)出大聲,甚至占據主流,唯一有力的抵抗,倒來自于主張文化保守主義的陳寅恪、錢穆等人。北洋時期這種延下降線行進的政治演進,值得后來的人們認真地思考,在政治的臺前表演的軍閥武夫們,不見得都是白鼻子的丑角,也不見得都是背后受帝國主義列強牽線操縱的牽線木偶。中國政治從代議制逐漸演變軍事專制,最后變成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的黨治和軍事專制的混合,道理何在?絕非一句轉型期的特有現(xiàn)象可以說清楚。歷史從來都是復雜的,北洋時期紛亂的歷史,就更加復雜,這個復雜,蘊含著機遇,一種可以解開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現(xiàn)代化轉型迷局的機遇,但愿,當我們再次面對北洋歷史的時候,不要再放過了。

相關熱詞搜索:行進 民國 下降 政府 張鳴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