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操作,提升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發(fā)布時間:2018-06-2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初中數(shù)學主要有兩大板塊,分別為代數(shù)板塊和幾何板塊。在其中,都會涉及不同的數(shù)學概念,由于學生們在生活中難以接觸到,因此,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在概念教學中,將動手操作引入課堂,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將抽象的概念化為具體的體會,運用到以后的學習當中。
一、課堂動手。理解內涵
大多數(shù)的數(shù)學概念都比較抽象,一般都以文字敘述為主,如“一元二次方程、正投影、黃金分割點……”,如果單單拿出來,為學生們講解其概念,學生們聽起來只會感覺迷茫,時間長了,就會慢慢失去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如果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去感知,去理解,那么會更有助于學生們理解其中的內涵。
我以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為例,對我在教學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來理解觀念的內涵進行闡述。在課堂上,我先讓每個學生制作了一個無蓋兒的長方體,并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提問,怎么樣,我們能夠將這個長方體在平面上展開,答案是很明顯的,因為長方體是剪去了一個矩形紙張的四角后得到的,得出這個回答后,我們繼續(xù)進行了數(shù)據(jù)分析,在制作無蓋長方體的時候,我們用寬為50cm,長為70cm的長方形紙片,經(jīng)過裁剪后,得到一個無蓋的長方體,它的表面積為2600cm2,那么,我讓學生想一想在每一個角剪裁掉的正方形邊長為多少呢?將這個問題解決后,我將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引入課堂的講解中,我又為學生們舉了一個例子,一個長方形的面積為36cm2,其中寬比長短5cm,那么,我讓學生計算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為多少厘米?學生們很快給出了解決的方法,假設長方形的寬為x,那么長方形的長為(x+5),這樣的話,可以列出一個等式:x(x+5)=36,就這樣,通過學生們的動手實踐,很快懂得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課外實踐。升華意識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shù)學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學生的課余時間,我也為學生們布置了一些動手實踐的內容,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運用生活中的一些工具制作數(shù)學模型。
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這一知識點時,學生們不理解穩(wěn)定性這個概念,因此對四邊形的穩(wěn)定性比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差的這個性質也理解不清,為了使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我為學生們布置了一項課外作業(yè),內容為:制作的模型四個邊為四個長度相等的紙條,其中在四個角固定的時候用松動的木條支撐,這樣的制作,可以使制作的四邊形能隨意改變形狀。另外,讓學生們注意觀察自己生活中運用四邊形和三角形的物體,并進行記錄。上課的時候,學生們紛紛將自己制作的數(shù)學模型和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事例進行分享,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發(fā)現(xiàn),四邊形的形狀比較容易改變,而三角形則不容易。就這樣,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動手操作,了解了穩(wěn)定性的概念。
三、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學到的知識如果僅僅只存在于腦袋里或者僅局限于做對幾道題、考高分,那就違背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對知識的價值大打折扣。引導學生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加以應用,來體會知識的魅力,才是教學的更高境界。
在學習完不等式概念的時候,學生們雖然都理解了其中的內涵,但都僅局限于在數(shù)學題中如何應用,生活中哪里會應用的到,還是不了解。因此我在教學中,就將生活中許多情景都應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來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不等式的理解,我為學生出了下列情形的題:小明想要買練習本,但是他只有13張錢了,在這13張錢中,其中有1元和5角的,知道的是,這些錢加起來不大于9.5元,那么問小明可能有幾張5角的呢?這個生活中的問題就需要運用不等式來解決。假設有x張5角的,(13-x)張1元的,則0.5x+(13-x)<9.5,這樣利用解不等式的知識就可以解決這個生活問題。
通過自己的分析,運用自己擁有的知識,解決了實際的問題,學生們既驚訝,又開心,都真的感受到自己學習的知識是有用的。
數(shù)學中的概念本身是非常抽象的,但是數(shù)學概念又是學好數(shù)學的基礎,因此,對于教師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我的教學經(jīng)驗中,通過課堂的動手操作和課外實踐。學生們對數(shù)學闡述的概念就有了直觀的認識,最后,讓學生們聯(lián)系生活,確實感覺知識的價值,更加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編輯 姚思雅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