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哥_北京的哥余波
發(fā)布時間:2020-04-02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個個都是北京的形象大使,把你變成匯報演講的聽眾 許多人來北京聽到的第一句京腔來自北京的哥。在西客站陰暗又氣味可疑的停車道里,你會聽見的哥對著后視鏡問:“您去哪兒?”你要去公主墳,或者宣武門,或者馬連道,那張臉立刻因失望而黯淡下來,嘴里咕噥兩句,不情愿地踩下油門,極個別的還會扭過頭來看著你:“您會走嗎?”潛臺詞是:我排隊排了一小時,結(jié)果拉了一起步價,您能換個車坐么?倘若你說,我去望京,或者通州,他的表情也不會有什么變化,答應你時那聲“哎”的聲調(diào)里,卻有掩飾不住的暗暗的喜悅。
這種擰巴其來有自。每天早晨,數(shù)萬輛出租車從北京各個角落出發(fā),駛向一些主要的商務中心、機場、車站,以及繁忙的街區(qū)。通常,它們會在路上奔跑12個小時。有位司機說,一個鐘頭拉三十來塊錢,這是平均水平,這樣跑下來,交完份兒錢,每個月收入能有三千多元。北京出租車超過六萬七千輛,其中只有一千二百輛左右的門徽上寫著“朝陽個體”或者“東城個體”,他們是人人羨慕的個體戶――1992年廢除的一項政策留下的活化石,每個月只交少量管理費就能開著屬于自己的車上路,最高的時候,他們的牌照和車被炒到四十多萬。其余的出租車司機都是為公司打工,要是哪天運氣不好,只跑個兩百多塊,刨掉油費,還不夠交份兒錢的。
一旦舒舒服服拉上了好活兒,理所當然他就要開講了。先聽你口音:“南方人?”問哪個省份,“哦,你們家那兒不是在鬧冰災嗎?怎么樣,沒事吧?”主題升華,“你說這才多大一點雪啊,北方年年都有,在南方怎么就成災了?”這個……還是不太一樣的,南方下的是凍雨,落在電線上就結(jié)冰……主題進一步升華,“我看啊,還是你們那邊政府沒做好應急預案……”嗯,有可能,不過北京下起雨來也頭疼,那個安華橋下面好像積水兩米深吧?“那是!真夠要命的!”
北京的哥有一種令人忍俊不禁的優(yōu)越感,而這種優(yōu)越感來得不讓人討厭,蓋因他們常常富有自嘲精神。車子發(fā)動的時候,他們還在新聞聯(lián)播的頻率,個個都是北京的形象大使,你若順著他們夸下去,他們會高高興興地把你變成匯報演講的聽眾。
有人把北京的哥按“型號”分類:有職業(yè)型的,一開車門,“乘客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根據(jù)需要還有英文版,這自然是北京奧運的功勞;有相聲型的,吐字綿密張口即來,“您說,(其實是他開始說了)咱們……(此處省去500字)是吧?”此種發(fā)言的妙處在于它僅僅具有語音上的意義,說了等于沒說;有批判型的,數(shù)落制度來得有種有料,讓你忍不住為他的見識叫好了,卻話鋒一轉(zhuǎn),“還是毛主席那時候好啊!”有哲人型的,看起來飽含生活智慧,央視主持人柴靜就碰到過,“有天我不高興,上了車不說話,師傅看都不看我,悠長地說,‘姑娘,人生就八個字,喜怒哀樂憂愁煩惱,八個字里頭喜和樂只占兩個,看透就好了!庇袘n國型的,“您看這釣魚島問題最后得誰讓步啊?”有找樂型的,你問個事兒,他讓你猜,“答對了加10分!”
北京的哥面對的都是些寬敞又狡猾、大氣又敏感的馬路。這座城市沒有什么步行文化,斷不會想到梧桐樹下被雨打濕的人行道之美,大多數(shù)馬路都是為車設計,讓行人一眼望去就失掉溜達的勇氣?墒,除了過年和大半夜,車子卻也很難享受到一路暢通的快感,奧運會是個例外,因為7成的公車都被限行了,開起來格外過癮。結(jié)果奧運結(jié)束后一段時間,的哥個個變得怒氣沖沖。
每回重要會議臨近,出租車公司都要給的哥們做各種各樣的動員工作,“少說,多聽,有情況隨時報告”。開車經(jīng)過天安門,要關緊車窗,到指定地點停放。個別覺悟高又立功心切的司機,兩會期間遇到穿著不講究的外地人打車去京西賓館(代表委員駐地之一),左探右問,“你老家是哪里啊?”“到京西賓館干什么啊?”沒得到滿意回答,便拉著“假想敵”往公安局開。
不到20年前,的哥(那時候還沒這詞兒呢)是這個城市最吃香的職業(yè)之一,不用掃馬路,天天守著北京飯店拉老外,每個月拿七八千沒問題,“一說起來就是對象好找!”
北京的哥什么人沒見過啊,這可是他們和你聊天的資本:有吹牛逼的,“說我和誰誰誰的秘書特熟,那你還打車啊?怎么著也得弄輛奔馳C開開吧?”還有領導,這是黑色出租車的專利,他們都坐在司機背后,個個和藹可親,對司機噓寒問暖:干這個辛苦嗎?孩子多大了?和電視上一模一樣;也有站街的,讓你送到某個地方,該付錢了,兩手一攤,“大哥,我沒錢,您看著辦吧!”的哥也不是等閑之輩,“錢我不要了,我送您回去吧!本桶阉卦瓉淼溶嚨牡胤。早些年三里屯酒吧街沒改造時,一到晚上路邊都是這樣的女子,中國的,俄國的,韓國的,“也挺可憐的,大冬天穿著超短裙,一個勁兒地招手。”“天上人間”沒倒的時候,晚上九點多,姑娘們從鄰近租住小區(qū)出來,10塊錢起步價過去,的哥往返接送個不停,“這些年不行了,以前那個素質(zhì)啊,個個都是模特!”還有人聲稱見過所謂的“逃北者”,“有兩年時間了,那天下著雪,兩個男的,帶著兩個朝鮮的姑娘,一個講中文的男的問我去天津機場不,我說去,他們就上了車。那兩個姑娘穿著很土,但是長得真漂亮,不知回去會怎樣……”
這個群體大部分是下崗者,但不要小看他們,也許他們中間的一個,昨天還是擅長擒拿的老兵,或者某國有大廠的廠長。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要靠開車養(yǎng)家糊口,但是也有人靠拆遷補償發(fā)了大財,繼續(xù)開車純屬手癢,“我準備今年再蓋一棟房子,征地又能賺個……”直到你憤憤不平地打斷他:“得,師傅,以后我給您開車得了!”才心滿意足地謙虛一下。
他們擅長自娛自樂,又常常多才多藝,于是有姑娘在微博上念叨:昨天打車,的哥竟然模仿上海人說話,他還會唱昆曲,還會唱德語歌……輪番演了一遍,這位的哥幽幽地說:你信不信我20年前是間諜?正當我張大嘴巴驚得不知說什么好時,他又說話了:其實我現(xiàn)在也是啊。
下午三點多,晚高峰提前到來,建國門橋和復興門橋下排起長隊,“現(xiàn)在堵車基本上沒有喘口氣的時候,早高峰到9點,9點半開始做業(yè)務的又出門了,車又開始多起來……以前我能告訴你,西直門、復興門這些地方比較堵,現(xiàn)在真不敢說哪里不堵!痹偻硪稽c,數(shù)萬輛出租車又從北京的各個角落繼續(xù)出發(fā),駛往國貿(mào)、金融街和中關村的寫字樓,國貿(mào)的白領穿著體面、很有禮貌,卻總是一臉疲憊,上了車就斜倚在后座上,不想說話。去中關村的多數(shù)是理工科背景,還帶著學校里的軸勁,對于路線和零錢都不加通融!案麄兙筒荒芸浜?诶,沒準人家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呢!”
晚上11點,地鐵末班車結(jié)束后,國貿(mào)橋、六里橋、玉泉營橋下都會聚集大量等待拼車的出租,乘客花10塊20塊,就能分別回到通州、房山和大興――北京郊區(qū)的“眠城”。司機也順道回家,“順腳賺包煙錢”。
這幾年人們的印象是,北京的哥中來自郊區(qū)農(nóng)村的越來越多,有的操著延慶話,聽起來更像是天津話或河北話,用城里司機的話講,郊區(qū)農(nóng)民好管理,“他們也干得狠,不休息,往死里拉!辈恢欠衽c此有關,的哥中的侃爺漸少,沉默型的司機越來越多,就像這個城市無數(shù)面目模糊的路人。司機和乘客,往往彼此一言不發(fā)。到了目的地,打票,下車,的哥重新發(fā)動,沒入前方滾滾的車流。
相關熱詞搜索:的哥 北京 北京的哥 關于北京的歌 北京衛(wèi)視厲害了我的哥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