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義的“審計風暴”如何刮?】山東書記劉家家庭背景
發(fā)布時間:2020-03-30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審計風暴起始于李金華時代,能否深化于劉家義時代? 民意與執(zhí)行效果的雙重考驗 劉家義的特色是低調,履新以來,從未接受媒體的采訪。但不妨礙國家審計署與新任審計長成為眾目關注的焦點。
劉家義時代,中國審計會如何?李金華臨別時說:審計風暴還會刮下去。8月27日,劉家義首次述職,在人民大會堂第11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作了《2007年度中央預算執(zhí)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雖然點名部門少,不過令人關注的是,對于中央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強調,和在每一章后公示的違規(guī)部門、企業(yè)的整改情況。這被認為是關注宏觀、關注執(zhí)行效果的務實表現(xiàn)。
國內所有媒體紛紛予以報道,發(fā)表評論,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刊登了題為《中國審計發(fā)現(xiàn)政府資金濫用非常普遍》的文章,文章指出,近些年,中國審計出來的濫用資金規(guī)模非常大,幾乎涵蓋政府所有部門,“然而,審計署很少公布涉案官員的姓名及挪用細節(jié),打擊腐敗旨在讓各級政府更加負責,政府透明開放是中國政府的重點。”該報特別指出,“幾年前,很難想象,這么大規(guī)模地挪用資金會被審計和公布;中國正處于政治改革進程中!
顯然,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中國國家審計署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中國政治體制與行政體制改革的風向標。
審計風暴起始于李金華時代,能否深化于劉家義時代?人們希望看到一個如同李金華一樣剛直不阿,同時能推進一步,將審計風暴刮到制度層面的新審計長,問號背后巨大的壓力讓劉家義必須謹言慎行。但是,他又必須滿足民眾希望審計風暴摧枯拉朽的心情。劉家義面臨民意與執(zhí)行效果的雙重考驗。
劉家義上任伊始,在南京審計學院發(fā)表就職演說。他脫稿兩個半小時侃侃而談,“現(xiàn)階段的審計工作重點是揭示重大體制性障礙,促進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體制和運行機制”,關鍵要切斷“火源”,而不是充當救火隊員,四處救火。
把切斷火源的重任只放在審計署身上是不合適的,審計署只能指出火源在哪里,既沒有能力切火源,也沒有能力救火。法律沒有賦予審計署哪怕一丁點兒準司法權,審計署不是香港的廉政公署。不僅如此,我國審計部門列入行政序列,由于地方審計署事實上受制于地方行政長官,審計署不得不設立龐大的派出機構與特派員,派出龐大的人員審計地方賬目。各地近8萬的審計人員在人財物上受制于地方政府,李金華爭取獲得的垂直管理只有部分實現(xiàn),最終未能真正如愿,沒有比國家審計署更了解制度不足所帶來的資金與人力的浪費了。
如何與李金華有所區(qū)分
如果要與李金華有所區(qū)分,劉家義不能僅僅刮審計風暴。在第一次審計述職中,劉家義的首份答卷,把側重點放在中國預算決算的全面執(zhí)行情況上,將目光主要聚焦在之所以產生問題的制度因素上,首次對中央預算執(zhí)行情況做出總體評價。
雖然劉家義本人仍然沒有出面,但起草審計報告的主要人物之一、審計署財政審計司副司長馬曉方在接受央視采訪時強調,問題資金中,管理不規(guī)范在中央一級占到98%。他直言,“為什么有這么大面積的單位存在這樣的問題,而且這樣的問題的比例為什么這么高?”馬曉方暗示,下面可能要引申到我們對這產生些問題的體制跟制度的分析。
相信馬曉方對央視所說的話,絕不僅僅代表他本人,而是審計署長變更之后,國家審計署在全國公眾面前斟酌再三的亮相。
馬曉方話很直白,令人遺憾的是,他沒有點題“公共財政”,也許他無法越位而言。審計署目前所做的一切,是為建立符合現(xiàn)代市場經濟、現(xiàn)代法治經濟的公共財政體制打下基礎,否則,審計署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拾遺補闕,并不具有制度更新上的重大價值。
什么是體制性、制度性問題呢?從大處來說,中央一級的資金管理不規(guī)范現(xiàn)象為什么泛濫?在預算中為什么賦予中央部門如此巨大的財權?最終,政府的預算是否科學合理、是否經過了人大的監(jiān)督?又回到了建立人大監(jiān)督之下的公共預算的老路上去。從小處說,為什么鐵路建設項目總是存在違規(guī)轉分包工程、多列預算、多結預算的老大難問題,其中的體制性癥結究竟是什么?政府項目不受有效制約,是背后的因素。
按照目前審計署的職能劃分,審計署是國務院的下屬機構,代表國務院向人大述職,真正起監(jiān)督作用的應該是人大代表,有立法權的也是人大代表,他們代表全國民眾向代表國務院的審計署問責。目前的架構,使審計署部分行使了人大的監(jiān)督權,這種代行之權獲得了人大的掌聲。李金華在最初向人大公開新型的審計報告、拉開審計風暴序幕之時,贏得了人大代表經久不息的掌聲。在目前體制缺失的情況下,人們不僅能夠理解,甚至贊賞審計署的越位做法。
不過,長此以往,是審計署不能承受之重,體制不跟上,細化預算、公共財政無法落實,審計風暴遲早會被無效財政的汪洋大海所包圍。
打造自己的名片
李金華試圖有所行動,在任后期,他提到效益審計,提到財政浪費現(xiàn)象。現(xiàn)在審計署擴充概念,稱為績效審計,關注的是管理、決策等等各個方面、層面的問題,并且寫進了2008年到2012年的審計署五年規(guī)劃。
審計署希望借助人大的力量。馬曉方表示,體制、機制上的問題,由審計做出建議,全國人大采納的話就變成法律的意志了,各個部門應該是依法辦事,有些事兒通過國務院以法規(guī)的方式來對一些機制、一些政策進行完善,實際上就是一種行政的力量。
行政與法律的力量齊頭并進,需要的是國務院與人大的默契配合。審計署如果能將每年刮起公共財政風暴、預算風暴、反腐風暴的接力棒交到人大手中,并且效果為民意認可,中國的審計風暴才算大功告成。
劉家義表示,今年審計署要率先向社會公開自己的“賬本”!叭绻覀冏约憾紱]有這樣的勇氣,還有什么資格來要求被審計單位接受審計結果公開呢?”這是對李金華愿望的達成,可見前后任有一致之處。
剛剛上任的劉家義還不可能像李金華一樣,成為審計署的名片,成為行政官員責任心的代名詞,他需要以一年年的述職打造自己的名片,同樣需要以堅定的決心促進制度改革,最終提高政府的效率與能力。
我們需要繼續(xù)觀察,這個特殊的部門是否能夠成為制度的推動者,還是被一些不合理的制度所同化。
相關熱詞搜索:審計風暴 劉家義 劉家義的“審計風暴”如何刮? 審計風暴 審計風暴還能刮多久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