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詩人的受難史:祖國的受難史
發(fā)布時間:2020-03-29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1964年2月的某一天,走在大街上的布羅茨基突然被塞進一輛汽車,帶到警察局,隨后,24歲的布羅茨基在民事法庭兩次受審。法庭上,懸掛著“不勞而獲者布羅茨基審判大會”的橫幅。法官薩維里耶娃質(zhì)疑布羅茨基的詩人身份,在她看來,對那些不會給人們帶來好處的“所謂”詩歌,她有理由加以蔑視。當然,這位女法官壓根兒不認可寫詩和從事詩歌翻譯“是有益于祖國的事”,相反,法庭和旁聽者嘲笑眼前這位認定寫詩就是他的工作,就可以證明他也在勞動的年輕人。當布羅茨基高傲地說出“我不但不是一個不勞而獲的人,反而是一位能為我的祖國增添光彩的詩人”的時候,法庭爆發(fā)出一陣哄堂大笑。審判結(jié)束,布羅茨基因“社會寄生蟲”罪名獲刑5年。
蘇聯(lián)政府最終無視布羅茨基“最好能允許我參加祖國的文學(xué)進程,哪怕做個譯者也行”的哀求,1972年,克格勃把他塞上一架飛機,逐出了這個曾擁有普希金、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爾斯泰的國度。帶著沉重的俄語,布羅茨基開始了在西方的流亡生涯。此后,即使在榮譽的巔峰――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1987年,以及之后,他也沒有重返他的故國。于是,詩人的生平被有趣地砍成了兩截,前一段,中學(xué)未畢業(yè)的布羅茨基成了太平間解剖員的助手、鍋爐房的鍋爐工、第五地質(zhì)局的一名勘察員、工廠里的一名銑工,甚至兩次被迫成為“精神病人”……后一段,他基本上在美國的大學(xué)里度過,前半生隱秘的詩人身份這會兒得到了舉世公認,他成為茨維塔耶娃、帕斯捷爾納克、曼德爾施塔姆、阿赫瑪托娃這些偉大俄語詩人行列中的一員。
《布羅茨基談話錄》對于詩人在列寧格勒度過的童年、少年以及轟動西方世界的“布羅茨基案件”,都有著理性的回憶。在與文化史家所羅門?沃爾科夫的對話中,詩人重構(gòu)了“監(jiān)獄、迫害、流放”的前30年生活。這是一位詩人的受難史。布羅茨基講述了在一個極權(quán)的國家里,做一名詩人、思想者和文化異端所付出的代價!墩勗掍洝返牧硪徊糠质遣剂_茨基對幾位心儀的大詩人――依次包括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羅伯特?弗羅斯特、溫?休?奧登和阿赫瑪托娃――的深情回憶以及對他們詩藝的精湛剖析。于是,他成了“拆散編織物”的那個人,于是,由于他談話的專業(yè)性及見證者的身份,這些偉大詩人的復(fù)雜性得以在普通讀者面前豁然敞開――布羅茨基不愧是他們的一名偉大的同行。
在20世紀,布羅茨基是一位重新確立了詩歌尊嚴的詩人,同時也是一名天才的批評家,他的洞察力20年來一直為中國詩人們所津津樂道。有趣的是,他還是一位中餐愛好者。這部持續(xù)多年、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容量巨大的談話錄的出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獨立不羈、言辭激烈又睿智深刻的布羅茨基。在這部交響樂般有著“開局、潛在的沖突、高潮和結(jié)局”的談話錄巨著里,讀者自會意識到,“一個偉大的詩人,似乎首先就是一個偉大的人”(鮑里斯?帕拉莫諾夫)。
相關(guān)熱詞搜索:受難 詩人 一位詩人的受難史 從馬爾谷而來的受難史 做好詩人是艱難的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