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生命_王希坤:視書法藝術(shù)為第二生命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宋代歐陽修講過一段話,很有意思。他說:“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業(yè),漸已廢去。或厭而不為;或好之未厭,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厭者,書也。至于學字,往往可以消日。乃知昔賢留意于此,不為無意也!蓖跸@じ糍t歐陽文忠公們的情況差不多,可見古今同趣。書道雖然一直是他工作之外的事,但他就是喜歡,就是上癮。時下的中國書壇,人們對寫字的認識以及所持的觀念大有不同,因此造成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局面。然而主流還是清楚的,即立足于繼承傳統(tǒng),師法古賢,尤其注意從歷代大家經(jīng)典書跡中汲取營養(yǎng)者為大多數(shù)。王希坤就是其中一位將書法視為第二生命,孜孜不倦地追求并有所成就者。
王希坤先生自幼習書,楷、篆、隸,包括繪畫,猶以油畫聞名鄉(xiāng)里。參加工作后,公務(wù)之余,又涉獵魏碑,樂此不疲,這是王希坤研習書法的第一個階段――即與“古人合”的階段。在此階段,王希坤沒有像某些學書者那樣專守一家,亦步亦趨,而是廣涉博取,取精用宏,在與古人合的基礎(chǔ)上得其“博”。
上世紀90年代初,王希坤奉調(diào)進京,廣交書界朋友,眼界愈加開闊,其書法臨習與創(chuàng)作漸以己意出,這是王希坤習書進程中的第二個階段――即與“古人離”的階段。在此階段,王希坤善于把書法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融入時尚,在與“古人離”的基礎(chǔ)上得其“時”。
再后來,王希坤有幸拜于沈鵬先生門下,與之成為莫逆之交。沈先生是一位重量級學者型書法家,他善于從大文化、大美術(shù)背景下“觀照”書法,思想開放,藝術(shù)見地甚高。在沈鵬先生的悉心指導(dǎo)下,王希坤取法的目光開始重新轉(zhuǎn)向“二王”之路,尤善大字行草。他的大草,有“二王”、孫過庭的意思,還保留些許于右任的意思,更多的還是沈先生的意思。這大概可以算作王希坤學習道路上的第三個階段――即在盡力先與古人合,再與古人離的過程之后,又與今人合――直取當代書法大家沈鵬,從書寫的工具到用筆、結(jié)體、章法力求酷似沈鵬,再與今人(沈鵬)合的基礎(chǔ)上得其“專”。
在著名書法家沈鵬、張榮慶先生的悉心指導(dǎo)下,王希坤運筆用墨和章法達到新的意境,逐步形成清新流暢、豪邁質(zhì)樸和揮灑自如的書法風格,作品多次參展并獲獎。
王希坤的字走筆自然流暢,毫無矯揉造作,清逸中透著灑脫,自有一種天趣。他在談到對藝術(shù)的追求時說,我視書法藝術(shù)為第二生命。我愿在漫漫墨海中無休止地探索、追尋和求真,終生無怨無悔。
王希坤1999年被評為“海峽兩岸德藝雙馨藝術(shù)家”;2002年隨團赴新加坡參展,榮獲銀獎;同年又隨團赴澳門和泰國參展,泰國《亞洲日報》、《世界日報》等五大中文版報紙均做了報道,并以整版專登其書法作品和專訪文章,收到較好的效果。同年被授予“當代精英藝術(shù)家”榮譽稱號。2003年在北京兩次舉辦“干杯朋友書畫四人展”。2004年在天津舉辦書法聯(lián)展。2005年在河北滄州兩次舉辦書法個展,在當?shù)貢缫饛娏曳错。其書法作品入選多部作品集和“泰山摩崖石刻”、“北大荒藝術(shù)長廊石刻”、“滄州大運河碑廊時刻”。不少作品還被國家領(lǐng)導(dǎo)人和美國、法國、德國、奧地利、意大利、荷蘭、丹麥、巴西、秘魯、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等國家以及香港、澳門、臺灣的友人收藏。王希坤簡歷被編入“中國當代書法家大辭典”、“中國當代書法家人名大辭典”、“當代書畫藝術(shù)精英大典”、“中國知名專家學者辭典”、“中華名人大典”和“世界人物辭海”等典籍。
(文中書法作品均為王希坤所作)
相關(guān)熱詞搜索:書法藝術(shù) 生命 王希坤 王希坤:視書法藝術(shù)為第二生命 視書法藝術(shù)為第二生命 視書法為自己的第二生命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