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洶涌【單身浪潮”洶涌背后】
發(fā)布時間:2020-03-22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 本刊記者/張慧茹 今年4月,北京人口學專家根據(jù)一組人口普查的數(shù)據(jù)預測:北京、上海的單身男女已突破100萬。而在1990年,北京30歲至50歲單身人數(shù)約為10萬人。 不久前,相關媒體公布從“廣東省人口與社會發(fā)展問題研究”課題組獲悉的信息:廣東省15歲及以上未婚人口達到2063萬,占同齡人口的31.9%,遠遠超出了10年前的23.8%。研究同時指出,廣東離婚率緩慢上升,15歲以上人口中,離婚人口數(shù)為34萬,占同齡人口的0.53%。有專家稱,廣東目前已掀起第四次單身浪潮……
越來越多的數(shù)據(jù)揭示了這樣的事實:現(xiàn)代青年的婚姻觀念不斷演變,大都市里的單身族越來越龐雜。在一浪接一浪洶涌而來的“單身浪潮”中,在“單身現(xiàn)象”日益凸顯的背后,除了感嘆,我們更應該冷靜地思考―― 單身浪潮襲擊了誰?
有個妙喻被人們廣為傳播:大齡未婚男女像是坐巴士坐過了站。有時是因為巴士上的座位太舒適了,簡直不愿下車;有時是因為不認識自己該下的站臺。終身不結婚的男女呢?他們是巴士司機。 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第四次單身潮,主流人群 年齡在28歲到38歲之間,與前三次單身潮“被動單身”區(qū)別最大的是,這個人群收入頗豐,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待;橐鰧W專家普遍認可,這一人群“一般不是在社會上找不到,而是寧缺勿濫,希望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據(jù)有關網站的調查,大部分單身人士并不是篤定“要一個人走到底”,只是在婚姻的大門面前,他們比前輩們考慮得更多。 理想戀人的尋覓者 李簡,男,32歲,北京IT業(yè)軟件開發(fā)工程師,出生于農村的他因成績優(yōu)秀,畢業(yè)后順利留在北京工作。為了在大都市尋找一個生存的新突破口,他一直在準備清華大學MBA國際班考試,一考就是3年。“為了備戰(zhàn)考試,我和老外住到一起練習英語,每天一下班就到家附近的學校學習,為了理想我付出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怎奈清華的國際班各方面要求都很高,每次成功仿佛都距離我一步之遙。現(xiàn)在我已經不再執(zhí)著于考試,想靜下心來找個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的女孩了。”說起事業(yè)和感情,李簡告訴記者,他之前因為怕給不了女朋友幸福而努力學習,沒有時間也沒有信心涉足愛情,現(xiàn)在想找了才發(fā)現(xiàn),同齡的優(yōu)秀女孩大都已經結了婚或者有了對象,年齡小的感覺太幼稚,跟自己沒有什么共同語言,“在尋尋覓覓中暮然間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30多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奔词箾]讀過《論語?為政》,也沒有幾個中國人會不知道“三十而立”。不能不佩服孔老夫子的偉大,兩千多年前的一句話,至今影響著無數(shù)中國人。如今的孩子從3歲起就開始背起書包上學堂,數(shù)十年的書讀下來,在古代,想必可以金榜題名出官為仕,不為衣食憂。今天,即使讀了本科、研究生,大伙兒依然還得為事業(yè)發(fā)愁,為錢發(fā)愁,結婚事大,拍拖要花錢,買房要花錢,買車要花錢,各種雜七雜八的事也離不開錢!叭ⅰ备潜薏咧鵁o數(shù)人“成名要趁早”,忙碌中,很多人錯過了屬于自己的姻緣。但不管怎樣,他們是對美好愛情、幸;橐龀錆M向往的一群。
遭遇感情挫折的恐懼者 孫影,女,31歲,北京某網站頻道總策劃。漂亮沉穩(wěn)、工作干練的她周圍一直都不乏追求者。但是,令周圍人驚訝的是,至今獨身的她一直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上,沒有接受過一個熱情的追求者。后來才知道,原來她曾經有一段特別傷痛的感情經歷。相戀了5年的男友背叛她跟另一個女孩走到了一起,這個事實徹底打消了她對幸福愛情生活的向往,從此,她不再相信男人的承諾,不再堅信地久天長的愛情。面對別人的追求,她有一種本能的恐懼和抵觸,擔心對方會變心,害怕自己會再受傷的她用工作把自己包裝起來,不打算給任何人靠近的機會。 光怪陸離的現(xiàn)代社會,愛情也容易迷失,更何況,年輕時的愛戀,人們往往付出了更多真情真心,這種真情一旦受到傷害,給人們留下的創(chuàng)傷也是難以平復的。為失戀沮喪、墮落,甚至自殺的人都不在少數(shù),更有一些人雖然言談與平常無二,其實已將內心緊緊封閉,即使再遇到合適的人,也會由于難以敞開心扉而錯過。 習慣自由的獨身主義者 肖偉,男,29歲,雜志美編。快步入而立之年的他看起來儼然一個性格內斂的大男孩,不知道是不是跟職業(yè)有關,記者習慣性地將他的生活描述成那種典型的都市“頹廢化”:晚上不好好睡覺,跟朋友逛夜市泡酒吧;白天沒有精神還要拼了命干工作。他沒有固定的女朋友,但是卻有幾個關系不錯的異性伙伴!拔也淮蛩憬Y婚,最起碼短時間內沒有那種想法。想到要結婚承擔一個家,我就發(fā)自內心地感到困惑和憂慮,我已經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無拘無束,沒有那么大的生存壓力。我的異性朋友很多,大家經常一起玩也很快樂!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迸岫喾频倪@首詩本意是為了表達對民族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如今,已成為抱有肖偉這種思想的單身青年逃避婚姻的理由,二十八九歲了,他們依然過著自由的單身生活。這群人中有藝術家,明星,單身媽媽,女白領等等,魚龍混雜。在拋棄喧嘩和告別老板的夜里,他們呼嘯而出,在這個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呼風喚雨,燈紅酒綠。 浪潮里的冷思考 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期的單身潮流像如今這么洶涌。在酒吧夜夜笙歌的背后,在單身公寓銷售火爆的背后,在情人節(jié)被調味到淋漓盡致的背后,在健身房人潮如涌的背后,在單身俱樂部客滿為患的背后,在午夜聲訊臺被撥打得有聲有色的背后,在“單身貴族”成為城市的流行語言的背后……我們禁不住開始思索:單身真的是“輕輕地揮一揮袖,不帶走一片云彩”嗎? 患上單身后遺癥 好不容易結束單身的狀態(tài),卻幾乎忘記了如何與他(她)正常相處,好好戀愛。
該怎樣循序漸進才不覺得焦慮,怎樣和他(她)平心靜氣地戀愛、逛街、做飯,一起討論菜市、同事、工作,且不煩、不惱、不至于淪落到“江楓漁火對愁眠”?可是,似乎一切都不太習慣,另一個人仿佛空降奇兵一樣進入我們的生活。也許是因為獨處的日子太久了,沒有人來拍拍你的頭、碰碰你的小腿的時間太久了。心里有個聲音在說:該戀愛了,該好好過日子了,卻明明已經習慣了單身。原來,長時間的獨自生活帶來頑固的單身后遺癥,連自己也覺得自己鬧騰。無法言喻,無名之痛。 心理失衡 人到一定年齡,如果依然處于單身狀態(tài),心理與生理上因為都得不到滿足與慰藉,很容易發(fā)生錯位,集中表現(xiàn)為心理失衡與消極處世。平穩(wěn)或激情的感情生活,是釋放負面能量的最好方式。而長期單身因為缺少愛情的滋潤,同時又容易受到周圍人群的輿論壓力,因此在生活中較容易采用極端性的情緒表達方式。另外,他們在受到精神創(chuàng)傷后,各種情緒后遺癥因為無人可以分擔,很難快速消退,因此失眠、焦慮、抑郁等心理病征會表現(xiàn)得相對明顯。
在本刊記者采訪的人中,以李簡癥狀最明顯。李簡告訴記者,在大學畢業(yè)后的5年單身中,他的生活很規(guī)律,但很單調。平時就是工作,下了班或者周末就是學習,學習累了就是下棋和打籃球調節(jié)。除了學習和工作需要他從來不上網,很少參加朋友的聚會,去酒吧、逛歌廳、與異性交往的經歷基本為零。學習和工作緊張的時候他感覺生活很充實,但一松懈下來,他就感覺自己很不正常,心里和身體都很空虛。以至于他在餐廳、大街上、公交車上遇到了漂亮的女孩,會浮想聯(lián)翩,忍不住跟人家搭訕,只要是跟他熱情回應的女孩,他都一廂情愿地認為對方對自己有好感。對自己的這種狀況他也感到很痛苦,也問過醫(yī)生。醫(yī)生的建議是讓他盡快交一位女朋友。 信心缺失 對愛情生活失去信心或產生恐懼感,不愿去愛,不會去愛,也不懂得怎么去愛。這樣的患者常有如下心理活動:覺得自己平時生活繁忙,沒有談戀愛的時間;或認為自己是工作狂人,不相信愛情,只認為物質才是真實的;根本不相信愛情這回事,覺得愛情只是短時間的情緒沖動,如果陷入,會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傷害;將自己定位為“愛情動能不足”的性格類型,認為自己更適合獨居,無法適應兩個人朝夕相對的愛情生活。
李簡告訴記者,現(xiàn)在通過家人介紹,他認識了一個小他5歲的還在上大學的女孩,女孩很單純,性格也很活潑,第一次約會就問他是不是認識“黃曉明”。他傻了,對他來說,追星早不知道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女孩喜歡聽流行歌曲,喜歡晚上逛夜市、看電影,喜歡浪漫的交友方式!拔夷睦镞有那樣的心情,到我這個年齡還有什么真正的戀愛,戀愛就是生活,戀愛就是結婚生孩子。”
李簡說感覺小女孩太幼稚,沒有生活的壓力,跟他共同語言太少。他不明白女孩的善感、細膩和對理想中的愛情的期望,所以根本無法讓小女孩開心。因為小女孩的存在,他甚至感覺自己的生活習慣也被打亂,他很不適應,也很苦惱,對愛情,他失去了信心。 責任感缺失 單身貴族因為早已脫離父母為主體的家庭,又長時間未能進入與伴侶組成的新家庭,因此很容易出現(xiàn)缺少責任感、不愿意承擔相關社會責任的情況。很多人以一個高尚的名義選擇單身,很可能就是內心對承擔責任懷有恐懼。
肖偉的獨身主義值得我們懷疑,他的生活方式亦不值得提倡。盡管現(xiàn)代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著不同的方式排泄內心的壓抑,但該面對的責任,還是不應該逃避。也許單身了,在父母面前可以冠以“沒有合適的對象”的理由,在朋友面前頗有幾分自豪地稱追求灑脫的生活,在自己看來似乎很潮流。仔細分析,這恰恰是對親人、對朋友的不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這種人一般在社交中不會照顧別人,在家庭中不懂得怎樣孝敬父母,在朋友中不明白怎樣是讓別人羨慕的生活。
單身的人更易早逝 最近,一項針對6萬多名美國成年人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輩子單身的人更易早逝,持久的家庭生活與更長久的壽命緊密相連。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了6.7萬余名美國成年人的人口普查和死亡證明數(shù)據(jù),結果發(fā)現(xiàn),在1989年至1997年間,在被調查者當中,離婚或分居者的死亡幾率為27%,鰥夫和寡婦的死亡幾率為40%,而從未結過婚的人的死亡幾率高達58%。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單身男子死亡率相當于結婚男子的兩倍,單身女子死亡率相當于結婚女子的一倍半;在單身男女之中,死亡率較高的通常是年齡近30或40歲左右的人。19歲至44歲的未婚男性死亡的可能性比同齡的已婚男性大兩倍。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卡普蘭教授認為,可能損害健康的生活習慣并不能解釋未婚者死亡幾率更高的現(xiàn)象。因為未婚人群雖然比已婚者更有可能抽煙,但他們經常喝酒的可能性相對較小。而且他們的鍛煉也略多一些,肥胖的幾率較小。 在卡普蘭教授看來,家庭生活也是一種社交,沒有家庭的生活是造成各年齡段人群死亡的危險因素之一。
他說:“首先,一直沒有家庭的生活給健康造成的不良影響大于離婚或喪偶的影響。其次,社會孤立的影響在人生早期表現(xiàn)得更嚴重。” 研究人員認為,造成單身者死亡率高的原因是單身者在人口中占少數(shù),受到的壓力大,是社會上受孤立的群體。為此,他們指出,要保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結婚是重要因素。 當心單身成公害 “沒人疼沒人愛小心單身是公害,優(yōu)雅的在使壞他才會離不開;沒人疼沒人愛小心單身是公害,小心寂寞對健康有害!辈桃懒值倪@首《單身公害》把“單身公害”一詞唱成了網上流行語,單身者成了社會已婚人士“批判”的對象。 對此,在外企上班的林茜就有深刻的體會。經過幾年的打拼,林茜任上海某公司的銷售部經理,有房有車,享受著令許多人羨慕的生活,可如今30歲了還是單身。不是不想結婚,為了在上海拼出一番事業(yè),她早已經錯過了戀愛的最佳年齡。 因為她的工作狂勁頭,同事私下給她起了個綽號――“女怪人”。
不過,這個綽號的確給她帶來了麻煩。曾經有一位男士有意走近她,可聽說了她的一些傳聞立刻打了退堂鼓。 前段時間,楊茜和幾個單身朋友相約去茶社聊天打牌,三缺一的情況下,他們想到了曉芳,一位已婚的媒體編輯。電話打過去,曉芳說準備睡覺了,這讓他們無法想象!吧洗胃銈兺娴揭估1點,老公都發(fā)火了,最后他氣得睡客廳!睍苑艰F了心不過來了。她在電話里跟楊茜說:“你該找個對象成家了。你知道你們這些人現(xiàn)在在網上叫什么嗎?‘單身公害’,你都成公害了……” 一句話,把楊茜說傻了。回家后她打開網一搜,有關“單身公害”的文章還真不少。那些已婚人士擺事實歷數(shù)單身對他們生活造成的危害:經常做電燈泡;經常把他們的老婆或老公拉出去玩到凌晨回家;最可怕的是,這些自由放肆的單身很可能會吸引他們的老婆或老公……(文中人物均系化名) 亞婚姻之困 獨身群落形成探因 南開大學人口學教授原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獨身群落的出現(xiàn)與我們的生活方式生活態(tài)度的改變有關。城市生活正在由過去的比較開放走向封閉。這種生活非常明顯的一點就是“老死不相往來”。
最近一項關于社區(qū)生活的調查顯示,有70%~80%的家長希望孩子們在暑假期間能夠互相往來,也有70%的家長不愿意別人的孩子到自己家里面來。這組矛盾的數(shù)據(jù),說明我們的城市生活陷于封閉。 另一個因素是我們居住方式的改變。過去的大雜院是一種平面式的開放性的系統(tǒng),便于人們溝通和交往;而現(xiàn)在這種立體式單元式的樓房,把人們緊緊鎖在了防盜門里面,人與人面對面的交流越來越少了。
而信任危機更加劇了這一現(xiàn)象,從“殺生”到“殺熟”再到“殺親朋”,人們畏懼這樣的復雜社會,不愿意在這種社會中交往,而寧愿沉湎在高科技中。這大大減少了人們的交流信心。 處于亞婚姻狀態(tài) 臺灣“衛(wèi)生部心理衛(wèi)生中心”心理治療師金韻榮指出,年輕人心里的婚姻越來越脆弱,單身浪潮來襲,更多是年輕人出于對自我的保護,大家都覺得現(xiàn)在的婚姻關系很脆弱,既然脆弱易碎,人們就會考慮投入婚姻是否值得,婚姻是否一定是必然;橐龃嗳醯挠^念來自三個方面:首先,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單身浪潮的歷史影響下,兩性感情基礎變得薄弱。其次,女權主義的興起也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它使得女性對于自我權利的要求變得分外地嚴肅起來,自然會反映到對于婚姻的態(tài)度上。第三,西方婚姻觀的滲透,這從流行的美國電視劇中就能看出端倪,《欲望都市》表現(xiàn)了都市女人的性觀念的自由開放,《絕望主婦》反映了婚姻的窒悶,這些都在暗示一種狀態(tài):不去借助婚姻,我們可以有性、有子。
從事婚戀研究的學者趙剛也認為,由于社會開放,人們對生活方式的選擇也越來越多。中國人自古是很重視婚姻和家庭的,但現(xiàn)在的社會輿論卻把個人享樂和家庭責任給對立起來,認為不結婚就是重視個人享樂,結婚就是重視家庭責任。這種觀念的形成是人為造成的。過分強調了婚姻的不自由,認為結婚就意味著個人的壓抑,這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努力回避婚姻,也使得我們喪失了生活的想象力。認為傳統(tǒng)的婚姻模式就是唯一的,結婚后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其實,除了“同一屋檐下、同睡一張床”這一模式,還有很多方式,比如“周末婚姻”的方式。再比如“法式婚姻”,夫妻居住在同一套房子里,但是分室而居,各自有各自的房間。當現(xiàn)代人明白婚姻模式其實可以自由選擇時,他的單身立場或許可以松動。 威脅身心健康 關于單身生活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問題,本刊記者采訪了中國衛(wèi)生協(xié)會心理專家周振基教授,他解釋說,現(xiàn)在很多單身男女身心都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人性主義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之一認為,一個身心健康的人,其生物屬性、精神屬性和社會屬性是平衡的,其中任何一個屬性出現(xiàn)問題,違背發(fā)展規(guī)律,必然打破原有的平衡,造成心理或生理上的不健康,輕則出現(xiàn)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重則導致身心疾病,諸如心腦血管、癌癥、糖尿病等的發(fā)生。 對有的人來說,長時間的單身還可能會造成性壓抑。
當然,單身并非沒有性行為,尤其對女性來說,不論是違背生物屬性規(guī)律的性壓抑,或是在一段時間內由種種原因導致多次的流產、墮胎,必然都會導致內分泌系統(tǒng)和植物神經系統(tǒng)的紊亂。近10年來,女性生殖系統(tǒng)癌病變的多發(fā),不能不考慮這些因素。長期單身還極易形成不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過量飲酒、吸煙、生理節(jié)律的打亂,都是危害身體健康的殺手。消化系統(tǒng)的疾病幾乎都是身心疾病,致病機理與這些社會、精神因素無一例外都有關系。 在28~38歲的單身群體中,絕大多數(shù)收入頗豐,工作繁忙,有情趣,有期待。但他們所面臨的壓力也非常大。人在社會中應對各種心理、生活危機,需要社會和家庭兩大支持系統(tǒng);其中家庭支持系統(tǒng)的作用至關重要。在這個年齡段中的長期單身者,原生父母家庭的影響和作用在他們的內心已經弱化了,但又不能建立起自己穩(wěn)定的家庭;一旦危機襲來,他們的支持系統(tǒng)出現(xiàn)缺損,勢必會造成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失落,戰(zhàn)勝危機所要付出的代價要大得多,有的甚至會因此難以戰(zhàn)勝危機。
尾 聲
選擇單身的人們越來越多,單身一族也許就隱藏在我們中間,這讓很多人感到不安,人們擔心,單身族的出現(xiàn),可能會破壞我們業(yè)已形成的社會結構,帶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比如婚姻問題、社會養(yǎng)老問題,甚至繁衍后代的問題等。這些擔憂不無道理,但是,“存在即合理”,我們不能把單身視為洪水猛獸。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婚姻的主流生活地位仍然是穩(wěn)固的,婚姻在社會發(fā)展與人類繁衍中仍將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單身生活可以得到尊重,但不值得提倡!比珖鴭D聯(lián)婦研所理論研究室的陳慧平認為。實際上,到了30多歲,許多單身的人最終還是選擇了結婚,走上一條比較傳統(tǒng)的婚姻之路。 回到我們談論的主角,那些大城市的大齡單身男女,他們或執(zhí)著地守望愛情,或忙碌著成就事業(yè),或膽怯地遠眺婚姻,或滿心歡喜地享受自由,終究沒有幾人只想做巴士司機。張小嫻說,孤獨并不糟糕,最糟糕的是孤獨終老。
相關熱詞搜索:浪潮 洶涌 單身 單身浪潮”洶涌背后 愛在浪潮洶涌時 銀發(fā)浪潮洶涌來襲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