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廣場革命第二波]埃及革命

發(fā)布時間:2020-03-18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11月19日晚禱后開始的埃及警民沖突,究竟是“第二次革命”或“第三次革命”,似乎并不重要。正如法國電視二臺記者所評論的,關鍵在于,這次沖突的場景似曾相識:成千上萬的民眾聚集在諸如解放廣場、內政部大樓門前,以及亞歷山大和蘇伊士等地,要求當權者趕緊交權,而當權者則試圖用高壓手段“清場”,“清場”不力后則改取緩兵之計力圖“時間換空間”。甚至這出戲的細節(jié),如警方射向示威人群的催淚彈、橡皮子彈或實彈,和示威者回敬的燃燒瓶、石塊和口號,也讓人恍惚回到了今年1~2月間的“尼羅河革命”。
  “廣場派”和軍方分道揚鑣
  本輪示威主要發(fā)起方為“青年革命同盟”、“4月6日運動”等曾在“尼羅河革命”中沖到廣場一線的激進派示威者,即通常所稱的“廣場派”,而參與者還包括自由派和穆斯林兄弟會的部分支持群眾。“青年革命同盟”在網上號召“百萬大示威”。據(jù)接近示威者的網站統(tǒng)計,最多時聚集在解放廣場的示威者約3萬人,亞歷山大的示威則有約5000人參加。
  11月20日,試圖拆除示威者帳篷的軍警與示威者在解放廣場發(fā)生沖突,示威者高呼“解散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坦塔維下臺”等口號,對抗“清場”。21日清晨,在塔利爾清真寺阿訇謝赫?馬扎爾?查希爾的調停下,示威者短暫撤離解放廣場,沖突暫時平息,但22日示威者再度回到了原地,打算在解放廣場安營扎寨,作持久抗爭。
  這是2月21日穆巴拉克下臺以來,埃及所發(fā)生的規(guī)模最大、沖突最激烈、傷亡最慘烈的示威者和軍警間對抗。據(jù)埃及衛(wèi)生部宣布,4天的沖突已導致23人死亡,其中絕大多數(shù)在開羅,至少750人受傷,而開羅當?shù)蒯t(yī)院有消息稱,至少有36人死亡,受傷者更達1200~1800多。示威者和一些醫(yī)生宣稱,有些人受到明顯槍傷,但軍方否認使用了實彈。
  追究此次沖突的導火索,乃是埃及過渡政府副總理希爾米宣布,將在修憲中加入兩項特別條款。這兩項“軍隊特權條款”,一則規(guī)定“埃及軍隊是憲法的保護者”,二則規(guī)定“成立由國家元首直接領導的國防委員會”。如果這兩條生效,即便軍方“交權”,也依然能“合法地”確保自己對埃及政治的高度干預能力。
  原本激進派就對軍方的戀棧不滿。根據(jù)3月19日全民公決結果,埃及本應在今年9月舉行立法選舉、明年選出新總統(tǒng),屆時過渡政府將把權力移交給新政府,但在一系列變故后,立法選舉被推遲到11月28日,總統(tǒng)選舉和軍方交權更可能被推遲到明年底甚至后年初。如今“修正案”的條款則顯示,即便到了那時,“交權”也會極不徹底,這便引發(fā)部分激進派的不滿,后者繼6月后再度發(fā)出“二次革命”的呼吁,試圖再借廣場運動的威力,徹底將一直穩(wěn)當“太上皇”的武裝部隊最高委員會(AFSC),和其首腦坦塔維元帥趕下臺。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在9個月前受到示威者夾道歡呼、被譽為“挽救國家命運英雄”的軍方,如今卻被同一群“革命者”斥為“反革命的源泉”,要打倒而后已;9個月前信誓旦旦稱“軍隊的職責是保衛(wèi)國家而非鎮(zhèn)壓示威者”的軍方,如今卻正做著當時他們拒絕穆巴拉克要他們做的事。
  穆巴拉克的下臺,導致前執(zhí)政黨―民族民主黨的解體,和由軍方幕后操盤、各階層人士組成的過渡政府的上臺。最初示威者和軍方相處還算融洽:“4月6日運動”等示威組織完成了推翻穆巴拉克政權的夙愿,享受到更大的政治自由度;軍官團通過推翻穆巴拉克,擺脫了做穆巴拉克家族世襲兩代“臣子”的“陪太子讀書”命運,獲得了更大的權力,雙方存在一定的利益共同點。最初的幾個月里,示威者的主要動作,集中在對穆巴拉克政治機器的窮追猛打上,先后把穆巴拉克父子和許多舊政權要人送上法庭,解散民族民主黨和全埃及1750個市鎮(zhèn)委員會,在這些方面,他們與軍方同樣不無共同語言。
  但隨著對穆巴拉克清算的告一段落,示威者和軍方的矛盾開始突出。
  在軍方看來,“革命”并未能解決埃及動亂的根源―貧困問題、失業(yè)問題和經濟低迷,且由于示威者“欲求不滿”,示威頻仍,仍習慣于“上廣場”,而非訴諸正常渠道解決問題,導致外國投資大量流失,經濟和社會秩序長期無法恢復。不僅如此,頻繁的教派沖突、流血,也讓“尼羅河革命”時“埃及人大團結”的幻象破滅,在埃及共和國歷史上長期扮演重要角色的軍官團由此認為,自己有責任繼續(xù)充當“憲法守護者”,而不能容忍示威者繼續(xù)“胡鬧”下去。
  可在示威者,尤其是最早發(fā)動街頭示威的激進派看來,埃及局勢至今不能平靜,癥結恰在于軍方戀棧,不愿徹底退出政治舞臺。他們指責軍方“縱容腐敗”、“包庇貪官污吏”,要求他們盡快讓位。在許多“革命者”看來,2月的“勝利”最后成了替他人火中取栗:軍官團的地位不降反升,而在“革命”中首鼠兩端的穆斯林兄弟會更漁翁得利,很可能在立法選舉中獲勝,他們這些“正宗革命黨”反倒被“遺忘”,只能無奈地繼續(xù)做街頭抗爭者。
  
  自由派和兄弟會借力打力
  無奈退場的是埃及過渡政府。11月21日,過渡政府總理夏拉夫提交辭呈,次日,軍方AFSC宣布接受辭呈,并將和各方協(xié)商,組成“民族拯救政府”。
  表面上看,軍方作了妥協(xié):22日他們不但宣布接受過渡政府辭職,且強調將確保按期甚至提前交權,期限不遲于明年6月30日。一些接近AFSC的人士預計,兩項修正案在新政府組建后,也將被取消或修改。
  但實際上這種妥協(xié)是有限的:“廣場派”如今的要求已不是“如期交權”,而是解散AFSC,讓坦塔維元帥如穆巴拉克那樣“立即滾蛋”,對此軍方顯然不想妥協(xié);“廣場派”希望成立的“救國政府”,是一個以自由派巴拉迪等人出頭、“青年革命同盟”、“4月6日運動”等激進派唱實際主角的“廣場派內閣”,而軍方所同意組建的“民族拯救政府”,將是又一個過渡性質的“維持會”―其領導人不論是自由派的巴拉迪,還是兄弟會的福圖赫,其性質都不會有多大變化,乃是又一個軍方和各派妥協(xié)的過渡品。
  而這場妥協(xié)再次把“廣場派”邊緣化―11月21日AFSC和各派的對話,共有5個政黨代表、4名總統(tǒng)候選人應邀出席,發(fā)起示威的8個激進派別再度被拒之門外。情況一如“2月革命”那樣:上街的是一群人,登堂入室的,卻是另一群人。
  夏拉夫政府的無奈退場不難理解:原本他們就是由各派組成的折中產物,主要功能是維持、調解,確保幾項重大選舉的順利,和交權前過渡期的平穩(wěn)。如今弄到左右不討好,里外不是人,本就不作長久打算的他們自然更想早日抽身。
  自由派和兄弟會想得更多的,卻是借力打力。
  自由派和“廣場派”的主張其實并不一致。實力較單薄的他們認為,原定11月28日的選舉太倉促,自己根本沒準備好,過渡期并非太長,而是太短。在要求軍方更多放權方面,他們和“廣場派”有共同語言,也譴責軍方暴力,但在其它方面卻并不一致!皬V場派”曾表示,自由派的代表人物,前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是“救國政府”領導人的“最佳人選”,結果后者幾小時后便表示“不感興趣”。
  兄弟會則一如既往地表現(xiàn)出兩面性:他們的會眾大批參加廣場運動,甚至許多人都表示,若沒有兄弟會支持者參加,僅憑“廣場派”很難聚集起如此人潮,而兄弟會的大本營亞歷山大,也成為示威聲勢最浩大的地方,沖突爆發(fā)后,兄弟會立即對軍警的鎮(zhèn)壓行為表示譴責。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在聲明中呼吁冷靜和克制,反對“一切暴力和對抗”,并積極參加了AFSC召開的政治對話。作為“尼羅河革命”最大贏家,即便選舉在一片混亂中如期舉行,他們也有極大希望獲勝,且軍方即便保留一定影響力,對他們也未必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因此謹慎對他們而言是最佳選擇。
  
  美國的態(tài)度耐人尋味
  事件發(fā)生后,“人權觀察”等國際組織和許多國家都譴責了埃及軍警對示威者的鎮(zhèn)壓,但較諸2月的聲勢遜色很多,對埃及軍方的壓力是相對溫和的。
  不僅如此,埃及最大盟友和援助者美國的態(tài)度耐人尋味。
  直拖到22日,美國政府才做出正式表態(tài),但白宮發(fā)言人杰伊?卡尼僅對暴力“感到悲傷”,并呼吁雙方克制,實際上將責任歸咎于沖突雙方,而國務院發(fā)言人維多利亞?努蘭的表態(tài)也同樣含糊(一些埃及示威者譏諷道“面對死亡威脅,讓我們怎么保持克制”)。正如《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一篇文章中指出的,美國事實上又回到穆巴拉克倒臺前的狀況,即為了確保美國利益不受損,尤其多達13億美元的美援不至于打水漂,政府對批評埃及軍事當局始終小心翼翼。盡管“后穆巴拉克時代”開始之初,美國曾逼迫軍事當局盡快解除《緊急狀態(tài)法》,加快交權進程,但對AFSC的直接批評卻如鳳毛麟角。問題是明擺著的,隨著巴以局勢的不穩(wěn),和埃及-以色列邊境的緊張,美國政府如今重新認為,埃及的穩(wěn)定比其它一切都重要,而埃及軍隊則是穩(wěn)定的保障。
  本質上,美國既渴望“阿拉伯之春”所帶來的政治利益,又擔心這些變革造成阿拉伯保守勢力的抬頭,并威脅以色列和周邊國家的“冷和平”,因此寄希望于循序漸進的變革,傾向于支持軍隊控制下的政體過渡,而非直接甩開軍方,讓文職過渡政府直接負責到新政體誕生。之所以如此,正如卡內基和平基金會中東計劃主任瑪麗娜?奧特維所言,問題在于美國如今并沒有好的“備胎”,一旦撤銷對軍方的支持,就意味著在埃及事務上基本失控。自由派巴拉迪等人,在國際事務上對美國和以色列多有批評,一直沉潛的兄弟會就更不用說了。
  當然,不管是美國的含糊其詞,或其它一些國家、組織對埃及軍方的高調批評,他們都希望選舉如期舉行,軍方“按程序”交權,這樣至少在理論上,“尼羅河革命”總算有個可以擺在陳列室里的“階段性成果”。
  在軍方和埃及各大門派達成的妥協(xié)中,各派均表示將確保11月28日立法選舉如期舉行,甚至一向主張推遲選舉,以便自己更充分準備的自由派也不例外。唯一的例外,恐怕是未獲談判邀請券的“廣場派”:如今的結果不啻于讓他們又一次扮演火中取栗、為人作嫁的角色,且從大半年來的走勢可知,這一派聲勢雖大,群眾根基并不牢固,在選舉中他們未必是自由派的對手,更不用說和根深蒂固的穆斯林兄弟會抗衡。于情于理,他們自不能喊出“抵制11月28日選舉”的口號,在此情形下,“先交權后選舉”、“不達目的不走人”就成了他們順理成章的選項。
  如果照此情形發(fā)展下去,立法選舉將不得不在示威喧囂中舉行。當然,在最渴望選舉的兄弟會主導下,示威群眾中的大部分會參加投票,而不是在廣場上和“廣場派”枯坐到底。至于“民族拯救政府”,鑒于巴拉迪或福圖赫均未必愿意扮演“維持會長”,這個政府很可能會在28日立法選舉后,視選舉結果而組建,以賦予其足夠的法理性和執(zhí)行力,而不必急于在選舉前的短短一周中,匆忙搞一個“七日京兆”。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軍方允諾“交權”,也很可能放棄兩項修憲案,但埃及軍隊和軍官團的勢力龐大,根基深厚,軍事干政傳統(tǒng)源遠流長。由于埃及系前線國家,加上美國一向視埃及軍隊為其在埃唯一能明確施加影響的著力點,不論以何種名目、方式,他們在“交權”后都不會甘于蟄伏,屆時削弱與反削弱、制衡與反制衡的沖突,仍將十分激烈。
  

相關熱詞搜索:埃及 革命 廣場 埃及:廣場革命第二波 廣場革命第二波 埃及的轉型困境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