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2009:大亂之年亟待大治】 大亂大治是誰的思想
發(fā)布時間:2020-03-17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龐大的調研組為中央政府帶回了怎樣的治理之策,目前還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2009年的新疆之亂,將會開啟中共治理新疆新紀元,從人事安排、經濟發(fā)展到文化策略,原有的游戲規(guī)則已經運轉不靈,需要重新校正。
如果沒有2009年的7?5事件,大部分身居內地的中國人不會意識到新疆的民族矛盾已經如此深刻,7?5事件之后,被屏蔽在互聯(lián)網之外的新疆,似乎也很快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但政治家們總是很清楚哪些事務事關大局,對于中央政權而言,新疆的事務,既涉及邊疆,又事關族群,在中國的政治版圖上是重中之重,歷朝歷代,莫不如此。
所以,60周年國慶大典之后,新疆便迎來了新中國建國以來最大規(guī)模和最高規(guī)格的中央調研組。近400人的調研組囊括了中央政府各部委,副部級以上的干部就有幾十位,其中包括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國務委員馬凱以及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杜青林。
三重新疆
跟其他各省區(qū)一樣,新疆的很多社會矛盾是中國在邁向現代化過程中的必然現象,但新疆的不同之處在于,大部分問題最終往往以民族矛盾的面目呈現出來,不管對于中央政府,還是那些理性的知識分子來說,這些都是不愿意看到的,但這就是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里新疆的現實。
中國有5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qū),其中,新疆的少數民族和漢族人口比例最為均衡,西藏的漢藏比例約為1比9,藏族人占絕對多數,而內蒙古、寧夏、廣西三地少數民族人口都不超過40%,只有新疆是個例外,維族和漢族人口比例接近1比1,雜居程度在5個自治區(qū)中為最高,因此,在未來很多年,新疆社會的發(fā)展狀況都可以視為中國民族事務處理得當與否的晴雨表。
7?5事件所反映的新疆社會,其內外部矛盾事實上可以分為三個層面,最底層有日常的百姓間的民生矛盾為基礎,中有負責各種資源分配的各級行政官員間的罅隙,官員間的分歧和斗爭往往以民族成分劃界,最上層則有流亡在外的熱比婭等人,不斷利用各種機會煽風點火,挑起事端,這樣一個沖突誕生的基本鏈條已經隱然成型。
針對這三點,原有的治理模式,其實一直都存在,將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等境外“三股勢力”定為最大禍首,這幾乎是高壓線,不能碰,任何人或者機構。只要與“三股勢力”沾上關系,都將會遭到殘酷打擊。似乎斬斷了這個層面的問題,民族事務就得到了解決,至少,對于對中央直接負責的漢族干部而言,不至于讓新疆事務頻繁在國際舞臺呈現,給中央政府的外交等重大事務造成干擾。
近年來,幾乎每到中國舉辦重大活動或者重要紀念日等敏感時期,在新疆隨之而來的都是對“三股勢力”的嚴打以及鋪天蓋地的口誅筆伐。就在7?5事件發(fā)生前的一個月,《人民日報》主辦的人民網上還刊登了一篇關于“三股勢力”的報道,稱僅1990到2003年間。新疆一共打掉近600個暴力團伙。自治區(qū)政法委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稱:“盡管敵人的殘余勢力依然存在,但在我不間斷的嚴打攻勢下,他們已成不了什么氣候,也無法坐大成勢,沒有能力再制造大規(guī)模暴亂和打砸搶騷亂事件,對敵斗爭的主動權已越來越多地掌握在我們手中。”
對于官員的選拔和任用,也是個難題,中國《憲法》和《民族區(qū)域自治法》規(guī)定,自治區(qū)主席、自治州州長、自治縣縣長應全部由自治區(qū)域的自治民族公民擔任。雖然《自治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但是事實上,各級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會主任、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絕大多數也是由實行區(qū)域自治民族的公民擔任。
但具體到新疆的實踐,不僅自治區(qū)政府如此,政府下屬的各個廳局基本也拓展了自治法的做法,通常是廳局長由少數民族干部擔任,而書記則由漢族干部擔任,甚至不少處長、科長也同樣如此,民族身份成了干部任用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以民族劃界的權力構成格局和運行模式,已經深入各級行政機構。這樣做的結果,雖然在表面上維持了民族干部和漢族干部的平衡,但卻在相當大程度上損害了權力運行的效率和公平。
對于處于社會底層的民生問題,新疆這么多年來也投入了相當大的精力,主要是經濟上扶植和補貼,事實上,即使是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的南疆三地州,其對老百姓在醫(yī)療、教育等等公共服務領域的補貼標準和優(yōu)惠政策,相對于內地諸多省區(qū)而言,都走在前列,幾乎每一次南疆三地州出現較嚴重的暴力事件,政府在嚴厲的打擊之后,隨之而來的總會有大筆撥款等經濟上的補助下發(fā),但這樣“胡蘿卜+大棒”的政策似乎收效甚微。
治疆新政
國慶之后,中央政府派往新疆的3個調研組,分別擔當的主題是宣傳思想文化教育、經濟社會發(fā)展、民族宗教、社會穩(wěn)定、組織和政權建設。其中,前兩項分別由劉云山和馬凱領導,后幾項則由杜青林負責?梢哉f,這幾乎囊括了新疆社會發(fā)展的所有問題。
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一大經驗就是將宣傳教育和意識形態(tài)工作放到相當重要的位置,這樣的治理邏輯在民族事務處理中同樣被沿用。對于新疆而言,多年來,對于民族團結意識的宣揚,疆內各種媒體不可謂不多,但過于僵化和統(tǒng)一的宣教模式已經越來越失去效力。
未來的新疆甚至整個國家,在處理民族事務時,應該秉承怎樣的文化策略?這是一個相當本質的問題,一直以來,以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馬戎為代表的一批學者不斷向中央政府諫言,為了面對和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需要逐步淡化目前各“民族”的“民族”意識,以“中華民族”為核心認同,建立一個全體中國人的“民族國家”。
但這樣的文化策略,遭受著雙重壓力,一是來自于那些具備強烈本民族意識的少數民族學者的批評,認為這是文化上的滅絕主義,更大的問題則是與執(zhí)政黨經常的宣教策略并不那么一致,一直以來,即使在漢族地區(qū)。國家認同和政黨認同之間的相互關系該如何處理,都是一個糾結不清的問題,在民族自治地區(qū),更是如此,很多時候,政黨認同的教育往往不足以抵抗民族和宗教認同。
宣傳文化教育工作在新疆的長治久安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其首先需要的是一個指向明確且行之有效的文化策略。
宣教工作的調整之外,如何促進新疆經濟快速發(fā)展是此番調研組最重要的一個使命,國務委員馬凱在調研時曾對媒體說,要深入研究新疆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重大問題,提一些含金量高、創(chuàng)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新政策和過硬的措施。有消息稱,明年3月底左右國務院將召開“新疆經濟發(fā)展專項會議”,屆時新疆區(qū)域發(fā)展的系列新政將集中出臺,疆內國稅和地稅的合并也很可能被提上日程。
一直以來,經濟發(fā)展會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大部分社會矛盾,這是30年改革開放帶給執(zhí)政黨的一大成功經驗,而這一經驗也似乎在民族事務中得到了驗證。與新疆毗鄰的內蒙古自治區(qū)一直都被視為新中國60年治理邊疆和民族事務的一個成功模式,尤其最近幾年,內蒙古GDP增速已經連續(xù)七八年位居中國首位,雖與蒙古國交界,卻沒有強大的獨立勢力,也沒有頻繁的暴力活動。
民族矛盾在內蒙古幾乎是,一個被消解了的命題。新疆的7?5事件之后,記者在新疆采訪時,自治區(qū)也很快組織了包括宣傳部、社科院等人員在內的代表團前往內蒙古取經。但是,內蒙古的安定多大程度上是來源于其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其治理模式對于新疆有多大借鑒價值?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與中國任何一個省區(qū)一樣,民族自治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其最需要解決的不是各種的優(yōu)惠政策、稅收政策。新疆過往的治理經驗也早已表明,給錢、給政策的老路解決不了民族問題。
種種有利可圖的資源被公權力所汲取,這個公權力本來與維漢沒有關系。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如此,但在新疆,最終呈現出來的面且是,少數民族世居地的資源被以漢族面目出現的公權力占有與分配,小到旅游資源,大到土地、礦山、煤炭和石油,這也是境外分裂勢力攻擊新疆民族事務最大的借口之一。而資源紅利、經濟發(fā)展的好處,在進行分配時,如何超越民族界限,更加公正地分配,才是最應該解決的問題。
相關熱詞搜索:大治 新疆 亟待 新疆2009:大亂之年亟待大治 2009新疆曝亂 2009年7月5日新疆爆亂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