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基督教【古羅馬,基督教和美國】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去年底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于歌的《美國的本質(zhì):基督新教支配的國家和外交》,一看題目便知道作者的觀點:一美國是一個“表面上世俗化,本質(zhì)上卻非常宗教化的國家”,美國的國家和外交是由“基督新教支配”的。
最后在此基礎上,就中美關系的來來,作者說道:“無論是中美關系悲觀論,還是中美關系樂觀論,都是基于美國的基督教國家性質(zhì)作出的預測,可以說把握了美國的對外關系實質(zhì),把握了問題的關鍵,跳出了利益論的傳統(tǒng)窠臼,不再從力量均衡和利害得失的角度來把握中美之間的互動”。
筆者卻不這么認同。不可否認,基督新教的確和美國國家的建立以及后來的發(fā)展糾纏在一起,但是能否就此便說兩者的關系是本質(zhì)性的呢?
美國建國初始,國家的政治體制沒有模仿教會,或者說它并沒有從新約或者舊約中直接尋找一種國家的組建方式來形成自己的政體,而是模仿了古羅馬的政制。參議院類似元老院,眾議院也有公民大會的影子,總統(tǒng)類似于執(zhí)政官,另外古羅馬還有可否決元老院任何決定的“保民官”。古羅馬和美國的民主中,都有類似的各種力量相互制衡的政治生活結(jié)構。其實,無論從歷史上看,還是單純從結(jié)構上看,美國是羅馬的影子。
羅馬又是如何形成的?這里要提及的是科瓦略夫的《古代羅馬史》(此書1957年便由北京三聯(lián)出版)。借助這本書,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在歷史中興衰的羅馬,也可以看到羅馬對外的戰(zhàn)爭動力何在:相當于中國漢朝時候,就具有民主成就的早期羅馬共和國,并沒有去為推廣自己的意識形態(tài)而戰(zhàn),和任何古代的野蠻國家一樣,是為了掠奪奴隸、女人和財富,為本國公民可以享受富足的生活而戰(zhàn)。
在羅馬,種種權力的制衡要不是歷史地成型的,就是為了維持共同體的團結(jié),把掠奪來的財富“公正”地分配而有的,而公民們的貪欲促使帝國不得不不斷發(fā)動各種各樣的戰(zhàn)爭。這種情況和當今的美國相比何其相似?美國和羅馬,其實都是為了國家利益,這是被這種政治體制所決定的,而這種國家利益,是被有投票權的公民個體欲望扭曲了的。
很明顯,在美國政治生活中,基督教或許僅僅是一種修辭,正如早期羅馬也有自己的宗教,但不可以用羅馬的宗教來理解它的外交政策和國家本質(zhì)一樣。
西方的文明有兩個源頭,一是猶太教的傳統(tǒng),一是希臘傳統(tǒng),按照學界的一般說法,一個代表著上帝的啟示,一個代表著人的理性。在公元1世紀左右,基督教成功地綜合了這兩者,成為了一個地上的教會。接著,在公元4世紀初羅馬帝國政權接受了基督教。那么,為什么一個在古代世界里取得了最強大的軍事成就的帝國選擇了基督教?要知道,基督教完全和羅馬的傳統(tǒng)價值沖突。
羅馬重視復仇、戰(zhàn)斗、榮譽、生活放蕩并喜歡崇尚希臘文化;基督教則倡導寬恕、愛仇敵、忍讓,克己、謙卑,是卑賤的奴隸的宗教。而且基督教當時處于劣勢,它并不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可以打敗羅馬,強迫其放棄原先的類希臘式的多神崇拜,皈銥一種新的宗教。羅馬接受基督教的原因是很難的學術課題,但明晰可見的是,作為一種宗教的基督教,并沒有依靠一個世俗的政權力量來取得自己的成功。
所以,《美國的本質(zhì)》的觀點確實欠妥基督教如果利用美國政權,就是利用羅馬來達到自身的目的,結(jié)果將埋葬自身。這一點,教會史已經(jīng)很清楚地證明了,經(jīng)馬丁?路德改革后的“新教”越發(fā)遵守政教分離的原則。如果教會和世俗政權過度互相利用,結(jié)果是宗教和世俗政權都會受到巨大的損害。
我們不可忽視美國和古羅馬政體組織形式的相似性,以及發(fā)展的相似性。從凱撒或者更后一些開始,羅馬開始不再把被征服的民眾帶到羅馬,而是把羅馬搬到被征服地區(qū),即把羅馬的制度帶過去,這種形式和美國現(xiàn)在的對外政策是一致的。美國認為自己的制度是最好的,至少在目前,它搬送到全世界的并不是基督教,而是來自古羅馬的“公民權”“司法”等制度――甚至可以預見,當對外的掠奪達到空間極限的時候,美國或許也會面臨一種羅馬式的衰落。
目前,中國正開始作為一個龐然大物,在全世界尋找資源維持內(nèi)部的消耗,倒也有成為新羅馬的可能性。筆者擔心的是,在這種無節(jié)制的欲望面前,我們拿什么來克制我們的貪婪,維持我們內(nèi)心的和諧呢?
相關熱詞搜索:古羅馬 基督教 美國 古羅馬,基督教和美國 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qū)別 基督教圖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