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肖斯塔科維奇pdf 見證肖斯塔科維奇

發(fā)布時間:2020-03-16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言的“圣愚”形象對于中國知識分子顯然太過陌生,他們所期待見到的是一分為二的簡單形象。要么是墮落的馬雅科夫斯基,要么就是桀驁的索爾仁尼琴,這種思維傾向阻礙了他們深入了解肖斯塔科維奇。
  
  9月25日是前蘇聯(lián)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維奇誕辰100周年紀念日,在歐美古典音樂界,持續(xù)一整年的紀念活動紛至沓來。在中國,盡管也有類似的肖氏作品的紀念演奏會,但是這與當年他在中國知識分子中的赫赫聲名相比,卻顯得有點冷落和蕭條。
  這一切并非意外,想想當年比肖斯塔科維奇更早為中國知識分子熟知的幾位前蘇聯(lián)知識分子,如異議者形象的索爾仁尼琴等人,都早已褪掉了早年的光環(huán);但作為音樂家的肖斯塔科維奇依靠各類樂團不斷上演的交響樂、歌劇和灌錄的唱片,畢竟還在流傳。
  今年還是莫扎特誕辰260周年,其紀念活動聲勢之浩大也遠遠超過肖斯塔科維奇。肖氏的作品大多沉重黑暗陰郁,因此也有人把他稱作20世紀的貝多芬,這樣的氣質(zhì)怕與當前時代氣質(zhì)不夠吻合了。和貝多芬一樣,肖氏也被人譽為我們時代最偉大的交響樂大師,他曾經(jīng)說過:“我在回憶朋友的時候看到的只有尸體,堆積如山的尸體……我的交響曲多數(shù)是墓碑,我國人民死在、葬在不知何處的人太多了,因此我把我的音樂獻給他們?nèi)w。”
  事實上,肖斯塔科維奇很少表現(xiàn)小資產(chǎn)階級情調(diào)和中產(chǎn)階級們喜歡的精神世界,與全民歌頌莫扎特相比,肖氏的百年誕辰紀念仿佛只能算是“小圈子”里的事情。
  
  御用藝術(shù)家?
  
  早在19歲創(chuàng)作《第一交響曲》之后,肖氏的盛名就開始在西方古典音樂界嶄露頭角。1927年,這部作品在柏林首次演出,由著名的布魯諾?瓦爾特指揮,演出獲得成功,后來這部作品還成為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的保留曲目。作為作曲家的肖斯塔科維奇,在西方世界看來,乃是一位具備超常音樂才能的年輕音樂家。但肖斯塔科維奇在西方世界里的形象并非一成不變。
  1941年的列寧格勒保衛(wèi)戰(zhàn)將肖斯塔科維奇的國際名聲推到一個新的高度。他在戰(zhàn)爭中創(chuàng)作的《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中國抗戰(zhàn)電影中“鬼子進村”的那段旋律,幾乎無人不曉,但很少有人知道,這段旋律正改編自肖氏的《第七交響曲》,最初它是描寫德國鬼子入侵俄國大地的。斯大林將這一作品宣傳為反法西斯的頌歌,從而引起了盟國的好評。
  1942年7月19日,數(shù)百萬美國人在電臺里聽到了這首后來被廣為爭議的作品。就在當月,美國《時代》雜志的封面照片選用了肖斯塔科維奇在被德軍圍困的列寧格勒身著消防制服、頭戴消防帽的一個側(cè)面肖像,可見當時影響之大。在后來伏爾科夫記述的《見證》(Testimony)一書中,肖斯塔科維奇將這一作品解釋成對戰(zhàn)前蘇聯(lián)所彌漫恐怖氣氛的描述,這也使得他不僅成為抗擊納粹的英雄角色,而且還提升到在斯大林時期對人性進行勇敢捍衛(wèi)的圣徒形象。
  不過這一切才剛剛是爭論的開始,在他去世時,《紐約時報》發(fā)布的訃告中,將他總結(jié)為“一位有時受到嚴厲的思想意識批判的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者”。這一評價當然是由于他當時和體制之間的曖昧關(guān)系所造成的。在肖斯塔科維奇的《姆岑斯克縣的麥克白夫人》一劇受到斯大林批評之后,從而導致由《真理報》所引發(fā)的一股批判他的狂潮,導致肖斯塔科維奇陷入深深的恐怖氣氛之中。而1937年首演的著名《第五交響曲》被人解讀成迎合斯大林的一部作品。在西方輿論看來,肖斯塔科維奇和馬雅科夫斯基沒什么區(qū)別,都是依附在斯大林體制內(nèi)的御用藝術(shù)家。
  
  偉大的“圣愚”
  
  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和《見證》一書中的肖斯塔科維奇,有著極大的差別。
  在逝世的前4年間,肖氏已重病在身,他的朋友伏爾科夫記錄了他的回憶口述,在伏爾科夫完成寫作后,肖斯塔科維奇通讀了全書,并逐章簽名確認,同意將書稿送西方出版,唯一條件是到他死后才能公之于世。
  回憶錄在美國出版后,引起巨大轟動,并且改變了人們以往對肖氏作品的認識與理解。自始,關(guān)于他的爭議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就在2000年,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三任夫人伊麗娜發(fā)表了一篇文章,里面指稱伏爾科夫篡改了肖斯塔科維奇口述的原意,而且否認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如伏爾科夫所描述的那樣深厚,因而指責伏爾科夫只不過在利用肖斯塔科維奇的名聲而已。
  每隔幾年,類似這樣關(guān)于《見證》以及肖斯塔科維奇是否真正反抗過斯大林的話題都會成為討論的焦點。但一部關(guān)于肖氏的記錄片就赫然以《肖斯塔科維奇反對斯大林》為題,這也奠定了肖斯塔科維奇在《見證》出版之后的基本形象,那就是一位頑強不屈,秉持異議品質(zhì)的音樂家。
  如果說索爾仁尼琴的異議角色鮮明而且直接,肖斯塔科維奇與之比較起來則顯得大為不同。事實上在他長達幾十年的音樂及政治生涯中,他幾乎從來就沒有離開過政治的漩渦,不管他愿意與否,他總是在榮譽的頂端或者政治危機的險境之間徘徊。而他在音樂中所形成的那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也讓他躋身于俄羅斯偉大的“圣愚”傳統(tǒng)之列。
  所謂“圣愚”,乃是指那群高度睿智但是迫于政治壓力,而不得不裝瘋以求生存的知識人,這種悖論性的特征乃是俄羅斯知識分子的一個典型特征。他們內(nèi)心充滿了反抗的激情,卻同時又審時度勢,常常妥協(xié)于現(xiàn)實的壓力。這并非我們所常見的“騎墻”,而是某種反諷和調(diào)侃。因此肖斯塔科維奇在斯大林前的妥協(xié),或許并非原則的讓步,而是在內(nèi)心里不斷涌現(xiàn)批判和玩世不恭的力量,而那背后則是普遍主義的人類之愛。
  就如陀斯妥耶夫斯基對“圣愚”傳統(tǒng)所作的描述:“俄羅斯靈魂、俄國人民的天才,大概是最有能力容納人類普遍情誼、兄弟之愛的觀念的;這是一種清醒的觀點,它能諒解一切敵意、區(qū)分和寬容一切絕望,消除一切矛盾。”
  這樣一種形象,對中國知識分子顯然太過陌生,他們所期待的是一分為二的簡單形象。要么是墮落的馬雅科夫斯基,要么就是桀驁而被流放的索爾仁尼琴,這種思維傾向阻礙了中國知識分子深入了解肖斯塔科維奇。因而當史料披露肖氏并非如《見證》中所描述的勇敢形象,中國知識分子們就開始猶豫起來,甚至開始懷疑乃至批評。
  如果從音樂作品的角度進入,我們可以發(fā)掘出不同于《見證》中所刻畫的豐富形象。就那部廣為爭議的《第五交響樂》而言,作家法捷耶夫聽到的卻是無可挽回的悲劇感,絕非是對斯大林的禮贊。正是因為肖斯塔科維奇表達方面的獨特方式,已無法將他簡單地納入異議或者御用知識分子的陣營中去,而這,恰恰是中國知識分子自80年代以來對肖斯塔科維奇形象的基本預設。
  
  過氣的精神標桿
  
  1980年代末期,詩人歐陽江河寫有一首著名的詩歌《肖斯塔科維奇:等待槍殺》。這首詩是中國知識分子對肖斯塔科維奇最具代表性的闡釋:“他整整一生都在等待槍殺/他看見自己的名字與無數(shù)死者列在一起/歲月有多長,死亡的名單就有多長。”詩人和音樂家對于極權(quán)政治的痛恨和思考在此合流。
  在詩的結(jié)尾處,歐陽江河這樣寫道:“一次槍殺在永遠等待他/他在我們之外無止境地死去/成為我們的替身。”從中也能看出活躍在1980年代的那批中國知識分子在精神譜系上對肖斯塔科維奇的繼承。
  《見證》在80年代初就以“內(nèi)部發(fā)行”的方式出版過少量譯本,肖斯塔科維奇從而引入中國思想界。不過中國知識分子對肖氏的了解,并非來自于對其音樂的了解,而只是依靠《見證》延續(xù)了讓中國知識分子頗為向往的知識分子譜系。
  在這一譜系中,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柴科夫斯基、別爾嘉耶夫、曼德爾施塔姆、肖斯塔科維奇、帕斯捷爾納克、薩哈羅夫、索爾仁尼琴等等知識分子,有著俄羅斯傳統(tǒng)中強烈的受難意識。而這讓經(jīng)歷過類似境遇的中國知識分子頓時尋找到精神的標桿。對索爾仁尼琴《古拉格群島》的推崇,對阿赫瑪托娃組詩《安魂曲》的崇敬,都代表了1980年代之后中國知識分子對俄羅斯知識分子的某些獨特取向的青睞。
  如果時間往前追溯,1953年,后來成為中國交響樂團著名指揮的李德倫去到莫斯科,恰好欣賞到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十交響曲》,當被問及感受時,李德倫不無困惑地表示,為什么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如此沉重?細細想來,1950、1960年代的中國知識分子,尚沉浸在強烈的社會主義建設熱情之中,恐怕難以體會肖斯塔科維奇作品中的曲折與陰郁,不過就算從音樂史的角度,肖氏的現(xiàn)代主義特色也一直沒有被中國音樂人所理解和把握,可見肖斯塔科維奇在中國知識分子心目中的形象一直都是模糊難辨。
  《見證》的公開出版無疑方便了中國知識分子了解肖斯塔科維奇的內(nèi)心世界。當中關(guān)于肖斯塔科維奇如何在音樂中表達對斯大林政權(quán)不滿的敘述,也讓中國的知識分子們直接感受到自身所缺乏的那種相似境遇下的勇氣。正是對知識分子角色的這種自我批判和反省,肖斯塔科維奇與索爾仁尼琴等等俄羅斯知識分子,因此被簡化為人類良心的形象。
  如果說肖氏在中國知識分子中的影響力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有過短暫的復興的話,那也要歸功于《見證》的出版將肖氏定格為一個鮮明的反對斯大林的形象,這極大地吸引了對知識分子獨立品質(zhì)爭論不休的中國知識分子們。但隨著關(guān)于知識分子獨立性的討論漸漸遠離公眾視野,肖斯塔科維奇,乃至與他有相同符號形象的索爾仁尼琴以及阿赫瑪托娃等俄羅斯知識分子,除了在音樂及詩歌界中有相關(guān)的研究者外,已無多少人表示出濃厚興趣。
  這一切,難道意味著肖斯塔科維奇只不過就是一位在“大清洗”時期反對斯大林的異議知識分子而已?俄裔大提琴家羅斯特波維奇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如此描述肖斯塔科維奇:“他有著非常復雜的個性,他有時候會撒謊,但是在音樂中,他是完全誠實的!奔偃邕@樣一個描述還算確切的話,糾纏在《見證》這一文本,是無法與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作品來作對比的。
  假如真正想進入肖斯塔科維奇的內(nèi)心世界,來重新理解他在那樣一個環(huán)境下的行為邏輯,或許音樂才是我們唯一的道路。

相關(guān)熱詞搜索:肖斯塔科維奇 見證 見證肖斯塔科維奇 肖斯塔科維奇回憶錄 肖斯塔科維奇回憶錄豆瓣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