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電影大師【“吃軟飯”的歐洲文化大師們】
發(fā)布時間:2020-02-28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兩百多年前,在歐洲上流社會曾經存在過這樣一種傳統(tǒng):有一些貴婦人常常以保護神的姿態(tài)幫助那些有才華的文化人,而那些文化人因為生活的壓力又不得不依靠這些富婆,于是,他們與貴婦人之間就構成了一種“吃軟飯”的關系。在“吃軟飯”的隊伍當中不乏名人,比如盧梭、柴科夫斯基、巴爾扎克……而那些貴婦人里,則有讓人們神往的華倫夫人和梅克夫人,她們在與前者交往的過程中扮演了多重角色――母親、情人,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銀行提款機”。
巴爾扎克:一道最好的丈夫的菜
靠女人生活,巴爾扎克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曾在給妹妹的信中寫道:“看看周遭,是否能幫我物色個有筆財富的寡婦……在她面前將我夸耀一番――一個極好的小伙子,22歲,長得帥氣,眼睛溜轉活潑,全身充滿激情,是眾神烹出的一道最好的丈夫的菜!
巴爾扎克毫無節(jié)制的生活讓他負債累累,27歲時負債9萬法郎,利息一年就達6000多。為了躲債,他選擇了一座絕妙的房子,房子前后門都通路。大文豪坐在屋里,遠遠地看見債主從前門來,他就從后門開溜;債主從后門來,他就從前門跑掉。
最終巴爾扎克還是成功找到一位富有的寡婦做妻子――韓斯迦伯爵夫人。她是俄國聲名顯赫的家族中的一員,有幾千個農奴和廣闊的土地。出于對巴爾扎克作品的興趣,她給作家寫了一封匿名信。面對這樣的情景,巴爾扎克居然在報上登出尋人啟事,找尋匿名者。偏巧,寫信人看到了啟事,從此開始通信。在持續(xù)十多年的通信和不多幾次會面后,伯爵夫人答應嫁給巴爾扎克。巴爾扎克的愿望似乎達成了,但不幸的是,結婚5個月后巴爾扎克就因為腦溢血離開了人世。
柴科夫斯基:寄去一支花
梅克夫人是一位大資本家的遺孀,擁有萬貫家財,并且對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很著迷。柴科夫斯基經過一段失敗的婚姻后,貧困潦倒,還負擔著前妻的大額生活費。梅克夫人知道這些情況后,就決定保護這位可敬的音樂家。她給柴科夫斯基寄去了第一筆款,并決定以后每年為他提供6000盧布的資助。
有了梅克夫人的資助,柴科夫斯基安頓了下來,完成了第四交響曲的創(chuàng)作。印行出版的時候,梅克夫人還特意寄去1500法郎,而柴科夫斯基在回信中寄去的是一支花。他對梅克夫人說:“您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我向您要錢而不會感到害羞的人。首先,您仁慈而慷慨;其次,您有錢。”
1887年,尼?魯賓斯為柴科夫斯基爭取到一份工作,作為音樂代表參加巴黎博覽會,工作8個月,月薪1600法郎。柴科夫斯基拒絕了,這讓魯賓斯很生氣。魯賓斯跑去找梅克夫人,讓她停止對柴科夫斯基的資助。梅克夫人重申柴科夫斯基需要安靜和自由,她邀請柴科夫斯基到自己的莊園里進行創(chuàng)作。這段時間里,柴科夫斯基交出了三首小提琴曲與鋼琴曲。
盧梭:我是她的作品
沒有華倫夫人,就沒有大思想家盧梭。
盧梭是經一位神父介紹去找華倫夫人的。盧梭寫了一封極力炫耀才華的信,跟神父的信一起交給華倫夫人。華倫夫人在教堂門口認真地看了盧梭的信,這位28歲的貴婦人對盧梭說:“哎,孩子,你這樣年輕就到處漂泊,實在太可惜了。到家里去尋我吧,叫他們給你預備早飯,彌撒以后我就來和你談談。”
為了盧梭的前途,有人提議把盧梭送到都靈教養(yǎng)院去學習,華倫夫人付錢給對方,并把盧梭交付給他,另外還私下給了盧梭一些錢和東西。
盧梭在巴黎四處碰壁時,華倫夫人為他寄來一大堆配方和秘訣,以期他設法用來致富。盧梭與戴麗絲同居多年后,華倫夫人來巴黎看望他們,此時她已窮困潦倒,還把手上僅有的一只戒指,硬要戴到戴麗絲的手上。
在盧梭晚年的回憶錄里,華倫夫人貫穿全書的始終。他們倆始終以母子相稱,即使是在同居期間也是這樣。華倫夫人是盧梭的上帝、母親、大姐、朋友、老師、保護人、情人等等。盧梭的說法簡潔而中肯:“我把自己看作是她的作品!
肖邦:情人給了他十年黃金期
肖邦走進巴黎的時候,他還籍籍無名,是李斯特慧眼識珠,把他引進巴黎的沙龍,還把他介紹給一個女人――喬治?桑。這個身為著名作家的女人,對肖邦接下來的命運,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雖然喬治?桑其貌不揚,但天才之間有著自然而然的惺惺相惜,二人很快相愛了。喬治?桑認為肖邦除了是偉大的鋼琴家,也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作曲家。她希望肖邦能夠在她的優(yōu)越條件和環(huán)境里多創(chuàng)作一些作品,而肖邦也的確做到了,
喬治?桑為肖邦提供了一個安穩(wěn)的環(huán)境。在喬治?桑的莊園里,肖邦享受著安靜,并時常和藝術家們交流。肖邦在這兒享有最大的權力,他占有兩間幽靜的房子,一間擺著專門為他買來的鋼琴、寫字臺和沙發(fā),一間是恬靜的臥室。在這里,他像在自己家里一樣。肖邦多年來第一次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時期了。
肖邦和喬治?桑共同生活了10年,這10年是他最重要的藝術創(chuàng)作階段。
當然,吃“軟飯”的名人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不管怎樣,我們都應對當年那些有名或無名的貴婦人們表示感謝。因為無論她們的動機如何,她們確實成了文化的催化劑。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提款機”無疑是當時文藝事業(yè)得以繁榮的肥沃土壤,甚至近代歐洲文明有一半是由她們創(chuàng)造的。
(摘自《老年日報》2010.12.4)
相關熱詞搜索:吃軟飯 歐洲 大師們 “吃軟飯”的歐洲文化大師們 走近歐洲文化大師 吃軟飯 的歐洲文化名人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