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治理不好沙塵暴_如何治理沙塵暴

發(fā)布時間:2020-02-28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記憶中,沙塵暴引起廣大公眾的關注,開始于上世紀80年代。而后,沙塵暴漸次增多?催^一個統(tǒng)計: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轉到新世紀,光2000年一年,北京就有12次。
  如果把時間的維度再拉長一些,更能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凡是農耕文明不占優(yōu)勢的時期,沙塵暴就會消失。比如,在明代276年中,北京共有95年出現(xiàn)沙塵暴,但主要集中在之后的200年,這同朱棣遷都北京后周邊人口聚集,農耕和采伐過度不無關系。有學者考證之后發(fā)現(xiàn),沙塵暴的記載一般會在政權更迭之后三四十年出現(xiàn)――北魏在平城(大同)建都54年后,洋河谷地有了沙塵暴;女真統(tǒng)治燕京30年后,是金代沙塵暴最頻繁和強烈的時期;清兵1644年入關后,直到康熙十五年(1676年),沙塵暴方又迷漫京城。
  由此可見,沙塵暴實在可以被稱作一個“文明病”。
  上世紀30年代,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大沙塵暴的“黑風暴”出現(xiàn)在美國。當時大規(guī)模沙塵暴橫掃2/3美國國土,肆虐達10年之久。這場黑風暴的起因同中國驚人地相似,代表農耕文明的白種人把土著印第安人趕出大平原之后,這塊東起阿巴拉契亞山脈,西至落基山脈,北接加拿大,南抵墨西哥灣的大平原,便成為移民的樂土。不到半個世紀,這片昔日的草原和森林茂盛的土地便被齊整的農田所覆蓋。
  反觀當下中國,為治理風沙,三北防護林――這個可列入吉尼斯紀錄的最大人造林工程從1978年算起,迄今30多年,但沙塵暴依然不時光顧。與之形成對照的是,美國在“黑風暴”過后,不過用了三四十年便基本恢復了大平原的生態(tài)。
  美國當年的“羅斯福工程”,無非是大范圍種樹、退耕還林、立法保護水土資源,這些事情中國無一不在做,且規(guī)模和動靜有過之而無不及。但透過表象,有兩點值得我們關注。
  其一,產權同使用權的關系。中國的土地屬于國家,無論是個人還是地方政府,理論上只有使用權,于是造成了一個悖論:有土地的(國家)鞭長莫及“管不著”,用土地的只想盡快榨取土地價值。最終土地淪為實質上的“無主之地”,于是破壞性開發(fā)、殺雞取卵、短期行為層出不窮。
  在牧區(qū),模仿內地的田地承包搞的牧場承包現(xiàn)在看來不能不說是個弊政――乍看上去,這項看似激發(fā)牧民生產積極性的舉措,由于授予牧民的不是土地的所有權而是使用權,因此牧民會想著在承包期內,怎么將名下的牧場地力最大可能地榨干。于是大家拉上鐵絲網,與鄰為壑,過度放牧,古老的輪牧習俗消失了,每一片土地都在承受超出自身能力的壓力,直至崩潰。
  在這樣扭曲的產權安排之下,還有另外一個因素也同樣值得我們注意,那就是遷徙的自由度。在美國1934年大風暴后被迫遷走的250萬居民離開后,大片撂荒的土地重新回到自然狀態(tài),這種客觀上的休耕給土地迅速帶來了生機。而在中國,由于人們通常是“被選擇”居住地,使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為一種強制性死循環(huán)。
  一位研究內蒙草原沙漠化的專家曾給我講過一個現(xiàn)象:做草場恢復實驗時,他們發(fā)現(xiàn),無論怎么想辦法植樹種草,消耗了大量的水,但效果并不好,反倒是那些沒被刻意關照的荒僻的沙窩里長出了一人高茂盛的野草。由此他得到結論,對于那些尚未完全荒漠化的草場,大自然具備比人工更大的恢復能力――撂荒,這種聽上去被動的行為,也許是對草場最好的起死回生的策略――而現(xiàn)實是,這種最后同自然和解的機會我們也可能無法抓住。當土地使用者最終淪為一幫“無賴房客”,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
  這次西南大旱,聽說有的村莊集體遷徙,在一些地方,干部勸告有能力的人出去打工。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樸素的辦法,這些點滴所為實際上都是恢復生態(tài)的有益之舉,應該鼓勵和提倡。
  在北京的春天,面對黃沙彌漫和土腥味濃烈的空氣,我們是不是能夠走出歷史上建政三四十年必出沙塵暴的文明怪圈,還要靠從上到下的努力。

相關熱詞搜索:沙塵暴 治理 不好 為什么治理不好沙塵暴 治理沙塵暴 治理沙塵暴措施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