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當代大學生之感恩教育] 淺談當代大學生新時代使命感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要: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重視和加強高校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是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迫切需要。近年來大學生感恩意識淡薄、感恩行為缺失,已逐漸演變了許多較為嚴峻的社會問題。故在當下加大對大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力度,無論對構建和諧社會,還是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感恩教育;感恩意識
  中圖分類號:G4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9-0031-02
  
  感恩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傳統(tǒng)美德, 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準則。近年來,中國正經受經濟大潮的洗禮與沖擊, 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以星火燎原之勢在當代各年齡層次的學生當中瘋狂燃燒。當代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高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 理應將感恩教育作為大學生德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這絕不單單是簡單地培養(yǎng)一種回報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恩意識,它更是一種責任意識、自尊意識和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一、感恩教育淺析
  “感恩”一詞,《現代漢語詞典》對其的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在《牛津字典》的定義是:“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且回饋他人”。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感恩教育淵源流長。更有“古代二十四孝”、“知恩不報非君子”、“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古訓流傳至今。由此可見,感恩教育一直是中國文化發(fā)揚和傳承的重要內容。
  二、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淡薄的現狀分析
  2007年8月22日,據楚天都市報報道,受助一年多,沒有主動給資助者打過一次電話、寫過一封信,更沒有一句感謝的話,襄樊5名受助大學生的冷漠,逐漸讓資助者寒心。 8月中旬,襄樊市總工會、市女企業(yè)家協會聯合舉行的第九次“金秋助學”活動中,主辦方宣布:5名貧困大學生被取消繼續(xù)受助的資格。
  當然慈善不等于簡單意義上的施舍,也不等于借貸,是完全無條件下的一種自愿救助活動。然而中國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何況,在你人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受到了這樣雪中送炭的資助,不應該感恩嗎?即使不感恩,作為一種起碼的禮貌,說聲“謝謝”總是人之常情吧!這些貧困大學生們?yōu)槭裁床桓卸?他們是真的不感恩,抑或只是口頭不感恩?或者,他們受不了那種居高臨下的施舍?還是,媒體大張旗鼓的報道劃傷了他們的自尊……不管背后的真相如何,我也始終認為,這些貧困生,既然接受了捐助,就應當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激,而不是選擇緘默。這無疑是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正在逐步流失的一種表現,究竟是怎樣的一些原因影響了這些正在發(fā)展壯大中的當代大學生?我認為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家庭教育的偏失,F而今的大學生都是屬于80、90后的獨生子,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小皇帝小公主。從小的嬌生慣養(yǎng)養(yǎng)成了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氣,物質生活的富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精神生活的飽滿。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師, 他們對學生人生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曾經有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個剛進入大學學習的孩子去食堂買了一個煮熟的雞蛋不知所措。因為媽媽不在身邊,所以他不知道該怎么做才能把雞蛋殼剝下來。這就是有一部分的父母親過于溺愛孩子,凡事替孩子包辦,一切都是無條件的給予,忽略了對孩子生存能力的和回報意識的培養(yǎng),反而助長了他們對現有條件的不珍惜,只顧一味索取的惡習日益潛生暗長。當然大部分的大學生整體素質是積極、健康的,但有些共性問題仍然值得深思和探討。曾不止一次聽家長提起每次孩子打電話回家只為一個字“錢”,他們把父母為其所做的一切看作是天經地義,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勞,肆意揮霍父母的血汗錢,養(yǎng)成了惟我獨尊、驕橫任性的壞習慣。這樣的一些壞習慣的養(yǎng)成也使得他們逐漸缺乏對父輩辛勤培養(yǎng)和教育的體憫之心。
  2.學校德育教育的不完善。學校作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載體,在大學生中出現了忘恩行為,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指責大學生,這也與學校德育不夠完善,尤其是忽視感恩教育息息相關。這使得有學生對家長的辛勞沒有感受,對老師的循循善誘視為理所當然,使得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經常顯得無奈而且力不從心。
  言至此,還要提及我在學生工作中所經歷的一件事情。學生馬上就要面臨畢業(yè),當然這就要涉及到制作自薦信。首先我做了一個范本掛到了群共享里面讓他們參考,之后有一天一位同學對我說:老師,你幫我重做一份簡歷行不行?你那個范本太復雜了我不會弄。聽到這句話我猶如醍醐灌頂,我認為給他們做一個范本是為他們好讓他們有依據可尋,其實說穿了這也不過類似家庭教育中的“溺愛”和“包辦”。
  大學是傳承文明、創(chuàng)造知識、培養(yǎng)人才、服務社會的搖籃,擔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理應擔當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更多德才兼?zhèn)鋬?yōu)秀人才的重任。然而現在大部分高校的焦點都只注重于服務學生,只注重于招生率、升學率和就業(yè)率的提高,比較之下。感恩教育的力度自然而然就輕了。
  3.社會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在當今社會西方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及拜金主義思潮沖擊了當代大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這對青年學生樹立自立、自強、自尊的意識狀態(tài)也造成了不少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大學生擇業(yè)和就業(yè)的過程中,他們渴望一蹴而就,總認為所有的高薪的、輕松的工作都是為了他們而準備的,所以不愿意去做艱苦的工作,缺乏艱苦創(chuàng)業(yè)和承受挫折的心理準備。總抱著“等”、“靠”、“要”的思想,害怕進入激烈的就業(yè)市場干脆退出就業(yè),消極待業(yè),埋怨父母,埋怨學校。這些現象直接就是社會責任感淡薄,缺乏自立、自強、自尊的意識的一個具體體現。
  三、當代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
  感恩教育是一個龐大的復合工程,大學生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一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的過程。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整個成長過程中要與家長共同經歷許多事情,其中家長對周遭人與事的評判,對周圍人際關系的處理方式,對父母的尊重和孝敬,都成為了孩子奠基階段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依據。父母的視野、生活層次、交際圈子,也就成為了孩子的成長平臺。家庭在做好大學生感恩意識的教育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高校作為大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一個教育環(huán)節(jié),增強學生的民族責任感、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使學生明確感恩的意義對于構建和諧社會和推動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這就需要深入開展多類型、多角度的感恩活動?赏ㄟ^觀看地震、火山、臺風、海嘯實況記錄片,感受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無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去深入社會、了解社會、體味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艱辛,讓同學們切身感受到學習機會的來之不易。也通過這些活動,讓同學們認識到什么是“愛”,什么是“大愛”,進而時刻懷揣一顆感恩的心, 去回報所有愛自己的人和自己所愛的人、去回報幫助過自己和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共同走過的人、去回報那些承受了災難卻仍然堅強生活的人、當然更要去回報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祖國。
  (3)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的一些負面現象,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現今社會,社會或生活中產生的某些不公平或者負面現象是進行感恩意識教育的一大障礙。這些現象的出現在對大學生良好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一定的沖擊。有可能在大學生中形成一種負面心態(tài)。這就必須要引導大學生正確的、理智的去看待這些現象,教育大學生在面對這些負面現象時我們應該加以批評和指責,但是更多的是要學會用博大的胸襟去關愛社會,積極的面對,進而改善這些不良的現象。
  人生的杠桿是精神,精神的支點是感恩,學會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點。馬克思曾說:“只能用愛來交換愛,只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也就是說在整個感恩教育的過程中,不管是父母還是學校教育者與大學生之間的交流都不應該僅是思想上的,更應該是情感上的,只有建立在雙方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雙方才能產生共鳴,學生才會真正感受到感恩教育。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相關熱詞搜索:淺談 感恩 當代大學生 淺談當代大學生之感恩教育 大學生感恩教育 大學生的感恩教育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