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常見心理課教案_淺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發(fā)布時間:2020-02-25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小學生時期是人的行為、性格和智力迅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由于身心變化比較快,加之文化知識及社會經(jīng)驗的不足,小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些心理問題。排除小學生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礙,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優(yōu)化他們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質,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這是小學教育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根據(jù)多年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筆者簡要談談對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成因及小學生心理問題防治對策。
一、當代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
根據(jù)世界心理衛(wèi)生協(xié)會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標準,結合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可將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簡要歸納為以下幾點:(1)樂于學習、工作;(2)情緒樂觀、穩(wěn)定;(3)人際關系和諧、融洽;(4)能面對現(xiàn)實,適應環(huán)境;(5)能認識自我、悅納自我;(6)智力正常;(7)人格完整;(8)心理和行為符合年齡特征。根據(jù)這個標準,結合多年教學經(jīng)驗和有關資料,本人發(fā)現(xiàn)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有以下幾種:
1.自我中心主義,缺乏合作精神。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和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使相當一部分小學生、特別是作為獨生子女的小學生在家中都有一種獨特的優(yōu)越感,致使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征得到強化,“自我中心主義”逐漸形成,“一切為我”,從而持有過度的“自尊感”。但同時他們也承載著父母更多的期望,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與之相應的就是缺乏與家長的溝通,缺乏和同伴的交流。常常以自己的價值標準評判一切事物,很少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表現(xiàn)在學習和生活上更是“各自為政”,缺少合作精神,而這一切對于他們未來生活中面臨的人際關系的良好發(fā)展無疑是一種潛在的阻礙。
2.關懷品質下降,缺乏感恩精神和責任意識。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部分小學生不懂得感激,認為父母、教師對自己的愛是理所當然的。同時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缺乏責任意識,認為社會的不良風氣、環(huán)境的惡化、他人的不幸是別人的事情,根本沒有認識到“我”的發(fā)展和他人、社會、自然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的。
3.自私狹隘,虛榮心強。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書,造成小學生思想認識上的封閉與狹隘。一些小學生,虛榮心強,只能聽恭維,不能聽批評,只能比別人強,不能讓別人超過自己,對強于自己的人,常常犯紅眼病。
4.自卑。部分小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差、家庭經(jīng)濟條件差等原因對自己缺乏信心,感到低人一等,自己的能力過低評價,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5.孤獨。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常常覺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葉孤舟,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往,卻抱怨別人不接納自己。
二、小學生心理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
小學生出現(xiàn)這些心理問題,既有自身成長的因素,也有外部環(huán)境的因素,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小學生時期身體發(fā)育急劇變化,但是認識力、理解力、思維力的提高卻落后于身體的成長速度。這種生理發(fā)育與心理發(fā)展的不平衡使小學生出現(xiàn)許多困惑、煩惱和躁動不安,產(chǎn)生心理問題。
2.家庭教育的誤區(qū)。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視品德發(fā)展、人格教育和社會責任感等社會性教育的傾向。許多家長只重視孩子的成績,卻忽視了孩子的品德發(fā)展、交往能力、個性培養(yǎng)等。家長的期望與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時,總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孩子,使孩子感到壓抑和不滿,給孩子造成疑慮、憂郁等心理疾患,導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學校教育的誤區(qū)。一些學校和教師迫于壓力追求升學率、打造名牌效應,成績成為評價學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標準,學生情感上的苦惱不能及時向老師和家長訴說,就會造成心理壓力,形成心理障礙。
4.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學校教育展示給學生的是正面教育,而當今各種思潮沖擊著我們的社會,純潔的教育內容與復雜的社會生活之間形成強烈反差,致使學生思想產(chǎn)生混亂、情緒產(chǎn)生波動,日久就會形成心理障礙。
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策思考
1.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屬性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方面力量,將心理教育分布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實施心理輔導,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把知識教育與心理教育有機結合,促進小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2.教師要積極改進評價方式
學生的自卑心理大多來自外界對學生的主觀評價。一些教師憑主觀感情,偏愛成績好的學生,對后進生全盤否定。這些都很容易使許多學生產(chǎn)生自卑心理,嚴重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被譽為“德國普通教育之父”“德國教師的教師”之稱的19世紀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過:“嚴厲的面孔和訓斥、咒罵學生是一種惡劣的行徑”。作為教師,應注意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鼓勵。
3.加強家庭教育,家長加強對孩子的引導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轉變智育至上的觀念,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對孩子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
第二,以身作則,率先垂范。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才會健康。
第三,尊重孩子。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經(jīng)常和孩子進行交流。
第四,家長要注重和學校的聯(lián)系,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家長會、座談會等)。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應引起家庭和社會的共同關注。要高度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他們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讓他們成長為有益于社會的人。
○編輯/楊小平
(作者單位:白銀市白銀區(qū)第十二小學)
相關熱詞搜索:淺談 小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淺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心理健康手抄報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