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真實義【真實是新聞的第一要義】
發(fā)布時間:2020-02-21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隨著社會環(huán)境變化、傳媒格局調整、新聞隊伍構成復雜,新聞傳播領域出現(xiàn)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其中一個特別突出的問題是虛假新聞時有發(fā)生,社會影響極其惡劣。出現(xiàn)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某些媒體、某些記者為一已私利,不惜踐踏職業(yè)尊嚴,越過職業(yè)道德底線,不遵守新聞規(guī)律,制作不實新聞甚至虛假新聞,以求轟動效應。這樣的做法要不得,也是不能容忍的。而要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就必須回到新聞的真實上來,以“真實是新聞的第一要義”采編新聞。
一. 新聞真實性的內涵
新聞真實性指的是在新聞報道中的每一個具體事實必須合乎客觀實際,即表現(xiàn)在新聞報道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和經過都經得起核對。
新聞“是新近或正在發(fā)生的事實的報道”。可見,新聞由兩部分構成,一是事實,一是報道。報道要以事實為基礎,報道的過程要投入真情。因此,新聞的真實性,在真理上要做到事實的真實,在情感上要做到真情投入。
在新聞報道中以事實為基礎,事實是新聞的本源。事實的真實性,主要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結果和原因這幾個要素的真實性,這幾大因素哪個都不能有虛假,無論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都會導致受眾對新聞事實的懷疑。事實報道中所引用的資料必須準確無誤,新聞事實的環(huán)境、過程、細節(jié)、人物的語言必須確鑿無疑。只有保證了這些新聞要素的真實性,才能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新聞的生命是事實的真實性,尊重客觀事實是新聞采編人員應信守的第一原則,否則就會出現(xiàn)新聞的失真。
新聞在保證事實真實的基礎上,同時要保證報道的真實性。新聞事實要傳遞給受眾,必須經過新聞工作者的采編,但是由于采編人員持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在對同樣的事實進行選擇采編時就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傾向。強調新聞以事實為本源,并不否定新聞的傾向性,相反,新聞報道必須具有傾向性。我國的新聞報道方針是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主義、服務社會大局。即使如此,新聞報道也不能凌駕于事實之上,把某種觀念強加于事實之中,而是要投入真情實地采訪,用含有真情的思維把新聞事實告知受眾。新聞采編人員要學會通過事實的選擇、稿子的結構、稿件的組織所形成的內部邏輯力量顯示出傳播者的階級立場、價值觀念,讓受眾在審美中不知不覺知曉新聞事實,接受價值觀念,進而達到傳遞意識形態(tài)的目的,實現(xiàn)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主義、服務社會大局的新聞報道目標。
二. “場”的缺失是新聞失真的重要因素
這里說的“場”所用之意為“處所”和“物質存在的一種特殊形式”。記者報道失去立場或不在現(xiàn)場都會造成新聞的失真。
在日趨激烈的新聞競爭中,有的記者只為追求新聞的時效性和轟動性,為謀取私利惡意歪曲事實或杜撰事實。2007年7月8日,北京電視臺播出了《紙做的包子》,之后各地媒體轉載傳播,造成了惡劣的影響。經過查實,原來這是一則虛假新聞。這則虛假新聞是新聞從業(yè)人員蓄意、惡意的造假,是記者只為利益所趨失去了人生價值立場而造成的新聞失真。
另一種情形是記者不深入現(xiàn)場采訪,只是在錄制間合成現(xiàn)場,或在辦公室、家里電話連線說新聞,更有甚者捕風捉影、道聽途說,其行為是不在新聞發(fā)生的場所,雖不構成虛假新聞,但也會導致新聞失實。“第一時間第一現(xiàn)場”是新聞人追求的目標,“第一時間”是對新聞時效性的追求,“第一現(xiàn)場”是對新聞真實性的保證。記者不在新聞現(xiàn)場,記者不深入實地采訪,就不能保證新聞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的準確性,或者采用了其他媒體的稿件,其結果是雖不造成虛假新聞,但也就會造成新聞的部分失真。尤其是對于突發(fā)事件的報道,記者只有親臨現(xiàn)場,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事實,用腦子篩選事實,才能報道真實的事實,反映突發(fā)事件的來龍去脈,揭示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的原因,為今后防預類似事件提供經驗。
可見,“場”的缺失是造成新聞失真的重要原因,而且即使不是虛假新聞也并不意味著其新聞沒有失真。
三. 防止新聞失真的對策
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維護新聞的真實性是我國新聞工作者職業(yè)道德準則之一。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在思想上樹立強烈的敬業(yè)精神和責任感是必須的,也是勿庸質疑的,否則就做不好新聞工作,當然也就不能維護好新聞的真實性。
。ㄒ唬﹫猿竹R克思主義新聞觀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世界觀在新聞傳播領域的體現(xiàn),是馬克思主義關于新聞現(xiàn)象和新聞傳播活動的總的看法,是新時期做好新聞宣傳工作的思想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一個基本觀點是堅持新聞的真實性。這是新聞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是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在新聞工作中的具體體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否則黨和國家將失去民心民意。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就是要做到新聞總體、本質的真實,要強調客觀、公正,有立場。本質的真實,除了客觀、公正以外,就是要把握好新聞事實的內在規(guī)律,要強調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要從大局出發(fā),而不是從個人和小集團利益出發(fā),要旗幟鮮明地宣傳黨的主張,反映人民的意愿。
。ǘ﹫猿中侣劦狞h性原則
新聞事業(yè)屬于意識形態(tài)范疇,在階級沒有消亡的社會里,新聞事業(yè)必然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里,新聞事業(yè)隸屬于執(zhí)政黨,任何否認新聞事業(yè)階級性的觀點都是錯誤的,任何鼓吹新聞自由的主張都是別有企圖的。在我國,新聞事業(y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有機組成部分,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都市類媒體,網絡媒體等,都要接受黨的領導,堅持黨性原則。這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的原則。
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西方資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伴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向我國滲透,對一些人的思想和觀念產生了很大影響,社會主義價值觀正在經受著嚴重的沖擊和挑戰(zhàn)。面對如此形勢,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提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世界范圍內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新聞輿論領域的斗爭更趨激烈、更趨復雜。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宣傳工作任務更為艱巨、責任更加重大。”
因此,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自覺宣傳黨的主張,用事實向受眾反映我國的改革發(fā)展成果,積極推動黨的思想理論和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為國家穩(wěn)定發(fā)展大局提供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
。ㄈ淞⒄_的人生觀價值觀
要保證新聞要素的真實性和采編過程的客觀公正,新聞工作者就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自覺遵守新聞職業(yè)道德。要堅持發(fā)揚實事求是的作風,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加強調查研究,報實情、講真話,不得弄虛作假,不得為追求轟動效應而捏造、歪曲真實;要力求全面地看問題,防止主觀性、片面性,努力做到從總體上、本質上把握事物的真實性;要采寫和發(fā)表新聞做到客觀公正,不得從個人或小團體利益出發(fā),利用自己掌握的輿論工具發(fā)泄私憤,或作不公正的報道。
。ㄋ模┨岣卟删庩犖樾摒B(yǎng)
事實發(fā)生之后,如果沒有新聞從業(yè)者的參與,新聞也就無從談起;只有新聞從業(yè)者把“新近或正在發(fā)生的事實”進行報道,“事實”才能成為“新聞”,而采編人員能不能揭示新聞的本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新聞從業(yè)者的修養(yǎng),只有加強新聞人才隊伍建設,才能盡可能保證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從業(yè)者的素養(yǎng)至少應包括政治經濟學、語言學、文學、歷史地理學、生物學、心理學、藝術學和人類文化學。素養(yǎng)的高下決定著對信息的取舍和如何處理。新聞從業(yè)者面對的是形形色色的世界,面對的是紛繁的各行各業(yè)。因此,只有涉獵各方面的知識,掌握其特殊規(guī)律,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才能抓住新聞的價值。
胡錦濤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時提出:“做好新聞宣傳工作,關鍵在班子、在隊伍、在人才!币虼,加強新聞從業(yè)者的隊伍建設和修養(yǎng),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是提高新聞真實性的關鍵所在。
。ㄎ澹┗貧w基層生活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新聞只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才會獲得全面、客觀、真實的信息。如果記者坐在家里“策劃”新聞,索要各部門的文字材料,就難以反映生活的真實,更無法滿足受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也就背離了新聞人的職業(yè)道德。
新聞工作的根在基層、源在群眾,只有走進基層、深入基層,才能真正了解社情民意。無論經濟社會發(fā)展到什么階段,采訪寫作手段多么先進便利,都代替不了親身感知和直接體驗。
基層是新聞工作者的廣闊天地。只有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新聞工作者才能關注到人民群眾樸素平凡的生活,新聞報道才能更加入情入理,有血有肉,新鮮活潑,可親可信,深入人心。
相關熱詞搜索:要義 真實 新聞 真實是新聞的第一要義 真實感人的新聞故事50 真實新聞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