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移民精神【宣傳與認同:三峽移民精神報道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2-15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要本文通過對三峽移民精神報道的簡要分析,分析大眾媒體以何種策略宣傳三峽移民精神,以達到人們對民族意識與愛國主義的認同。 關鍵詞 三峽移民 報道
隨著三峽移民工程三期最后一批移民的外遷,對三峽移民精神的宣傳也拉開帷幕,2006年達到宣傳高潮。本文試圖通過對三峽移民精神報道的簡要分析,討論作為宣傳動員之重要環(huán)節(jié)的大眾媒體以何種策略宣傳三峽移民精神,以影響人們對由三峽移民精神而激發(fā)的民族意識與愛國主義的認知與認同。
一、建構公眾議題
2006年,由中宣部,國務院三峽辦,重慶市委、市政府聯(lián)合主辦“三峽移民精神報告”活動在全國十幾個省市展開,方言劇《移民金大花》,《三峽移民精神頌》展覽也同時在北京和其他重要省市巡回展演,以“三峽移民精神唱響全國”的專題報道作為重要議題出現(xiàn)在主流媒體上。通過對新聞網(wǎng)和華龍網(wǎng)的搜索,①標題為“舍家為國映三峽――三峽移民精神禮贊”、“三峽移民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筑起三峽的精神豐碑――記偉大的三峽移民精神”、“《三峽移民精神頌》展覽在北京等地展出”、“三峽移民精神報告會昨日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三峽移民精神報道會在上海展覽中心友誼會堂舉行”、“三峽移民精神如何震撼我們”、“《移民金大花》讓京城百姓認識了三峽移民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感染交大學子”等報道,僅從2006年3月31至4月10日就超過50篇。
從傳播學來看,宣傳作為傳播的一種形式和活動,是由組織機構通過傳播媒介把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訊息傳送給特定的對象,旨在接受宣傳者的意圖,進而改變其行為,以達到宣傳者的預定目標。② 作為三峽移民工程媒體報道的一部分,中宣部等機構以其高頻度和高強度的媒體再現(xiàn),通過建構“禮贊三峽移民精神”的議題,凸現(xiàn)三峽移民精神的當下意義,旨在引導全社會關注和重視,進而激發(fā)公眾對透過移民精神所體現(xiàn)的愛國主義的認同。
中國社會是一個重群體價值的社會,雖然改革開放后追求個體價值的觀念逐漸被接受,但當下社會的價值取向仍然是以群體/集體利益為重,尤其是當國家利益、群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傳統(tǒng)價值觀占優(yōu)勢勿庸置疑。根據(jù)社群模式,只有認同并堅守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和信念,社群意識才能得以形成并發(fā)展。③正是這個社群價值要求專題宣傳的意義,媒體通過建構此公眾議題,一方面通過三峽移民群體精神激發(fā)國民認同并堅守共同價值與信念,另一方面促進移民群體成員彼此學習,并在實踐中予以應用。
二、閉合性詮釋與符號意義
三峽移民精神宣傳在敘事上采用閉合(closure)策略將意義“鎖定”,④使受眾被鼓勵按照某種特定途徑或遵循某種特定的意識形態(tài)框架去理解三峽庫區(qū)移民工程中凸現(xiàn)出來的移民精神的真實敘事。
“在人類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歷史上,任何一項關系全局的重大工程建設都必然對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產(chǎn)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必然孕育出震撼人心、傳之千古的偉大精神。” “三峽工程的百萬大移民創(chuàng)造了人類水庫移民史上空前的奇跡,在百萬大移民的實踐中產(chǎn)生的三峽移民精神是新時期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雹荨白鳛楣こ坛蓴£P鍵的百萬移民創(chuàng)造了世界大型水利工程移民的空前紀錄,是人類發(fā)展史上的壯舉!比龒{百萬移民換來了“能照亮半個中國”的電力,移民成就了三峽滄海桑田般的變幻,也用生動的實踐詮釋了和諧社會的精神內涵。⑥“那為國家無怨無悔的驚天壯舉,正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生動體現(xiàn);那可歌可泣的三峽移民精神,奏響的正是新時期中華民族的正氣強音!雹
上述報道中的“必然孕育出- -偉大精神”、“三峽移民精神是- -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正是- -的生動體現(xiàn);正是- -正氣強音”這樣的表述,即將三峽移民精神鎖定于“中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詮釋框架內,從而排除其他可能的理解,使宣傳活動在整個社會系統(tǒng)或某個特定系統(tǒng)中取得最大限度的效果。
默頓將宣傳理解為“影響集體在有爭議的問題上的意見、信念或行為的任何和所有符號體系。”⑧據(jù)此推論,對于一種不被人所熟知的或不確定的新觀念,需要通過宣傳來影響人們對這些觀念形成較為統(tǒng)一的認識,并且通過易于識讀和理解的符號系統(tǒng)(新聞報道、影視劇作)表現(xiàn)出來,才能將這種符號所象征的文化在社會中傳布,廣為接受。從上文引用的報道可見,傳播主體以宣傳與認同為目的對三峽移民精神進行了符號編碼,如同一種“文化指標”,⑨通過引起公眾注意和理解的具有確切內涵和受眾熟知的集體符號,賦以修辭意義的描述與嚴謹?shù)脑忈屗茉飕F(xiàn)代英雄神話,權威性地強調“為國家無怨無悔”的愛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正氣”,并提煉為具有感召力的“語錄”和凝聚民心的“民族神話”,培養(yǎng)公眾意識,使個體能夠感覺到民族凝聚力的增強。
這種符號意義,作為傳播中培養(yǎng)和強化國家利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意識是中國一以貫之的認同宣傳策略和慣用模式。作為國家利益和愛國主義宣傳的資源,三峽移民精神的詮釋被劃定為“顧全大局的愛國精神、舍己為公的風險精神、萬眾一心的協(xié)作精神、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四種不同指向的相互結合,歸屬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積淀和新時代的愛國主義精神,以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宣傳三峽移民“舍小家顧大家”這種個體移民發(fā)掘、認識一己小我和國家民族利益的大我正確關系,使之能夠接受這種認同的召喚,也只有對國家和民族利益的核心價值認同的接受和理解中,才能使人們作為公民主體和道德主體,在國家利益面前發(fā)自內心地、甘心情愿地犧牲小我。三峽移民精神如此被上升到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中華民族的核心層面,這種詮釋框架使受眾的認知與宣傳意圖保持一致,也容易喚起國人的民族情感和對國家利益的認同感。這是基于將傳播理解為一個社會心理的過程,傳播者不僅是信息發(fā)布者,而是通過具有隱義的符號再現(xiàn)共享的理念,激活人的情感和本性,認同群體共有的文化價值觀。
三、倡導性宣傳、事實性宣傳與認同策略
前文所引用的媒體報道的三峽移民精神是抽象性的,如何將提煉出來的精神使之具體化為可感知的人物與事件,避免空洞虛幻的鏡像,是宣傳效果必須注重的。伊魯曾將宣傳分為鼓動性宣傳(propaganda of agitation)與整合性宣傳(propaganda of integration),鼓動性宣傳通過激發(fā)受眾情緒以達致目的;整合性宣傳旨在引導受眾接受宣傳者希望達致的預設目標發(fā)展。⑩這兩類宣傳可以概述為倡導性宣傳。倡導性宣傳試圖通過感染人們的情緒、喚起人們的激情來達到目的,并對一系列事件的事實進行整合和解釋,以可見可感的真人真事呈現(xiàn)給受眾,這樣更令受眾信服。三峽移民精神的宣傳,以一個或一組具體的宣傳陳述(真人的感人事跡)是對移民身份符號的一種考量,更是以一種有利的策略來達到影響受眾的宣傳目的!叭龒{人講述移民故事 北京人聽哭了”的報道如下:
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三峽移民精神報告會,“在8名報告人兩個多小時的報告中,他們講述的移民故事,讓700多名來自中央國家機關干部、部隊官兵和首都大學生代表的心激動不已!薄鞍橹鴪蟾嫒藙尤说闹v訴,觀眾的情緒隨移民工作歷程而逐次推進,或激昂、或悲壯、或振奮、或喜悅:看著93歲的三奶奶臨走時用顫巍巍的雙手摸門枋的畫面時,人們震撼了;聽著高陽鎮(zhèn)牌樓村村支部書記葉福彩的臨終遺愿是把自己埋在長江邊的175米水位線上時,人們流淚了;聽著成世珍在異鄉(xiāng)艱苦奮斗辦起了學校時,人們會心地笑了……平凡而真實的情節(jié),讓在場的觀眾產(chǎn)生了共鳴!11
三峽移民精神報道訴求三峽工程的利國利民之效和為此所必須的付出,國人對于宣傳的接受和認同方能使三峽移民工程在社會輿論上獲得支持。而對移民精神報告會的報道,以“激動不已”、“震撼”、“流淚”、“產(chǎn)生共鳴”等詞語描述現(xiàn)場聽眾的反應,而這些宣講所引發(fā)的情緒和動機,與“民族精神”“愛國奉獻”等相互強化,產(chǎn)生了即時的宣傳效果。
盡管以“宣傳重觀點新聞重事實”將宣傳與新聞加以區(qū)分,然而,“事實性宣傳”是選擇那些能夠體現(xiàn)和證明觀點的事實來宣傳觀點的。通過對體現(xiàn)三峽移民精神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的選擇與凸現(xiàn),這種有真實姓名的人和“翔實而周密的具體事件,可以起到一種樣板或模式的作用,幫助人們認清他們生活于其中的那部分世界”,12并且具有整合和解釋功能。這種宣傳策略有別于那種試圖通過響亮的口號和直接的號召來煽動人們的宣傳,而是以事實讓受眾“口服心服”。
“三峽庫區(qū)優(yōu)秀移民干部冉紹之:兩袖清風一顆赤心”,“周武生:三峽移民中的‘夸父’”,“山坳上,那不朽的墳塋――追憶葉福彩”,“三峽庫區(qū)截流前紀實:馮春陽在移民心中永生”,13“嘔心瀝血為移民――記優(yōu)秀紀檢監(jiān)察干部張?zhí)m權”,14用生命記錄歷史因勞累過度猝死睡夢中的重慶電視臺三峽庫區(qū)記者站記者許守亞,留下了2000多盤關于三峽庫區(qū)的采訪帶。15當這些為三峽移民而奉獻生命的真人真事見諸報紙和電視時,受眾被感動,而當他們的事跡在北京講述時,在現(xiàn)場產(chǎn)生的效果更強烈。下文是“三峽移民精神報告會北京首講現(xiàn)場實錄”:
“北京化工大學自動化系學生武鵬揩著淚告訴記者,過去一直以為移民是一件簡單的事,聽了這次報告,才深深感到移民的艱難和移民們的奉獻。他準備和幾個同學暑假到庫區(qū),與庫區(qū)人民同吃同住,親身感受三峽移民精神。”“移民離開自己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土地,移民干部為移民忘記了病痛,移民接收地政府拿出好田好土安置移民,移民在異鄉(xiāng)的土地上再創(chuàng)新業(yè),這種精神十分值得我們年輕一輩學習。我們一定要提高覺悟,把三峽移民精神發(fā)揚光大!瘪v京海軍某部戰(zhàn)士張潔話語哽咽。16
從大學生打算去三峽與庫區(qū)移民同吃住,親身感受移民精神,到發(fā)揚光大移民精神的決心,上述報道中可見。選用這種事實性的“典型”有著重要的宣傳價值:一是對廣大受眾有注意價值,這些普通的移民干部的故事,容易因“接近性”而引起人們的關注;二是有傳播價值,這些事實經(jīng)大眾傳播刊播后,便容易成為受眾口傳和談論的話題;三是具有信任價值,因為故事或事實的主人公是真實的人,人們便不會對移民的真實身份和英雄的真實性產(chǎn)生懷疑;四是有示范價值,由于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跡,尤其是獻出生命的英雄,不僅能打動公眾的情感,往往還能產(chǎn)生示范效應。以這些典型的真人而構成的英雄群體作為事實性宣傳更可信有效,榜樣作用可以收到良好的認同效果。媒體以現(xiàn)場聽眾的心理反映與表述來顯現(xiàn)宣傳的認同效果,是三峽移民精神宣傳報道的焦點。
這種事實性宣傳還易于讓受眾“理解經(jīng)驗,形成我們對經(jīng)驗的看法,并有助于對過往知識的儲存和當前理解的延續(xù)”。17集體的記憶使群體成為一種共同體,“為了不忘卻那些過去的事情,不斷地重復它的故事、它的構成經(jīng)過,通過這樣做,它提供了一些男女榜樣,他們已經(jīng)將該共同體的意義具體化并做出了范例。這些集體的歷史故事和個體的榜樣是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個傳統(tǒng)對于記憶共同體又是重要的核心,是關于過去的碑銘。18由此可見,這樣的事實性宣傳可以產(chǎn)生雙重認同效果:對于本身是移民身份的受眾而言,對三峽移民精神的報道,講述活生生的人物和真實事件,可以喚起他們對自己曾經(jīng)熟悉的人物和親身經(jīng)歷的記憶、對他們作為移民這一特殊群體共有的歷史文化意義的認同感;對于這些沒有親身經(jīng)歷移民的現(xiàn)場聽眾和媒體受眾而言,通過三峽移民這些普通人的真人真事和舍家報國的高尚情操,可以“移情”并認同為民族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舍小家顧大家這樣一種行為。
當然,很難斷定三峽移民宣傳是否有較持久深入的效果,但是在大規(guī)模集中宣傳時,即刻和短期的效果是顯見的。人們無論在現(xiàn)場還是收視關于三峽移民精神宣講的新聞,受到感染,激發(fā)民族情感和愛國熱情,而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就達到了宣傳者的目的。
綜上所述,成功的宣傳必須建立在廣泛的社會基礎之上,依賴于國家利益與群體利益之間的客觀聯(lián)系和公眾應激性的程度。三峽移民精神宣傳作為傳播的符號體系服務于價值體系,以倡導性宣傳影響受眾的價值判斷,以事實性宣傳來影響受眾的事實判斷,并進而影響受眾對事實的價值性判斷,最終實現(xiàn)受眾對宣傳的認同。
注釋
http://www.cq.省略/2006/sxym/http://cqtoday.省略/system/2006/03/31/000607421.shtml
林念生:《論宣傳: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臺灣廣播為例》[J],《中國傳媒報告》,2006年第15期。
魯曙明,洪浚浩主編:《傳播學》[M],北京:人大出版社,2007年第289期。
[美]約翰?費斯克:《關鍵辭典:傳播與文化研究辭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第38-39頁。
《三峽移民精神:新時期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體現(xiàn)》,《人民日報》2006-04-10。
《三峽移民精神贊―用生動的實踐詮釋和諧社會的精神內涵》,《光明日報》2006-12-5。
《回顧三峽移民十余年 移民百萬譜寫中華正氣之歌》,www.cq.省略.2006-04-06。
[美]默頓:《社會理論和社會結構》[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6年,第762頁,第786-787頁。
[英]奧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媒介研究進路》[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年第175-177頁。
《三峽人講述移民故事 北京人聽哭了》,www.cq.省略.2006-04-14。
《“三峽移民精神唱響全國”的專題報道》,www.cq.省略。
《嘔心瀝血為移民――記優(yōu)秀紀檢監(jiān)察干部張?zhí)m權》,《人民日報》2006-04-10。
《三峽百萬移民報道第一人 用生命記錄歷史》,《中國青年報》,2006-06-10。
《三峽移民精神報告會北京首講現(xiàn)場實錄》,《重慶日報》2006-04-14。
[英]露西?金-尚克爾曼:《透視BBC與CNN》,《媒介組織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63頁。
黃宗智:《中國研究的范式問題討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233-234頁。
相關熱詞搜索:移民 認同 宣傳 宣傳與認同:三峽移民精神報道分析 宣傳與認同 三峽移民精神報道分析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