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成人教育就業(yè)心理預期與社會需求的沖突與錯位

發(fā)布時間:2019-08-05 來源: 感恩親情 點擊:


  摘要:當前的研究生教育,在其“投入”與“產出”的衡量中,心理預期不斷地被強化,并希望在擇業(yè)中得以體現,甚至增值。但在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面前,研究生就業(yè)遭遇心理底線的無限突破。有鑒于此,研究生在就業(yè)中,只有不斷地調整心態(tài),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否則,勢必會鑄成“皇帝的女兒也愁嫁”的尷尬局面。
  關鍵詞:成人教育;就業(yè)心理預期;社會需求;錯位
  中圖分類號:G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3-008-02
  
  2009年7月,全國610萬莘莘學子紛紛跨出大學校門,其中包括一部分研究生。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就業(yè)問題一直被認為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研究生,如今也為“歸職何處”翹首。據2008年7月《羊城晚報》報道,華南地區(qū)研究生就業(yè)率不敵本科生,重點高校本科就業(yè)率65.2%,碩士研究生就業(yè)率為49.8%。另據四川農業(yè)大學研究生處2009年一份統(tǒng)計數據表明:該校2007年研究生就業(yè)率98.4%;2008年畢業(yè)研究生就業(yè)率為92.4%,而2009年畢業(yè)研究生870人,截至4月1日,碩士簽訂就業(yè)協(xié)議的占42.3%,博士簽訂就業(yè)協(xié)議的占50%?傮w上看,該校研究生近三年來就業(yè)形勢日趨嚴峻,呈逐年下滑的趨勢。
  客觀地講,研究生就業(yè)出現巨大壓力,與目前的國家宏觀經濟環(huán)境、教育培養(yǎng)機制、學校培養(yǎng)和社會需求等諸多外部因素有關。其中,不乏與學子考研的目的、價值取向和心理預期等因素有極大的關系。本文試圖從考研心理預期的設定、讀研“成本”強化這種心理預期和就業(yè)的心理預期與現實錯位等方面人手,剖析研究生就業(yè)難這一話題。
  
  一、考研:背負心理預期起航
  
  心理預期,這一概念更多地源于經濟學層面,它強調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于人們心理上的決定性影響。在社會學領域,“心理預期”更多地指人們對某一事物價值的真正估量。一個理性的人,在行動之前都會有心理預期。研究生就業(yè)心理預期早在考研之時就已經有意無意地設立。要談研究生的就業(yè)預期,得從考研的目的談起。實踐中,考研的目的多種多樣,每一種目的都是一種心理預期和心理期待。經過疏理,考研的心理預期大致可歸納成如下四類。
  1.崇尚興趣,利用專長做研究型人才。研究生,在中國大多指大學后攻讀更高學位的人。無論碩士還是博士,都將會在某一學術領域內有所“研究”和“創(chuàng)新”。在大學應屆畢業(yè)生以及同等學力者中,有不少考生具有研究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的潛力,他們的心理預期是,通過讀研,希望把自己打造某一領域的“專業(yè)人才”。
  2.提升素質,增強競爭能力。為了更好地立足于崗位、職業(yè)和社會,部分人選擇繼續(xù)再學習,攻讀研究生,其心理預期是,通過深入了解理論知識和前沿的學科研究,提升自身素質,增強社會競爭能力。拿到研究生學歷后,為以后的就業(yè)增加砝碼。這種類型的人,在考研者中有相當大的比重。
  3.著眼長遠,為后續(xù)發(fā)展儲備實力。對于一些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和較高的操作水平的大學畢業(yè)生而言,考研并非最佳選擇。而對于一些著眼長遠的非應屆畢業(yè)而言,卻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尤其是一些在職人員,包括一些政府機關、高;蚱笫聵I(yè)等單位的人士,他們攻讀研究生的目的是,既能提升自己的業(yè)務能力,也能提高自己的職業(yè)資本。更能構建更廣的人際關系,為后續(xù)發(fā)展積累資本。
  4.隨波逐流,學歷至上而漫無目的。除上述三種類型的考生,也有隨波逐流者和學歷至上者。這部分人對于自己的攻讀研究生沒有太多的興趣愛好,考研的動機要么有從眾之嫌,要么“學歷至上”使然。對于考研,他們沒有太多的職業(yè)規(guī)劃。隨著研究生就業(yè)壓力的增大,這部分考生日漸減少。
  
  二、讀研:心理期望被“成本”強化和加重
  
  考研有了心理預期,但還得付諸實踐。從心理角度講。如果某人設定一個目標并加以實施。即會產生一定的心理預期和心理期待,在目標的實施過程中,其付出的“成本”越大,其期望值越高,心理期待越強;反之,“成本”越低,其期望值越低,心理期待也越弱。研究生所面臨的情形也不例外。
  這里所指的成本,并非完全意義上的商品經濟價值范疇概念,而更多地指一種價值犧牲,意指為實現或達到一定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價值。
  考生不管以何種心態(tài)參考,一旦其進入研究生序列學習、研究階段,除了要付出大量的體力、精力、腦力,還會產生必要的額外“成本”。從非嚴格意義層面上講,這些“成本”包括“時間成本”、“機會成本”和“貨幣成本”。
  1.時間成本。這與研究生培養(yǎng)時間相關。在研究生學制年數上,2002年我國部分高校推出“三改二’,實行彈性學制,允許論文、學術水平“達標”的學生兩年畢業(yè)。但2007年,由于培養(yǎng)質量和就業(yè)壓力等諸多原因,研究生學制大多又“二改三”。根據現有的教育體制,除了少數高;蜓芯繖C構,其他大多數高;蜓芯繖C構,研究生都必須學夠三年時間,有的學校或專業(yè)學習時間會更長。
  這至少三年的時間,在“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時代,對于大多數研究生而言,是一筆不小的“時間成本”。單從時間概念上看,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階段,隨著經驗積累、思想成熟等條件的變化,所體現出來的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不一樣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讀研的時間,意味著一定程度的價值犧牲。
  2.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原本指進行一項投資時放棄另一項投資所承擔的成本。通俗地講,就是為了從事某件事情而放棄其他事情的價值。在這里,可以具體地指考生為了讀研而放棄就業(yè)等機會的價值。
  大學畢業(yè)生,一旦走進社會,會以不同的方式體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但一旦讀研,他們將失去一些創(chuàng)造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機會。而機會常常是瞬息萬變的。三年前是機會,三年后未必是機會。機會的喪失,也是一種價值的犧牲。
  3.貨幣成本。提及貨幣成本,最直接的莫過于研究生收費問題。2008年,全國有56所設有研究生院的高校研究生招生不再區(qū)分公費自費,通過獎學金和助學金的方式,資助優(yōu)秀研究生。但是,這56所院校在所有可以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和研究機構中,其所占的比例較小。而對于大多數未實行改革的高校而言,自費讀研是主流。即便有56所高校改革,但在碩士研究生這個層面,獎學金和助學金也不能實現“全覆蓋”。這種“貨幣成本”,是一種最直接的價值犧牲。
  有學生算了一筆經濟賬:現在高校的研究生專業(yè)一般學費在每年7000元至8000元,再加上生活費,三年下來需花三四萬元。按照現在本科生就業(yè)的平均收入,每年年薪2萬元計算,那么三年下來,自費讀研就相當于損失七八萬元錢。
  
  三、就業(yè):心理預期與現實的錯位與沖突
  
  實踐中,所有的心理預期都會接受現實結果的“檢驗”,最終形成三種結論:其一,當現實結果好于心理預期,當事人會喜出望外,非常滿意;其二,當現實結果與心理預期一致時,會感到滿意;其三,當現實結果不如心理預期時,當事人會感到

相關熱詞搜索:成人教育 錯位 預期 沖突 需求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