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冉冉愁予”
發(fā)布時間:2018-06-28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一九四三年一月二十四日,呂碧城病逝于香港。圍繞“名女人”的紹介文字總有一點“八卦”的味道,比如她是袁世凱的秘書,是中國第一位女校校長,是腰纏萬貫的商人,是政論家,是女權(quán)主義者,也是南社社員,她與袁克文情感朦朧,等等。不過,有一點確鑿,她是民國一位優(yōu)秀的詞人。女人寫作,也會被娛樂化,因此有了“呂碧城、石評梅、蕭紅、張愛玲”民國四大才女一說。
呂碧城,字圣音,安徽旌德人。一八八三年生于山西太原。家學淵源,弱冠學詩填詞,深得樊增祥賞識。美貌、才華、思想、能力集于一身的呂碧城,的確是民國初期屈指可數(shù)的女人。人到中年,孑然一身的呂碧城退出社交圈,到國外旅行、經(jīng)商,厭倦俗世后遁入佛門。
一九四三年一月四日,病入膏肓的呂碧城在夢中得詩:“護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績?nèi)讨芈瘛4掖艺f法談經(jīng)后,我到人間只此回!鼻逍押,她用剛健含婀娜的書法抄錄,寄給友人。此前十幾天,也就是一九四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呂碧城與龍榆生書,并寄樊增祥、嚴復的詩稿,還有自己在瑞士所拍的照片。郵件何時寄出不詳,龍榆生接到的時間恰是一月二十四日,這一天,呂碧城往生。
呂碧城彌留之際的手札,樊增祥、嚴復詩稿,還有呂碧城的異域風景照,集中在龍榆生的案頭。這幾件物品,有獨立性,又是一個整體,讓龍榆生思緒萬千。睹物思人,情深意切的龍榆生沉默了一晚,填《聲聲慢·呂碧城女士怛化香港,倚聲寄悼》,懷念呂碧城——“荒波斷梗,繡嶺殘霞,迢遙夢杳音書。臘盡春遲,花香冉冉愁予。浮生漸空諸幻,奈靈山、有愿成虛。人去遠,剩迦陵悽韻,肯更相呼;蹣I(yè)早滋蘭畹,共靈均哀怨,澤畔醒馀。攬?zhí)楦咔穑褴U躅焉如。慈航有情同度,瞰清流、拼飽江魚。真覺了,任天風、吹冷翠裾!
寶劍贈英雄,紅粉送佳人。的確是知音,彼此的默契,在詞句中沉潛。呂碧城贈照片給龍榆生不是第一次,在懷念呂碧城詞作的注釋中,龍榆生寫道:女士有宅在瑞士雪山中,往年曾貽影片。
一個人的最后時刻,肯定想著自己所尊敬的人。呂碧城離開人世的時候,把真摯的問候和祝愿向龍榆生表達,足以證明龍榆生在她心中的地位。
這是為什么?當然是因為詩詞。龍榆生與呂碧城均是民國的重要詞人,惺惺相惜。
龍榆生,名沐勛,晚年以字行,號忍寒、籜公。一九0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江西萬載,一九六六年十一月十八日病逝于上海。其詞學研究成績與夏承燾、唐圭璋并稱。
學者張暉是龍榆生研究專家,他對龍榆生的學術(shù)生涯予以概括,第一,學養(yǎng)深厚;第二,整體意識;第三,知行結(jié)合。詞學有著極強的專業(yè)屬性,但治詞學就不能僅限于詞學本身。龍榆生在詞學研究領(lǐng)域的突破,端賴于他對傳統(tǒng)國學的熟知和探討。因此,張暉說,治詞如果就詞言詞,難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另外,詞學是一個有機整體,學者可以專攻一個方面,也不能有太大的偏廢。龍榆生的詞學研究,包括詞譜、詞律、詞調(diào),又觸及詞史、詞學批評、詞學文獻等等。龍榆生的另一個亮點是詩詞創(chuàng)作。他留給我們一千多首(闋)詩詞作品,語言典雅,意境宏闊,思慮深摯,是現(xiàn)當代詩詞創(chuàng)作的重要成果。
龍榆生的詞學研究和詩詞寫作,呂碧城欽佩。呂碧城在與龍榆生已刊手札中坦言:“詞筆突進,凄麗雋永,非城所及,甘拜下風矣!币虼耍趶浟糁H與龍榆生書,談佛論道,陳述衷腸——“世間事如夢如幻,本無真實。重要者在看破世界,早求脫離……佛教之平等觀,即是無國家、種族、恩怨、親仇之分別!渲厍巴荆员M于此!
籌辦“龍榆生藏現(xiàn)當代文化名人手札”展,看到呂碧城與龍榆生兩通末刊手札。兩通手札均是毛筆書寫,恪守傳統(tǒng)形式,通報行狀,惦念友人,筆意清晰,感情深摯——
榆生詞家:十二月三日賜緘及造象均由港轉(zhuǎn)到。感謝之至。一棹南溟今恰匝月。玉甫先生抵港已不及見。歲杪將往檳嶼小住。二月間遵紅海而西,雪山長往,此后恐與國人永別矣。林鐵尊、趙叔雍、夏映庵及其他諸詞家住址,擬請錄示,以便分寄續(xù)刊之詞稿。倘蒙惠允,感謝無量。由檳嶼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轉(zhuǎn)。專此,敬頌吟安。呂碧城謹上。十二月二十三日。
榆生先生:前承賜緘,即已作答寄康橋舊邸,祈往郵局查詢,并囑其所有郵件皆轉(zhuǎn)寄新址。按例系如此辦理,惟須正式簽名,則無遺憾也。玉甫南來未晤,蓋鄙人已先離港,頃復由星坡抵檳嶼,擬下月初赴歐。俟得定所奉聞。尊寓如再遷亦祈隨時示知為幸。此復,敬頌吟安。碧城謹啟。一月四日。賜函請由檳嶼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轉(zhuǎn)交。
《龍榆生先生年譜》沒有記錄呂碧城兩通手札寄達的時間,故編年不詳。從文辭中推論,應(yīng)該寫于一九三七年前后。這時候,她在香港、南洋等地居住!捌咂呤伦儭卑l(fā)生,日本軍隊侵占中國領(lǐng)土。第三次出國的呂碧城從香港抵達新加坡,一路撰文,痛斥日軍的侵略行徑,宣傳佛法,呼吁護生戒殺。前札中所言雪山,指的是阿爾卑斯雪山。她計劃終老域外,因此發(fā)出“此后恐與國人永別矣”的喟嘆。身在異邦,心系華夏,她仍然惦記林鐵尊、趙叔雍、夏映庵等詞人的狀況,索要通信地址,以手札往復的形式,保持聯(lián)系。
兩通手札間隔的時間不長,其中一個關(guān)鍵詞是“玉甫先生”!坝窀ο壬指垡巡患耙姟,“玉甫南來末晤”,說明她與玉甫在南洋的一個時間節(jié)點上擦肩而過了。
“前承賜緘札”的箋紙為佛家專用。頂端為仿宋字“南無大行普賢王菩薩”,箋紙中央是十六個雙鉤隸書: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持齋念佛,戒殺放生。這張箋紙,印證了呂碧城念佛信佛的虔誠。呂碧城的佛緣可追溯到一九二七年,那一年她住在倫敦,偶然看到《印光和尚嘉言錄》,突然開悟。次年斷葷,一九三0年的春天,在日內(nèi)瓦皈依佛教,法號“寶蓮”。逝世后,她的二十余萬港元捐獻佛寺,并囑咐后人,遺體火化后,骨灰和入面粉,拋入大海,供魚吞食。
兩通手札的書法值得言說一二。她不以書法聞名,一手見法度、有性情的行草書,的確是民國文人書法的重要存在。沒有見過呂碧城更多的墨跡,與龍榆生的手札,可以表現(xiàn)她在書法上的扎實功力和書寫才情。第一,筆畫結(jié)實、沉穩(wěn),提按張弛有度。筆重是豪氣所為,墨淡有靈感傳達,毛筆駕馭的能力可見一斑。第二,恪守傳統(tǒng)手札的書寫格式,敬語、平闕,補充題語,是詞人呂碧城國學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
《行到水窮處——班宗華畫史論集》
[美]班宗華著 白謙慎 編 劉晞儀 等譯 定價:78:00元
班宗華是美國有代表性的中國畫史研究學者,這本文集收錄了他致力畫史研究以來的二十篇重要論文,班宗華始終對“宋代畫家那不可比擬的成就抱有最高的興趣”,所以本書主要集中于宋畫,兼及元、明及中西交流與影響,展現(xiàn)出他對中國早期繪畫的鑒定問題以及歐美收藏中國繪畫史的持續(xù)關(guān)注,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其畢生的治學思路與成果,可資國內(nèi)讀者借鑒。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出版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