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平把自己看作黃土地的一部分”(五)

發(fā)布時間:2018-06-23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采訪組:“我現(xiàn)在就是個普通農民”,習近平在和您談論文安驛集上的那位老漢時,他很自然地說出了這么一句話。您怎么理解習近平的這句話?
  雷平生:當時我們已經(jīng)插隊幾年了,近平說自己“是個普通農民”,反映出他對農民思想感情的變化。他沒有自稱“知青”,而是自稱“普通農民”,說明他已經(jīng)完全把自己融入農民之中了。近平對基層群眾、對農民的感情非常深厚。近幾年,他一再強調扶貧要攻堅,扶貧要精準,就是因為他曾經(jīng)就是一名農民,他很理解,很懂農民。無論是他當知青的時候,還是當大隊書記的時候,他的目的都很明確,就是為人民服務。這和一些沒有農村工作經(jīng)驗、沒有基層工作經(jīng)驗的人的想法和做法是有區(qū)別的。只有在基層受過苦,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夠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才能夠有正確的工作方法,才能真正為百姓做實事、做好事。
  雷榕生:近平不僅經(jīng)常稱自己是農民,也經(jīng)常說“我們老陜”如何如何,可以看出當時他已經(jīng)把自己看成陜北農民中的一員了。他從內心覺得,自己是勞動人民中的一員,是很光榮的事。
  雷平生:有句話叫“人微言輕”,是說身份普通的人說話沒有分量,不被人關注。但在近平這里,就沒有貧富貴賤的分別,他認為每個人都值得尊重。近平與人交流、談話的時候,即使對方是再窮的人,他也全神貫注地聽。凡是和他交談的人,都會覺得心里很溫暖。我們村有位叫王翠玉的北京知青,被招工后在送別會上就稱贊習近平說:“在習近平眼里,沒有高高低低,沒有看得起誰,看不起誰,他待人講話,總是面帶笑容,總是很和氣。這是很不容易的!”
  1973年后半年,近平在趙家河當社教干部,有一天他回到梁家河,吃飯的時候他問我對將來有什么打算。我說:“我還是想上大學!碑斘覇査南敕〞r,近平說:“我74年不上大學了!蔽腋械胶芡蝗,問他說:“74年招考工農兵學員,可是個難得的機會,你為什么不上了?”近平說:“我到梁家河畢竟好幾年了,老鄉(xiāng)對我不錯,我不能就這么走了,得幫助老百姓做點事兒。”
  近平當時正在趙家河村參加“整隊”工作,地區(qū)革委會要求全區(qū)各縣農村要“三變五番,大干快上”,很多事情正做得熱火朝天,近平也積累了不少農村工作經(jīng)驗。他當時考慮,離開趙家河以后,回到梁家河為村里做些實事,帶領老百姓把糧食產(chǎn)量搞上去,為這片土地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這個想法是正確的,但從個人角度來說,上大學機會也是很難得的。特別是當時已經(jīng)到了“文革”后期,周恩來總理通過做工作,促使大專院校招生政策有了一些變化,可以從基層招收大學生,我們這些知青就有了上大學的機會。當時的政治形勢還是比較復雜的,未來招生政策很可能會有反復,1973年那年招生就因為張鐵生的一封信,招生條件和方法就做了好大調整。如果哪天說不招生了,沒走的人也許就走不成了。于是我勸近平說:“近平,你可要想好了,74年這是個機會。萬一將來有什么變化,不再允許招生,你可就上不了大學了!苯秸f:“走不了我就在這兒待著吧,我本來就是個農民!”
  四十多年以后的一個機會,近平和我談起當時他思想轉變過程。他說,當年他準備在陜北當一個農民,并非虛言。當他下決心回梁家河挑重擔前,曾長時間躺在土地上,望著藍天,下決心像父兄一樣好好在農村干一場,這輩子就當個農民吧!
  我現(xiàn)在分析近平當時的心境:一方面,他確實認為陜西是他的故鄉(xiāng),也是他的父兄戰(zhàn)斗過的地方,覺得成為一個陜北勞動人民是很自然的事;另一方面,他對陜北這片土地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近平當時家里壓力很大,習老無端受迫害,他們兄弟姐妹幾個在政治上都受到歧視,天各一方。當時很多人都用異樣眼光看他,但梁家河村民卻毫無保留地接受了他、尊重他。 他深刻認識到,是陜北老百姓養(yǎng)育和培養(yǎng)了自己,應該有所回報,要為梁家河做點事。
  雷榕生:近平當時想留在陜北當農民,除了平生所說的這些因素之外,還有一點就是他迫切地想為這塊貧窮落后的地方改變面貌盡一份力。因為1973年5月周總理陪外賓到延安,看到延安解放多年變化不大,老百姓生活還這么苦,周總理很難受甚至流了淚。這件事對延安的廣大干部群眾影響很大。改變延安的面貌,讓人民過上好日子,是非常迫切的要求。近平當時受到的觸動也很大,他覺得應該響應和落實周總理的號召,要對得起陜北的老百姓。
  雷平生:確實是這樣。當時生產(chǎn)隊也需要敢想敢干、眼界開闊的年輕人帶著社員們闖一闖。當時近平自己又有這個決心,想要挑這個重擔。后來他也確實挑起了重擔,給梁家河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采訪組:習近平成為梁家河村支書以后,都給村里做了哪些實事?
  雷平生:近平當了村支書以后,他真正發(fā)自內心地想要帶領村民改變梁家河的面貌。
  近平給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某個研究所寫過信,希望他們在糧種、菜種方面給予一些幫助。農科院的人還真不錯,給寄來一大包蔬菜種子,有西紅柿、黃瓜、小油菜。近平收到種子后,專門撥出一塊地來試驗種植。那些菜產(chǎn)量還可以,村里人分過幾次,大家都吃得很好。
  近平了解種子的重要性,是因為他剛到梁家河的時候,大隊書記梁玉明曾安排他到縣里制種站去學習良種培育工作。制種站把種子培育好,再分配到公社,送到大隊。近平對這項工作很認真、很投入,積極學習育種知識,還用一個小本子做筆記。他回到窯洞里,還饒有興致地給我講有關制種的知識,父系1號、子一代、子二代之間的關系,雜交為什么會有雜交優(yōu)勢,等等。近平對這些知識非常感興趣,所以他給我講得很詳細,也講得津津有味。
  近平帶領村里人打井,這件事情我是從頭到尾都見證了的。那個時候有句口號是:水利是農業(yè)的命脈。我們陜北地區(qū),川面上的水澆地田,一般情況下產(chǎn)量都比較高,打的糧食質量也比較好,但是灌溉需要足夠的水源,靠下雨是不行的,陜北干旱少雨,而且雨水一來,很快就流走了,所以必須有持續(xù)不斷的水源。怎么才能找到水源呢?近平當了村支書以后,經(jīng)過調查,知道前隊的某個位置過去有個泉眼,曾經(jīng)往外滲水,現(xiàn)在找不到了,但是泉眼還藏在泥土中,可以挖出來。后來經(jīng)過詳細調查,找到了過去給泉眼定位的一個標志。1974年初春,近平那時候剛當村支書不久,他把整個基建隊全都調上去挖這口井。當時近平、武玉華、梁玉明,還有我,都在打井的第一線。我們往下挖,越挖坑越大,越挖土越濕,但是因為達到一定深度,鏟子就很難施展開了,于是我們就在外面搭了一個井架,上了滑輪,近平跳下去繼續(xù)挖,他挖一陣兒,我們也輪著下去替他。那時候天氣很冷,我們當時都穿著棉衣,棉衣上面弄得全都是泥,上面還不斷往下掉土,弄得我們頭上也都是泥。經(jīng)過努力,水源終于找到了,有一個胳膊粗細的泉眼,往外流水。水出來之后,我們要把水留起來,就要在這個位置打一個小壩。那時候天氣很冷,冰和土凍在一起,如果冰壓在土底下,過段時間天氣轉暖后,冰一融化就會把壩滲穿,所以我們必須用老?或鎬頭把這些冰土混合物挖掉;牭钠乓毯屯尥薇容^多,男壯勞力就只有我們幾個,那時候天很冷,基建隊社員站在邊上,怕踩在冰水里凍腳,就不往下走。近平就率先跳到冰面上,用老?和鎬頭使勁地挖。武玉華是個挺豪爽的人,也善于做動員工作,他朝大家喊:“你們看,習書記都已經(jīng)下去了!他是外面大地方來的知青,都這么能吃苦!我們給自己家里修壩,咋能不出力呢!”武玉華喊罷,也跳了下去,和近平一起挖。這時候,大家也都被帶動了起來,下去用力挖,把殘冰清理出去。
  這口井打成以后,不但解決了前隊社員吃水的問題,水量也足夠澆地用,生產(chǎn)和生活都頂上用了。
  辦沼氣的事情,我也比較了解。近平當時是到四川遂寧縣學習沼氣技術,還請一位技術員到梁家河來幫忙。這位技術員是泥瓦匠出身,怎么調水泥,怎么防砂眼,怎么防漏氣,沼氣池用什么樣的規(guī)格,外面的石板怎么箍,他都很在行。但是,這個師傅干了一段時間,在陜北各方面都很不習慣,就想回四川老家。他前后經(jīng)過了幾次思想動搖,就是想回家去。近平反復給他做工作,解決思想上的負擔,并妥善安排他的生活。這位技術員最終沒有半途而廢,直到完成必要的工作才回去。

相關熱詞搜索:黃土地 看作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