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小權市長”離國家法治有多遠?
發(fā)布時間:2020-06-0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8月29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特區(qū)深圳的“法治基因”》一文,全面介紹深圳市成立近三十年來法治建設的發(fā)展情況。文章說,從中央正式授予深圳特區(qū)立法權以來,深圳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了300余件法規(guī)和法規(guī)性文件,市政府制定規(guī)章190余項,成為中國地方立法最多的城市,F在在深圳,“這事合不合法”已成為當地黨政領導的口頭禪之一。文章特別引用深圳市前法制辦主任、現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李華楠的話說:“執(zhí)政水平和執(zhí)政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法治。深圳在這方面應該說走在了全國前列。舉例來說,深圳市市長的權力,絕對小于許多內地城市市長的權力。如果說深圳還有先發(fā)優(yōu)勢,就是法治理念!
一直處于中國改革最前沿地帶的深圳市,其市長的權力竟然小于內地,這話初聽起來頗為驚異,但細細分析,則完全是一件合乎情理的事情。
首先,深圳市長權小,不是市長個人無能,而是法治進步使然。我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人治歷史的國家,權大于一切、權就是法的思想觀念,即使在今天仍根深蒂固。正因為這種思想作祟,所以政府工作涵蓋一切、市長權力大于一切,這在我國早已是形成定勢的思維了。按這種思維分析,深圳市地處改革前沿,這里市長需要處理的事務一定會比內地其它城市市長更多,可如今,深圳的市長居然會比內地市長們“清閑”,這說明什么?這說明“法治基因”在深圳確實正在生成,“研究問題先學法,制定決策遵循法,解決問題依照法”,正在逐步成為深圳官員的自覺行動。有這樣濃厚的法治氛圍,市長權力變小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深圳市長權小,不是市長不懂用權,而是權力運用理性使然。十多年前,筆者就撰寫發(fā)表過《權力理性化論》一文,在學界較早提出了各級領導干部應建立與現代領導相適應的權力思想和權力行為的問題,一方面,思想上要解除對權力的依賴感,克服權力至高無上、權力就是權威等片面認識,消除“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的心理,在工作中懂得用權但不泛泛用權,更不依賴權勢夸大權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操作上適時用權、適度用權,講究權與“非權”并用,注意用非權力性影響力影響下屬。進入新世紀以后,筆者在關于“魅力領導”的系列研究性文章中,更是從現代領導新風尚的高度,去進一步強化對權力理性化的理解和認識。深圳市長權力“縮水”變小,社會上只注意到法治的力量因素,其實,這里面還同時包含著當地官員們在領導理念、領導行為、領導方法上的自主轉變,這個轉變就是權力趨向理性化,其過程若用一般管理術語概括,就是科學行政。
總之,深圳市“小權市長”的出現,并不說明市長的無能與恥辱,而是說明法治的建立與完善,說明行政的合理與科學,說明用權的審慎與理性,說明社會的進步與必然。
不過遺憾的是,在我國,“小權市長”目前還屬鳳毛麟角。在權力問題上,更多市長們真正關心的還不是讓權力如何縮水變小,而是如何膨脹變大。他們以擁有權力為快事,雖然成天四處疲于奔命、窮于應付,內心呢?因為權力滋潤,偷著樂!這方面的事例媒體多有報道,不勝枚舉,早已不算什么新聞了。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在我們這個龐大對國度中,對一個小權市長的出現實在不必給予太多喝彩,社會更不能對此盲目樂觀,因為它表明,我們在社會的全面法治與理性領導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革命未成功,路途尚遙遠。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