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我們今天該如何紀念改革開放】
發(fā)布時間:2020-03-17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本月,中國將隆重紀念改革開放30年。1978年12月18日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終結了“文革”路線,確定了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從此,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新局面。
30年白云蒼狗。具歷史感的人們,總是通過對標志性事件各種形式的紀念,或展示成就,或表達銘記追思,或總結經驗教訓,為應對未來挑戰(zhàn)提供智慧支持。只是,在時下喧囂熱鬧此起彼伏的紀念場景中,我們更多地看到懷舊式口述歷史的幽思,鮮見反思改革過程的艱難和教訓的沉重。
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選擇了由易而難、先試點后推廣、先局部后全局的路徑,而其中的復雜性遠非我們經驗總結似的簡單機械。雖然今天繼續(xù)改革開放已經成為一種共識,決心不可謂不大,但進一步的改革卻是步履維艱,動輒得咎,現實生活中很多具體的改革往往淺嘗輒止,雷聲大雨點小。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天的改革環(huán)境,較之過去更加復雜。
從大的方面來講,首先是自我否定的艱難。一個社會的變革動力,首先來自于生存面臨的危機。現在這種動力不復存在了。30年的改革開放在給人民帶來福祉的同時,也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團,甚至,連掌握公共資源的政府部門的利益也日益膨脹。各種相互勾連的新舊利益集團掌握了社會最大最多的資源,他們不僅缺乏改革的動力,明目張膽影響甚至綁架公共政策的行為也時有所見。因此,任何涉及核心利益再調整的改革,必然遭遇更大的或明或暗的阻力。同樣,過去的經驗也正在成為新的改革阻力。
其次是改革精神的喪失。不斷地口號宣示并不一定代表改革精神。早年的改革者往往富有革命理想主義和犧牲精神,他們的行為被賦予某種意義后,往往具有強大的政治動員能力,使更多的人愿意追隨行動并為改革承擔代價,甚至整個社會都會激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活力。但今天,帶有清教色彩的堅毅驍勇的改革精神被奢靡享樂的生活追求所取代,機會主義的即期利益戰(zhàn)勝了理想主義的長遠價值,很少有人再愿意承受改革的風險和代價。而在這一過程失去的,還有改革的道義感召力和凝聚全民的理想。每一個個體或機構,都可能成為改革潛在的阻力。
第三,影響改革的變量更加復雜不可控,F在,改革已經不再是在一個封閉的自我循環(huán)的社會中展開。全球化背景賦予了我們內部的改革以國際意義,開放式改革使執(zhí)行過程受到了更多的關切。任何一項改革,比如電信、石油等壟斷行業(yè)的改革,不僅僅是關乎企業(yè)、行業(yè)內部,其影響力已經覆蓋全社會、國家乃至世界格局。
不唯如此,微觀層面的問題更加復雜。因此,雖然深化改革之于中國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已經成為政策宣示,但在實踐中,我們已經陷入了“有共識步難行”的困境。
幸運的是,30年改革開放帶來了國家、社會的成長,以及民眾權利和自決意識的覺醒,我們也有了更加開闊的視野,以及對共享人類文明新的理解,這使改革具有了新的動力。
認清形勢是解決問題的開始。雖然改革的大方向已經基本明了,問題也擺在面前,但需要走過的道路依然漫長。這條路充滿著艱險和未知的陷阱,每一個入口都隱藏著誤入歧途的危險,更何況變幻莫測的風云,不時會遮蔽前進的方向,令最勇敢的改革者也會陷入莫名的恐懼而猶疑止步。
現在,新的問題加大了現實改革的復雜性。比如,由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危機,2008年下半年與中國社會的痼疾意外“合流”,如果處置不當,則可能醞釀成更大的社會危機。層出不窮的群體性事件已經敲響了警鐘。
選擇權宜之計以解燃眉之急,還是堅持落實科學發(fā)展觀不動搖,成為了這個時代又一個艱難的選擇。因此,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公開宣稱倒閉的中小企業(yè)是落后的生產力、政府不能挽救落后的生產力、要繼續(xù)推進經濟轉型時,這種姿態(tài)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有爭議強過鴉雀無聲,有選擇總比沒選擇好。因此,我們更期待在當下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中登場的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大會,能夠為未來中國繼續(xù)改革宣示加持。
史有明鑒,局部戰(zhàn)役的失利有可能導致全局戰(zhàn)略的功虧一簣。因此,深謀遠慮的戰(zhàn)略決策和果敢決斷的戰(zhàn)役指揮,對于新起點上的改革進程同樣具有極端重要性。任何操之過急的冒進、畏縮不前的自閉以及不負責任的炒作,都無益于改革的進程。30年前啟動改革開放進程的前輩們的智慧、勇氣和力量,是我們今天紀念時尤其需要緬懷學習并內化為自己價值的地方。
伯恩斯坦說,終極目標是微不足道的,運動才是一切。用歷史的眼光觀照,每一個時代的改革者都是過渡的一代。但是,就像我們今天隆重紀念前輩們的努力一樣,不必懷疑投身艱辛的改革之于改革者的價值。因為歷史由過程賦予意義。
相關熱詞搜索:該如何 改革開放 紀念 我們今天該如何紀念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的今天 改革開放后的今天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