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效應【奧巴馬的“符號”效應】

發(fā)布時間:2020-03-14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边@句《圣經(jīng)?新約》“馬太福音”中的話后來被借用來形容“贏家通吃”,這種一個人獲得成功,什么好事都會找到頭上的社會現(xiàn)象,被稱為“馬太效應”,在國際政治中也是屢試不爽。就拿10月9日諾貝爾委員會將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一事來說,就讓國際觀察家們驚愕得滿地找眼鏡。 不過,“奧巴馬該得獎嗎?”這是全世界都在問的。就連一向偏向民主黨的美國主流媒體也不例外。盡管白宮的“輿論美容師”把奧氏獲獎包裝成“全體美國人的榮譽”,《華爾街日報》還是忍不住嘟嚷了一句“這太后現(xiàn)代了!”之所以“后現(xiàn)代”,是因為諾貝爾和平獎從來都授予……而在2009年該獎提名截止之時,奧巴馬上任才不到兩周,就算他在全球和平方面再有雄心壯志,最多也就是一幅藍圖而已。
  于是,奧氏獲獎就成了實實在在的“羅生門”,各種解釋都冒了出來,其中不乏誅心之論。最離奇的要算“布什幫忙論”!都~約時報》說,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奧巴馬,是給了前總統(tǒng)布什外交政策“一記耳光”。布什任內(nèi)大行“單邊主義”之道,發(fā)動兩場戰(zhàn)爭,而奧氏用“巧實力”刷新了美國外交。向古巴,伊朗等對手拋出橄欖枝,提出無核世界、綠色能源開發(fā)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念。兩相比較,把美國外交從“單邊主義”帶回“國際合作”的奧巴馬就像諾貝爾委員會說的,“為國際政治帶來了新氣象”。然而,俄羅斯媒體卻認為,奧巴馬的所作所為只是“常識的回歸”,換言之,正是布什的“不顧常識”墊高了奧巴馬,讓一些本來只是合乎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舉動顯得“意義非凡”。 對于這種質(zhì)疑,第二種“鼓勵論”出來了。俄新社說,就算奧巴馬創(chuàng)造了新氣象,可是氣象總是變化很快的。對此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奧巴馬的華裔“智囊”李成認為,諾貝爾委員會“把巨大的榮耀給了一個還沒有開始寫書的人”,這種榮譽很快會轉(zhuǎn)化為壓力,讓奧巴馬使命在身。而加州圣瑪利學院教授甚至認為諾貝爾和平獎評審標準本身就有獎勵貢獻和賦予期望兩種取向,并舉出了先例:1971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上臺僅兩年的聯(lián)邦德國總理勃蘭特,而勃蘭特果然沒有辜負這種期望,推動了東歐與蘇聯(lián)和解及東西方緩和。 其實,“鼓勵論”也難以服眾,提出一種和平理念或有潛力為世界和平作出貢獻的政治家并非一個,為什么諾獎的“大餡餅”偏偏就砸在了奧巴馬的頭上呢?美國《時代》周刊提出了歐洲“陷阱論”:和平獎的“桂冠”也是“緊箍咒”,道德期望將把奧氏套牢!比如說,奧氏獲獎前兩天正好是美國發(fā)動阿富汗戰(zhàn)爭八周年,在增兵還是撤軍問題上美國內(nèi)爭論激烈,戴上和平獎桂冠的奧巴馬總不好回頭再當“戰(zhàn)爭總統(tǒng)”吧。諾貝爾委員會把奧巴馬供上“神壇”,而在神壇上“被捆住手腳”的感覺多少讓美國人有點不舒服,美國政治博客網(wǎng)站“赫芬頓郵報”就公開要求奧巴馬拒絕領獎。
  與這種“陷阱論”針鋒相對的則是“政治獻媚論”。《泰晤士報》說,很少有哪個獎項露出如此露骨的政治和黨派意圖,這是歐洲對結(jié)束布什政府表示感激的一條途徑。俄羅斯《觀點報》也指出,當前的諾貝爾和平獎只會授給對西方國家特別重要而又有利的政治家。阿富汗“塔利班”發(fā)言人更是極言奧巴馬應該得“諾貝爾加劇暴力獎”。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場,往往會得出迥異的看法。其實,和平獎歷來是所有諾貝爾獎中爭議最大的獎項,原因在于人們對什么是“和平”有不同的看法。由于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分歧,很難有人做到眾望所歸。而在我看來,在奧巴馬獲獎的種種議論中說得最到位的還是《時代》周刊的專欄作家馬克?哈普林――“很長時間以來奧巴馬成了一個象征,他的符號意義大于他的所作所為!”的確,奧巴馬近乎神話般地飛速崛起,成為美國人追捧的明星。奧巴馬的年輕和膚色讓他幸運地成為經(jīng)歷兩場戰(zhàn)爭和金融危機之后美國社會情緒――渴求變革的“符號”,而吊詭的是,就在他與民眾的“蜜月期”結(jié)束、在國內(nèi)光環(huán)漸漸散去的時候,在國際上的明星“符號”效應再次顯現(xiàn),難怪有媒體說,諾貝爾委員會也加入了“追星”行列,把美國首任黑人總統(tǒng)視為人類消滅種族歧視與差距的最高象征和終極標志!
  不過我想,我們寧愿相信諾貝爾委員會的眼光。

相關熱詞搜索:巴馬 符號 效應 奧巴馬的“符號”效應 貴族符號奧巴馬 奧巴馬的符號效應 下載

版權(quán)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