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漢簡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

發(fā)布時間:2020-03-12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兩部《孫子兵法》的流傳   《孫子兵法》也稱《吳孫子》,是中國迄今流傳下來的時間最早、內容最完整、影響最深遠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圣典”。該書的作者孫武,是春秋末年齊國人(今山東惠民一帶),為逃避齊國的戰(zhàn)禍,輾轉到南方的吳國,因為熟知兵法,吳國大將伍子胥將孫武推薦給吳王,于是孫武向吳王獻上自己的兵法,并做了吳國的將軍。此后孫武幫助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顯名諸侯”,由此,《孫子兵法》流傳于世。由于其經歷主要在吳國,故人稱“吳孫子”?梢姟秾O子兵法》大約成書于春秋末期。兩漢時期官方曾經三次組織人員整理各家兵書,《史記》、《漢書》均提到了《孫子兵法》,東漢末,曹操認為當時流行的《孫子兵法》過于“煩富”,且沒有抓住“兵書”的主旨,因此曹操專門為此書做了注解,名為《孫子略解》。南北朝至唐,為《孫子兵法》注解者漸多。北宋時期,由于邊塞軍事吃緊,朝廷特別重視“兵書”,于是組織人力編纂了《武經七書》,《孫子兵法》列“武經”之首,第一次被當作官辦教材進行講授。而且自宋代始興起了《孫子兵法》研究的熱潮,一些文人將以前歷代(東漢末至北宋)名家注解的“孫子兵法”收集起來,合稱《十一家注孫子》!段浣浧邥泛汀妒患易O子》是后世《孫子兵法》傳本的主要來源。明清以后,《孫子兵法》的研究仍熱度不減。
  《孫子兵法》第一次走出國門是在唐代,由日本遣唐使和留學生傳至日本;18世紀又由傳教士翻譯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據說拿破侖經常詞讀《孫子兵法》,20世紀初期,《孫子兵法》被翻譯成英文,開始在西方國家流傳,并被各院校當作必讀的軍事教材:到20世紀80年代,《孫子兵法》已被翻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幾種文字,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出現(xiàn)全球性“孫子熱”。不過,現(xiàn)代人對《孫子兵法》的研究已不局限于戰(zhàn)爭和軍事及政治的方面,而上升到經濟管理、人事關系、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
  《孫臏兵法》也稱作《孫子兵法》、《齊孫子》,作者為孫臏本人及其弟子。孫臏出生地在今山東鄄城、陽谷一帶,是孫武的后世子孫,晚孫武百余年。“孫子臏腳”和“馬陵之戰(zhàn)”是了解孫臏最好的兩件事例。孫臏原與魏國將軍的龐涓同師學藝,但龐涓妒才,自覺不如孫臏,于是將孫臏騙到魏國后軟禁起來,并施以臏刑,挖掉了孫臏的膝蓋骨,故此后人又以“孫臏”呼之,真名倒忽略了。后來孫臏被一位來魏國的齊國使者偷偷運到齊國,推薦給齊國的大將田忌,并受到齊威王的重用!妒酚洝酚涊d,在圍魏救趙戰(zhàn)略中,齊宣王采用孫臏的計諜,最后孫臏以“減灶誘敵”的計略,在馬陵大敗魏軍,擊殺魏將龐涓,俘虜魏國太子申。馬陵之戰(zhàn)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經典的以謀略取勝的戰(zhàn)例,此戰(zhàn)也使孫臏舉成名,名留青史,F(xiàn)在據學者考證及新出土的《孫子兵法》記載,擒龐涓實為桂陵之戰(zhàn)。由于其經歷主要在齊國,故人稱“齊孫子”。雖然早期文獻還見有孫臏其人其事的記載,但《漢書》以后,就幾乎失載了。人們推測《孫臏兵法》大約在東漢后期失傳,已失傳近1800年。
  臨沂兩部漢簡本《孫子兵法》的問世
  漢簡本《孫子兵法》源于一次不經意的發(fā)現(xiàn)。
  1972年4月10日上午,“臨沂文物組”工作人員接到群眾報告,說在臨沂地區(qū)衛(wèi)生局基建工地上發(fā)現(xiàn)了一座古墓。基建工地位于臨沂市南部的一座名為銀雀山的山崗上,這里原是一處漢代墓地。于是有關工作人員連忙趕到,并和工地負責人協(xié)商有關發(fā)掘事宜。4月14日,“臨沂文物組”工作人員正式清理先前已被建筑工地挖開的一座墓葬,4月17日清理完畢。這是一座巖墓,墓坑直接在巖石上開鑿而成,長314、寬226厘米,墓坑內有木質棺槨,木槨長264、寬176厘米;木棺在木槨內西側,棺內放置人體尸骨,已腐朽,另放置少量的漆木器、銅鏡等隨葬品:木槨東側為器物箱,放置大量的陶器、漆木器、錢幣等隨葬品。兩部《孫子兵法》竹簡就放置在器物間隙之中。4月14日下午,是這次發(fā)現(xiàn)值得銘記的日子。楊殿旭、劉心健等先生的名字同樣值得銘記在冊,他們來自臨沂文物組,是他們首先發(fā)現(xiàn)竹簡。據后來回憶,楊殿旭在墓葬中清理器物時,看到一根竹片從水中漂浮上來,很不經意地漂洗了一下竹片上的泥漿(清理墓葬時,墓坑內有積水),并說“你們看,這上面有字”,并把竹片遞給了墓坑上面的人。劉心健先生在現(xiàn)場,經仔細辨認后,確認竹片上寫的是“齊桓公問管子日”幾個字,當時就興奮起來,大呼:這是古代的“竹簡”!在發(fā)明紙張之前,古人把書籍文字寫在制作好的“竹片”或“木片”上,分別稱為“竹簡”和“木牘”,也就是說,“竹簡”就是古代的“文書”。因此,文物工作人員當即要求施工人員停工,并安排人員保護現(xiàn)場,同時上報臨沂地區(qū)和山東省上級部門。山東省文物部門隨即派遣山東省博物館有關專家前來發(fā)掘指導。該墓被編號為“伍沂銀雀山一號漢墓”,不久在號漢墓的西側又發(fā)現(xiàn)二號漢墓,也出土一批竹簡。事后經初步整理統(tǒng)計,一號漢墓出土竹簡4942枚,大部分為“兵書”,二號漢墓出土竹簡32枚,為《漢武帝元光元年歷譜》。
  臨沂漢簡本《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發(fā)掘出土后經過了保護處理,至今一直保存在山東博物館。2011年,此批竹簡被評選為“山東博物館十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
  兩部竹簡本《孫子兵法》的意義
  漢代以前的正史文獻雖然多次提及孫武、孫臏及其兵法,但均極簡略而零碎。最早記載孫武、孫臏的文獻有《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可見戰(zhàn)國、秦代之時兩位孫子的“兵法”均為世人所熟知。兩漢時期的《史記》、《漢書》也均有所記,《漢書》“兵書略”中將《吳孫子》排在第一位,《齊孫子》排在第二位,并明言《吳孫子》有八十二篇,《齊孫子》有八十九篇,可見兩位孫子確實均有“兵書”流傳于世。但不知什么原因,戰(zhàn)國重要文獻《左傳》中沒有此二人的記載,并且漢代以后的文獻也不見“齊孫子”的記載。由此,引發(fā)了一場聚訟千年的懸案。從漢代至唐代,人們對《孫子兵法》的作者一直沒有人提出異議,但宋代以后,開始有人對這兩部兵書及其作者產生諸多疑問,大致有以下幾種論斷:其一,支持《史記》中的記載,認為孫武、孫臏各有其人,并分別著有“兵法”流傳于世;其二,認為歷史上并無孫武其人,只不過是一位戰(zhàn)國時期“山林處士”所作的“兵法”而已,以其為吳王所用乃是夸大之詞,其三,不否認歷史上有孫武這個人,但《孫子兵法》不是孫武自己編著的,而為后世之人偽托“孫武”之名而作的:其四,《孫子兵法》的作者是孫臏,孫武和孫臏是同一個人,“武”是其名,“臏”是綽號。其五,歷史上有孫武和孫臏這兩個人,但現(xiàn)存的《孫子兵法》作者是孫臏;其六,認為《孫子兵法》是三國的曹操所著,“兵法”中提到的“孫子”是春秋時期的伍子胥。直到1972年臨沂銀雀山竹簡出土之前,各方各執(zhí)一詞,爭論不休,近代甚至還有外國學者也參與其中。臨沂漢簡本《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同時問世,使得這一場曠日持久的歷史大討論一下子戛然而止,歷史原貌不辨自明。臨沂漢簡的出土,向世人昭示,孫武和孫臏不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兩位人物,而且分別有“兵書”流傳于世,同時也證明了《史記》、《漢書》等早期文獻記載的真實性。
  臨沂出土的兩部竹簡本“孫子兵法”是現(xiàn)存最早的《孫子兵法》版本,大約成書西漢初期,是最接近作者原始思想的版本,為?焙脱芯俊秾O子兵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文獻價值非同一般。竹簡本吳《孫子兵法》現(xiàn)存200余枚竹簡,記2300余字,對照宋代版本的《孫子兵法》,竹簡本“兵法”所保存內容約全書三分之一強。盡管是殘書,竹簡本仍然與宋代版本有100多處不同點,有的不同點無關緊要,但有的不同點表達的意思決然相反,甚至竹簡本還保留了少量的佚文,十分值得研究。竹簡本《孫臏兵法》使得該兵書失而復得,其價值更是不言而喻。

相關熱詞搜索:孫子兵法 臨沂 兵法 臨沂漢簡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 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 孫子兵法又稱孫臏兵法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