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價值最大化 網絡時代,報紙如何實現新聞價值最大化

發(fā)布時間:2020-02-24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要】進入網絡時代,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之間的博弈變得更加激烈。本文從挖掘信息深度、做強新聞評論、創(chuàng)造簡潔新穎的版面和追求表達方式的口語化、通俗化、大眾化等四個方面來談報紙媒體如何在網絡時代實現新聞價值最大化。
  【關鍵詞】深度報道 新聞評論 新聞表達
  
  2010年6月11日,本該出席南非世界杯開幕式的曼德拉因重孫女的去世遺憾缺席,這一重磅炸彈無疑成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作為浙江省內兩家躋身世界日報發(fā)行量前100的報紙,《錢江晚報》和《都市快報》自然不會錯過這條“大魚”,第二天均做出了詳細報道并成功引爆眼球。
  21世紀,隨著互聯(lián)網的普及,尤其是進入Web2.0階段后,以博客、wiki等為代表的一批新媒體涌現,標志著交互式網絡新聞時代的來臨,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的博弈也變得更加激烈。在網絡時代,報紙該如何揚長避短,既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又不斷與時俱進滿足受眾需求,顯然已成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由此,提出一個新課題:網絡時代,報紙如何實現新聞價值最大化?現在筆者以《錢江晚報》《都市快報》“曼德拉同題報道”為例,分四個方面來談這個問題。
  一、挖掘信息“深度” 充分開發(fā)新聞資源
  網絡時代的受眾雖然能自由地占有大量信息,但由于缺乏職業(yè)的新聞敏感、宏觀的透視角度以及對信息材料的二次加工能力,所以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這項工作,是受眾無法勝任的。而且,謝麗爾?吉布斯曾在《新聞采寫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一書中提出:“今天報紙上最吸引人和最有影響力的報道,是由經驗老道并有高深寫作技巧的記者寫的深度報道”①。可見,網絡時代,挖掘信息“深度”,做強深度報道是報紙擴大影響力的必然選擇。
  《錢江晚報》和《都市快報》從2010年6月11日世界杯開幕式起至7月11日,各派出記者赴南非采訪,歷時1個月,分別推出世界杯特刊《過足癮》和《頂級派對》,前者開辟“主力”“任意球”等5個板塊,后者更是開辟6大板塊,全程跟蹤報道,深入挖掘“新聞背后的新聞”。特別是2010年6月12日《快報》發(fā)表的《91歲曼德拉最漫長的一天》。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寫重孫女發(fā)生車禍的情況,第二部分重溫祖孫倆的美好時光,最后寫曼德拉對南非的功績。通觀全文,第二部分“祖孫情”是亮點:“曼德拉91歲大壽,澤娜妮親熱地摟住太爺爺脖子”、“就連曼德拉6月3日探營南非國家隊時,還是有澤娜妮在身旁”……這些對往事的敘述使讀者認識到了這位鋼鐵英雄平民化的一面,同時也讓人不得不佩服記者的高明,他準確抓住網絡時代受眾“求知重趣、求真重美”②的心理,加入祖孫情,成功引發(fā)催淚效應。這樣的深度報道,“讀了讓人感嘆,讓人思考,引人入勝”③。所以,在數字化傳播時代,深度報道仍大有可為,它是報紙媒體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所在,也是應對新興媒體的重要舉措。
  二、做強新聞評論提升媒體品質
  新聞評論是媒介競爭中的核心產品,報紙如想提升自身的媒體品質,打造評論便是最主要的訴求方式之一。而在這方面,報紙具有長期的品牌優(yōu)勢和權威優(yōu)勢,相比網絡媒體魚目混雜的評論,報紙評論有著更嚴格的組織性和運作性,因此也就顯得更為成熟和理性。
  如《錢江晚報》2010年6月12日刊發(fā)的評論《該哭的時候曼德拉不必再強顏歡笑》,全文虛實統(tǒng)一、情理交融。首先記者開門見山點明論點,接著舉例論證曼德拉對南非的功績,緊接著話鋒一轉,“可現在,他老了,他就是一個老人了”,我們該怎么做?“我們應該還給他犧牲了多年的親情天倫”,記者發(fā)出強烈的呼聲:“在親人去世的時候,他為什么不能哭?他何必再強顏歡笑?”這種動之以情的寫法在引起共鳴的同時,也提升了報紙的思想性,擴大了宣傳效果。所以,雖然網絡時代,網絡評論對報紙等傳統(tǒng)媒體評論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但報紙評論仍然是網絡時代平面媒體的守護者。此外,身處融媒時代,我們還應看到報紙評論應該積極實現與網絡新聞評論的共生互補,如設立網絡版、從網絡中發(fā)現選題、轉載網絡評論中的精彩內容等,這樣無論是對報紙評論還是網絡評論而言,都是一種雙贏。
  三、創(chuàng)造簡潔新穎的版面打造“個性化”
  “版面代表了一張報紙的個性”④,好的版面讓人“一見鐘情”。特別是在這個海量信息的網絡時代,如何脫穎而出贏得讀者的好感,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以《錢江晚報》和《都市快報》中的“曼德拉報道”版面為例,看它們是如何塑造自己的個性的。
  1、大標題大圖片,極具“沖擊力”
  網絡時代是一個圖像時代,阿萊斯說:“無論我們喜歡與否,我們已經處于視覺成為社會現實主導形式的社會了”⑤。所以,《都市快報》在版式設計中抓住圖像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遵循簡潔、單純、明快的原則。2010年6月12日特刊封面發(fā)文《昨夜世界杯是歡樂的,但是啊曼德拉是悲傷的》,用醒目的大黑體作標題,右邊是大幅圖片,圖中曼德拉的“微笑”和球迷的“哀傷”形成鮮明對比,無聲的喜悲一下子油然而生。圖片的超大幅運用在帶給受眾強烈視覺沖擊力的同時,也加大了受眾對新聞事件本身的關注。
  2、組合報道,實現“信息增值”
  圖像時代的版面設計不應是空洞的視覺追求,更需要心靈層面的升華。組合報道不僅能使版面生動活潑,而且是實現信息增值的有效手段。如《錢江晚報》2010年6月12日在特刊“過足癮?現場”刊發(fā)消息《全球派對只差他一人》,同時又配發(fā)評論、圖片。這樣就打破了單一的報道文體,使文字融入圖片思考,圖片又傳達了新聞內容。圖片和文字互補共生,縱深了信息“深度”,產生了新的信息,進而“使受眾身臨其境,充分把握作品傳達的訊息”⑥。
  3、“以受眾為中心”,大膽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是報紙版面設計的靈魂。如果沒有創(chuàng)新的版面設計,即使有再好的內容,讀者也會產生閱讀疲勞和審美疲勞。因此,報紙的版面設計必須不斷地推陳出新,進行大膽地探索和嘗試。
  《都市快報》在這一點上就做的十分成功。世界杯間它在特刊封面上新增版塊“每天的封面你做主”,受眾只要短信發(fā)送“你最希望看到誰在明天的封面上”即有可能成為幸運兒――不僅第二天短信登報,而且還有十分豐厚的獎品。比如2010年6月12日,它以“出席或者缺席,快報讀者都挺曼德拉”為題,刊登了3條受眾短信。這樣,封面人物的選擇完全取決于受眾,真正體現了以受眾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和獨立的品牌創(chuàng)新意識。
  四、追求表達方式的口語化、通俗化和大眾化
  網絡時代,是資訊泛濫的時代,也是人心浮躁的時代。如果你的文章老套或是艱澀難懂,那么,即使你有深刻的思想,受眾也是不愛看甚至是不會看的。所以,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當是文章的最基本要求。所以,新聞寫作的口語化、通俗化和大眾化,在筆者看來,也是一種表達手法的改進和探索。
  這一點上,《都市快報》可謂是佼佼者。它把許多當下的熱門詞語十分自然地運用到報道中來,如“挺你”“STAR控”“秒殺”等,既時尚味十足,又成功實現了其“辦一份好看的報紙”的宗旨。就拿“曼德拉報道”的題目來看:《昨夜世界杯是歡樂的,但是啊曼德拉是悲傷的》,記者僅采用對比手法就把這位91歲老人的悲傷真切地表現出來,一個“啊”字雖口語,卻起到了令人哽咽、悲慟之效!相比下《錢江晚報》的《全球派對只差他一人》就顯得遜色不少�?梢姡谡Z化、通俗化和大眾化的語言因為與受眾“零距離”,所以自然能充分調動受眾的情感,引發(fā)共鳴。
  結語
  網絡時代,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媒體大戰(zhàn)進入了白熱化階段。作為傳統(tǒng)媒介的報紙該如何獲勝?通過對《錢江晚報》《都市快報》成功的“曼德拉同題報道”的分析,筆者認為報紙媒體除了應繼續(xù)保持自身優(yōu)勢,做強深度報道和評論外,還應懂得“自我包裝”,設計出簡潔明快、新穎獨特的版面,形成自己的個性化風格。同時還應不斷提高寫作能力和探索新的表達方式,符合受眾“可口美味”又“方便易食”的信息需求。這樣,筆者相信報紙媒體一定可以實現新聞價值最大化,在這場大戰(zhàn)中成功“突圍”并取得“制勝點”!
  參考文獻
  ①[美]謝麗爾?吉布斯、湯姆?瓦霍沃:《新聞采寫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新華出版社,2004:331
  ②黃匡宇:《廣播電視學概論》,暨南大學出版社,2005:170
 �、坳惲Φ�,《深度報道“深”在哪兒?》,《新聞導刊》,2004(3)
 �、芙箛拢骸缎侣劸庉媽W教程》,鄭州大學出版社,2008:160
 �、莅⑷R斯?艾爾雅維茨:《圖像時代》,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
 �、轠加]馬歇爾?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商務印書館,2000:39
  (作者:孔瑩,湖州師范學院傳播系學生;劉榮,湖州師范學院傳播系講師)
  責編:周蕾

相關熱詞搜索:網絡時代 最大化 如何實現 網絡時代 報紙如何實現新聞價值最大化 新聞價值最大化理論 新聞價值最大化的實現途徑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