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堅:扶貧是一項高尚的事業(yè) 中國扶貧基金會官網
發(fā)布時間:2020-02-17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北京東三環(huán),有一座立交橋叫“長虹橋”,中國國務院扶貧開發(fā)領導小組辦公室就坐落在橋東側的農業(yè)部大樓第十層。 扶貧辦主任劉堅,在到扶貧辦任職之前,是中國農業(yè)部副部長。他的一生好像都與中國農民結了緣,只是到了扶貧辦他的情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這個變化如他所說:“以前在農業(yè)部工作,跑農村也是比較多的。但是,那時到農村是去考察,更多的是探討改革成功的經驗,相對來講,看到比較多的是進步的農村。到扶貧辦以后,最大的變化,就是去貧困地區(qū)多了,看到的貧困群體多了!庇盟脑捴v,真正的感情來自于面對面零距離的接觸,看得多,感受就多。
劉堅還談到,溫家寶總理曾到遼寧省遼西市的農村視察,看到一個貧困農民,生病了,沒錢去看,更沒有條件住醫(yī)院治療,只能躺在家里讓女兒照顧著,而破舊的房子四壁空空。這情景讓溫總理很痛心,以至于后來溫總理講了好幾次這樣的話:“我的心愿就是讓農民看得起病!眲哉f:“溫總理的話很樸實,說出了農民心里的話!
強烈的責任感和同情心,使得扶貧事業(yè)成為中國扶貧干部心中一個“讓你無法轉過身去的事業(yè)”。
訪談中劉堅多次提到“感情”二字,他說:做扶貧工作要對農村農民有感情,過去我們就是帶著高尚的感情幫助非洲發(fā)展中國家的,而不是給人家一分就要索取一分。劉堅講話語速比較平緩,但在講到中國扶貧工作中一些問題的解決不能靠坐在機關里談來談去,政策的制定不是靠想象,扶貧工作中的事情哪些要辦,哪些不辦要問問農民等問題時,他的聲音顯得堅定而凝重。
樸實的情感,給事業(yè)帶來的是腳踏實地的扶貧理念和動力。
記者在網上瀏覽時,看到劉堅在搞好扶貧開發(fā)、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試點工作協(xié)調小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說的一段話:“今天上午發(fā)言的人很多,會議開得長了,現(xiàn)在午飯的時間已經過去將近一個小時。正好我們可以重溫一下饑餓的感覺。大家想一想,如果今天不只是晚吃一會兒飯,而是不讓大家吃這頓飯,甚至是一天不吃飯,大家會是什么感覺?這些年我們已經淡忘了饑餓的感覺。可是在很多城里人營養(yǎng)過剩的時候,我們不要忘記還有2365萬人的年人均純收入在683元以下,溫飽問題還沒有解決呢。在貧困地區(qū)農村,不少七八歲的小孩要冒著風雨,踏著泥濘,跑很遠的路去上學。這是今天城市里的人坐在家里體會不到的! 從中可見他對中國貧困問題、貧困人們的關愛之深。
對此,新華社記者曾撰文說:“劉堅要求與會者不要忘記饑餓的感覺,是當前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之下的一次善意的告誡和提醒,是建設和諧社會不可漠視的思想警鐘,具有一種特殊的含義。”一位網友也對此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發(fā)表評論:“說得有道理,能服人,能感染人,打動人。我們好幾個人都有同感,不知道還有那么多人沒解決溫飽問題,看了心里一驚。”
在劉堅看來,現(xiàn)在中國的貧困人口絕大部分聚居在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差的地方,解決這類人群的問題難度比其他貧困群體困難更大一些。扶貧辦曾對中國貧困地區(qū)作過調查,連續(xù)兩年貧困的農戶76%在山區(qū),其中,他們的勞動力28.1%的人是文盲或半文盲,要解決這部分人的貧困問題難度很大。就是剛剛脫貧的人口,脫貧的不穩(wěn)定性也很大,稍有變故就會反復。
劉堅進一步解釋,脫貧的人口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或家里有人生病等困難,他們的脫貧狀態(tài)就會出現(xiàn)反復。他舉例說:“中國2003年貧困人口非但沒下降還增加了80萬人,什么原因呢?當年有1460萬人脫貧,同時又有1540萬人返貧,所以說不穩(wěn)定性還是很大的。”
在談到市場經濟情況下如何消除貧困的問題時,劉堅坦率地說:“我們在這方面還缺乏經驗,還在進一步探討。盡管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目前的任務還很繁重,難度依然很大!闭\如他所言,今天的貧困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絕對貧困。劉堅
說:“中國政府始終把消除貧困作為改革開放20多年來的重大任務,比如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召開了五次全國性的會議,專門研究解決消除貧困問題,并出臺了一系列的大的方針政策。應該說中國的扶貧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的。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貧困人口是
2億5000萬,貧困發(fā)生率是39.7%,經過20多年來的扶貧開發(fā)工作,我國的貧困人口下降到2005年的2365萬。貧困地區(qū)的生產生活條件有了很大的改進,可以說90%以上的貧困村都能通路、通水、通電,但是我們也很清醒地看到,中國是世界上貧困人口總數(shù)僅次于印度的第二多的國家,中國的扶貧工作的確任重而道遠!”
在國務院扶貧辦公室的辦公大樓的走廊里,張貼著一幅幅照片,那是中國貧困地區(qū)被扶貧前后人們不同精神狀態(tài)的照片――
四川省宣漢縣百里峽鄉(xiāng)梨坪村貧困戶黃繼美長期生活在貧困中,1997年得到扶貧幸福工程幫助,從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做起,有了一定積累后又開辦了小商店,生活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
云南省丘北縣官寨鄉(xiāng)山心村貧困戶顧彩蓮,2002年開始得到扶貧項目的幫助,發(fā)展種養(yǎng)業(yè),全家解決了溫飽,精神面貌發(fā)生很大變化,充滿了喜悅和希望。
今天的扶貧不但改變了人們貧困的生活狀況,也改變著這個世界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真正建立了人的尊嚴和平等。這些照片不僅記錄著變化前后的農村和農民,而且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變化對比已成為扶貧工作者工作的動力。
多年和農民打交道、對扶貧有著深入思考的劉堅告訴記者: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扶貧不是對貧困人群的一種恩賜。他說:“現(xiàn)在我們都說我?guī)湍,我對你恩賜,這不對。扶貧是政府的重要責任、重要職能,是全社會每個人的重要責任。貧困的存在,貧富差距的拉大,它倒過來會影響社會的穩(wěn)定和經濟的發(fā)展!
他的話使記者想到,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援助中國扶貧的資金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他們的一位官員講,給中國扶貧,等中國富裕了會反過來幫助其他國家。國際社會也意識到中國貧困人口的脫貧也是對世界的一大貢獻。
劉堅還說,應把扶貧工作放眼開來看,世界是一個大家庭。中國這幾年經濟比以前有更大的發(fā)展,也有責任幫助別的發(fā)展中國家,特別是發(fā)展中的貧困國家。因為中國曾經也是一個發(fā)展中的貧困國家,所以我們深深理解貧困對一個國家有多大的影響,中國對發(fā)展中的貧困國家的幫助是無私的,沒有條件的。比如說中國現(xiàn)在幫助非洲一些國家,對他們的扶貧官員進行技能培訓,我們毫無保留地把我們的經驗、我們的教訓,包括我們走過的彎路都告訴他們。我們是帶著一種感情,帶著一種責任來做這些事情的。
在2004年5月的上海全球扶貧大會上,國際社會對中國無私幫助別的國家解決貧困問題的行動表示一致贊嘆。
談到國際援助項目時,劉堅說,西南項目、秦巴山區(qū)項目是國際援助項目在中國成功的典型代表。通過這些國際扶貧項目,使整個地區(qū)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項目還引進國外的扶貧理念,并在國際上共同開展一些跨國性的理論性研究。像參與式扶貧、整村推進式扶貧,這些都成了中國扶貧的最主要的模式。
當講到國際合作,利用外資扶貧時,劉堅主任告訴《對外大傳播》記者,國務院扶貧辦外資項目管理中心成立10年來就引進外資8億元,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外資扶貧的發(fā)展。
在劉堅主任的辦公室,原定40分鐘的訪談時間,《對外大傳播》記者與劉堅談了兩個多小時,這使得我們進一步走進從事扶貧事業(yè)人的內心世界。
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趙啟正站在對外傳播事業(yè)的立場上曾提出“要向世界說明中國”,文化部孫家正部長在美國舉辦“中國文化節(jié)”歸來后,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談道:“改革開放使中國人受益的是了解了世界的變化,同時也應該傾聽世界的回聲!蹦敲醋鳛榉鲐氜k主任,您還希望外宣工作者做些什么呢?聽到此問,劉堅主任略作思考后回答:“上述兩點都非常重要,站在扶貧辦的立場上,我還想說,希望媒體更重視人類共同感情的溝通工作。”
。ú稍L劉堅后,我們又走進了國務院扶貧辦外資項目管理中心。它是連接中國與世界、地方與中央的一個扶貧機構。負責把國外的資金、理念吸引到中國來,幫助中國的扶貧人口,研究分析中國貧困地區(qū)的狀況,引導那些貧困的人們自強自立。
《對外大傳播》首先介紹了“國際援助項目在中國”重點選題的策劃背景和實施計劃,負責接待的項目官員李女士說:“《對外大傳播》視角很大,你們做的這個選題讓人耳目一新,理念獨特,你們能主動上門來采訪扶貧工作也讓我們很感動。中國還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國家,還有很多地區(qū)處在貧困線上,外界關于‘中國經濟威脅論’之說根本就是一種誤解,中華民族是個懂得感恩的民族。目前中國很多的地方在國際組織的幫助下正以自強自立的精神,用自己的雙手改變著落后的面貌!币环N心靈的互動和認同就這樣達成了。)
責編: 陸新
相關熱詞搜索:扶貧 高尚 事業(yè) 劉堅:扶貧是一項高尚的事業(yè) 劉堅扶貧是一項高尚的事業(yè) 扶貧是一項高尚的事業(yè)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