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取向有哪些的描述 深度報道的人文價值取向

發(fā)布時間:2020-02-1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摘要 深度報道在選擇事實時以人為中心,探討事實對人的生存,發(fā)展、自由的影響和作用,探索人的生存與社會發(fā)展的更深層次關系;深度報道的人文價值取向深刻反映了以改革開放和社會轉型為背景的中國新聞生態(tài)和新聞文化的變化,它的內在品格也符合新的社會文化和社會心理下受眾對新聞的需求,
  關鍵詞 深度報道 人文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 G210 文獻標識碼 A
  
  中國的深度報道濫觴于80年代中期的報界,以其獨特的審美品格和“啟蒙”理念引起社會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隨后,經(jīng)過短暫的沉寂,到1991年下半年,以《經(jīng)濟日報》一組20多篇的“三角債”追蹤報道為標志,深度報道開始復興;90年代中期至今,深度報道從報紙擴展到全媒體的領域,在新聞業(yè)界,它逐漸成為一種比較成熟和穩(wěn)定的報道形式和理念。從深度報道的生長軌跡來看,它大體上處于一種良性的、發(fā)展的態(tài)勢,此時,人們不禁要問:深度報道的內在生命力究竟源自何處?筆者試圖從人文價值取向的角度來考察這一問題。
  文化人類學家克拉克洪認為,價值是一種外顯的或內隱的。有關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價值取向是人們在“什么是值得與不值得”的問題上所做的選擇和判斷及行動方向。新聞報道的價值取向是傳播主體在面對眾多新聞事實時所體現(xiàn)出來的立場和態(tài)度,它在具體的報道活動中表現(xiàn)為選擇事實時的取舍及報道中的基本傾向。人文價值“集中焦點在人的身上,從人的經(jīng)驗開始”,深度報道的人文價值取向體現(xiàn)為傳播主體在選擇新聞事實時以人為中心,探時事實對人的生存、發(fā)展、自由的影響和作用,探索人的社會生活與社會發(fā)展的更深層次關系,從中獲取新聞事件對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和社會和諧發(fā)展的意義。
  
  一、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
  
  深度報道的人文價值取向首先表現(xiàn)在:深度報道始終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命運起伏。人的故事始終是深度報道透視社會熱點和社會矛盾的絕佳視點。深度報道一經(jīng)問世,即以“宏大敘事”的姿態(tài)參與到中國社會轉型期出現(xiàn)的種種社會問題、社會熱點的討論,作者往往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從宏觀的角度表現(xiàn)新聞事件的整體背景和發(fā)展進程、趨勢,所謂“深度”即所史的深度。報道一問世,往往觸動社會的某些弊端,引起重大反響。在某種程度上,它還顯示出新聞參與社會“議程安排”,影響所史進程的力度。但社會轉型帶來的諸多社會問題最終要歸結為人的問題,如果繞開人的生存、人的故事,人的情感,深度報道也只是干枯的歷史標本。在深度報道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即使是國家大事、社會熱點也無不體現(xiàn)著人的存在和人的故事,正是因為深蘊著人性、社會的內涵,深度報道才擁有久遠的生命力。
  被譽為“深度報道開山之作”的《大學生畢業(yè)成才追蹤記》討論的是青年知識分子的成才問題,市場經(jīng)濟把大學生推向了市場,但能不能成才,首先不在于有多大能力,而在于會不會與人交往、能不能在社會上左右逢源。《追蹤記》告訴給讀者一個個真實的存在,作者的態(tài)度是客觀而清醒的,成才或未成才既有國家體制、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也有個體素質的諸種制約。從這一點來說,《大學生畢業(yè)成才追蹤記》并沒有停留在批評人才體制的單一層面,而是展示出青年人初涉社會時所遭遇的現(xiàn)實困境,為讀者送去了鮮活的人生范例,從而為時代和社會發(fā)展提供了記錄,引發(fā)人們對生活的思考!兑粋工程師出走的反思》是“中性新聞”的扛鼎之作,作品觸及的是80年代人才禁錮的大問題,它從一個知識分子的親身經(jīng)歷切入,對涉及到的社會關系和現(xiàn)象進行動態(tài)透視和全方位掃描,呈現(xiàn)出社會生活的復雜。無論是《大學生畢業(yè)成才追蹤記》還是《一個工程師出走的反思》,作者都從形成社會的個體的人和事出發(fā),來透視變動中的社會,關照人的命運和人的發(fā)展。
  在談到新聞觀念的變遷和新聞改革的歷程時,人們常把t992年作為一個分水嶺。有記者這樣談到:“如果說80年代的報道從宏觀上關注社會變革,那么90年代更在微觀上關注民生,關注普通人的生活”。這一說法其實也反映了深度報道在兩個時代的分野:80年代的深度報道以“啟蒙”為號角,體現(xiàn)出精英化的趨向;而90年代則更關注社會民生和普通人的生活,體現(xiàn)出民本化的趨向。在一些欄目中。這一點成為記者、編輯在具體的報道操作活動中的基礎性意識!吨袊嗄陥蟆返摹侗c》欄目主編李大同說:“我反復強調的是要關注人群的命運和生存狀態(tài)!蓖高^普通人在社會劇烈變革中的命運起伏,展示出社會變遷和人性的真善美,是貫穿在《冰點》欄目中的一條重要宗旨。當深度報道從人的生存狀態(tài)和命運、人性的內涵進行充分展示和挖掘時,新聞的意義實際上已經(jīng)超越了單純的傳達信息和探討社會問題及建立輿論場這一層面,而進入了人類生存的更高層面,其中蘊涵著更多文化的內涵。
  
  二、批判精神和理性立場
  
  深度報道人文價值立場的第二個方面表現(xiàn)在它的批判精神和理性立場。人文價值追求的是人的尊嚴、價值、自由和社會的和諧,面對現(xiàn)實中的種種弊端,深度報道的作者以極強的現(xiàn)實批判精神進行報道和揭露,同時也保持著清醒而獨立的理性立場。
  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的深度報道往往懷著深沉而激越的憂患意識將批判的矛頭直指改革開放中的落后現(xiàn)象和弊端:《大學生畢業(yè)成才追蹤記》、《一個工程師出走的反思》和《命運備忘錄》集中對人才體制進行批判,關于大興安嶺火災的系列報道對官僚主義展開批判,《救救中央樂團,救救嚴肅音樂》對商品經(jīng)濟大潮下的文化庸俗化進行批判,有研究者在談到深度報道時指出:“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眼光和筆觸。是當年深度報道的一個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庇浾叩膽n患意識,熱情的理想主義精神和歷史責任感流露筆端,成為深度報道引人注目的美學風格。請看大興安嶺火災的系列報道之一――《紅色的警告》的開篇:一把火。一把令五萬同胞流離失所、193人葬身火海的火:一把燒過100萬公頃土地,焚毀85萬立方米存材的火;一把令五萬余軍民圍剿25個晝夜的火,究竟是從哪里、為什么、而又怎樣燃燒起來的?燒毀森林面積等于這些年來營林更新林地面積總和的164倍!再看《救救中央樂團,救救嚴肅音樂》中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保護不力的批判:我們親臨現(xiàn)場考察以后的感受是,我們國家有這么豐富的巖畫,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國家的驕傲。外國人對我們中國巖畫如此重視,也是說明,我們有現(xiàn)代文明,也有遠古文明。可是,這些保存了幾千年~TY年,世世代代的歷史遺跡,就要在我們手里毀掉了。真是這樣的話,我們可愧對前輩,愧對子孫啊。類似的段落在當時的深度報道中俯拾皆是,作者的批判背后蘊涵著對民族、對國家、對人類的大愛,正因為愛之深,才責之切。
  進入90年代中后期,深度報道進入穩(wěn)步發(fā)展的成熟期,1993年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開辦,首開電視深度報道的先河;1994年《焦點訪談》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深度報道欄目《新聞縱橫》開辦,1996年央視又推出《新聞調查》,主流媒體逐漸成為深度報道的主要陣地;另外,隨著《南方周末》和 《南方都市報》的轉型與崛起,報紙深度報道也漸漸成熟。此時期,中國的新聞事業(yè)和新聞觀念也正處在第二次轉型期,在這一大背景下,深度報道的批判從早期多少帶有解氣的、情緒化的方式開始走向全方位的審視。冷靜而客觀地展現(xiàn)新聞內容。使批判以不動聲色的方式進行。有研究者在談到90年代的電視深度報道時指出:“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等欄目為代表的電視深度報道。絕無“貪大求洋”之感,也絲毫沒有“玩深沉”。人們在這些欄目中也找不到“歷史方位”之類的鴻篇巨制,它們給觀眾的深度震撼都在于離你很近,貼近生活……所有這些‘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真實畫面,都是電視深度報道扣人心弦,動人心魄,引人思考的起點!
  在很多時候,深度報道在匡扶社會正義和公眾利益的位置方面,具有撥亂反正的效果。也因此,這些揭露性、批評性報道曾產(chǎn)生過一鳴驚人的轟動效應,但“度”的把握則需要高超的平衡能力,需要客觀公正、準確如實的專業(yè)精神為批判注入理性的光芒。人文價值“重視理性,不是因為理性建立體系的能力,而是為了理性在具體人生經(jīng)驗中所遇到的問題――道德的、心理的、社會的、政治的問題――上的批判性和實用性的應用!崩硇院团芯駨膩矶际峭粋問題,在新聞傳播中,這種理性還體現(xiàn)為一種建設性的立場!稏|方時空》前主持人方宏進認為:“在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中,找到政府和老百姓共同感興趣的事情,把老百姓的意見和政府的解決方法聯(lián)系起來,促進問題的解決。我認為是媒介理所當然應該做而且完全做得到的事情”。正是新聞人的理性和建設性立場,深度報道才深深扎根中國社會并得以持續(xù)發(fā)展。
  
  三、人文價值取向契合新的社會文化和受眾心理
  
  價值取向往往同個人的選擇有關,新聞的采寫和報道,首先是新聞記者的一種選擇,人文價值對“人”的重視也提醒我們要關注創(chuàng)造深度報道的那些記者和編輯,要知道,“新聞事業(yè)是體現(xiàn)人的社會存在方式的價值活動,新聞價值不是客觀事物的價值屬性,而是價值主體與社會存在的關系!鄙疃葓蟮雷畛醍a(chǎn)生很大程度上是報道主體對當時社會環(huán)境和新聞環(huán)境的一種自然反映,一方面新舊交替時期,新現(xiàn)象和新矛盾層出不窮,應接不暇,需要媒體來承擔解惑釋疑的功能,另一方面,舊的報道方式和報道內容已無法適應新的社會文化下受眾的需求,記者和編輯對此紛紛表達不滿,反思后的結果就是要改變舊的報道方式,為新聞報道灌注新的內涵和價值。
  “雖然價值取向同個人的選擇有關。但這并不表示價值取向具有非常豐富的個別性。眾多的研究顯示,影響一個人做出什么樣的價值選擇,更多的因素是同他所處在的社會文化體系有直接關聯(lián)。這里的一個相關問題是,要想研究人的價值取向必須涉及到這個人所處的社會文化是什么。歷史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社會在特定時代都存在著某種主流文化。認識到價值取向的社會歷史性是我們進一步理解深度報道人文價值取向的關鍵。深度報道的生長軌跡深刻反映了以社會轉型為宏觀背景的中國新聞觀念的進化和價值取向的變化:重視“人”在新聞傳播中的地位,因為傳播活動是一個“始于人,終于人”的過程,新聞傳播的最終價值目標也是要促進社會的和諧、人的全面發(fā)展。這一價值取向大力提倡“以人為本”的今天,深度報道在思想內涵、題材、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人文取向又契合了這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發(fā)展趨勢。近些年,了解人、尊重人、關心人、滿足人的需求已經(jīng)成為新聞事業(yè)的重要議題。這一取向呼應著新的社會心理和社會文化,“新時期的社會思潮以新人文主義文化思潮為基本精神,這是對文革的‘造神運動’與文化愚昧主義的歷史反撥,新人文主義體現(xiàn)了人本位的文化精神,與傳統(tǒng)文化中的倫理本位相左。新時期的社會文化思潮無不包含了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內涵――呼喚人的解放,對人格的尊重,又具有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思想特質――發(fā)揚人的主體作用和心理潛能。人本的思想不知不覺滲透在我們的新聞運作和實踐中,成為或隱或顯的一股潮流!毙碌纳鐣幕蜕鐣汲贝呱诵碌男侣動^念,也為新聞傳播事業(yè)培育了受眾,深度報道的內在品格符合受到人文主義思潮熏染的受眾對新聞的需求,它反映了傳播與接收之間的內在供求關系,因為新聞從來都是在需要中產(chǎn)生的,當別的報道形式不提供超過信息和客觀事實本身更多的屬“人”的內容時,深度報道就剛好填補了了這一需求的空檔。

相關熱詞搜索:價值取向 人文 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的人文價值取向 深度報道中的人文關懷 新聞報道人文關懷案例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