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小短文
發(fā)布時間:2017-02-05 來源: 短文摘抄 點擊:
醫(yī)學小短文篇一:醫(yī)學論著的寫作技巧
醫(yī)學論著的寫作技巧 1 醫(yī)學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
一篇好的醫(yī)學論文必須具有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實用性條理性和規(guī)范化這是撰寫醫(yī)學論文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1.1 科學性 科學性是指論文資料詳實,內容先進報道的內容必須是客觀存在事實,能經(jīng)得起科學的驗證和實踐的考驗,并具有可重復性做到立論客觀,論據(jù)充足,論證嚴謹,對臨床觀察和實驗所得的數(shù)據(jù)和實踐材料加以整理分析和推導不能主觀臆斷,更不能為達到預期目的而歪曲事實,偽造數(shù)據(jù)。具體要求:數(shù)據(jù)資料來源正確可靠如病例來源及其選擇應有一定標準;要有周密的臨床科研設計,對觀察病例要進行隨機分組試驗組與對照組,要具有可比性觀察指標的選定必須客觀統(tǒng)計學方法運用恰當。1.2 創(chuàng)新性 創(chuàng)新性是指論文總結的成果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理論提出新的設想探索新的規(guī)律;采用的是新方法或新技術;在重復模仿他人已有成果或科研課題中補充實現(xiàn)該成果的新條件新方法或新改進,即仿中有創(chuàng)。
1.3 實用性 實用性是指通過基礎或臨床醫(yī)學的科研活動解決醫(yī)學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一般情況下臨床醫(yī)學論文對臨床醫(yī)學實踐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其實用性較強,不論其報道的是成功的經(jīng)驗或失敗的教訓都可為他人所利用或借鑒,雖有些暫時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但從發(fā)展來看仍有其重要意義者也應列入有實用價值的范例。如回顧性研究可為前瞻性研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1.4 條理性 條理性是指思想語言文字達到的層次要求:用客觀的論據(jù)和符合邏輯的推理來論證和闡述問題,形成結構嚴密,論點鮮明,論據(jù)充分,論證有力結,論明確說理性強可信度大的文章;文字簡潔,語法正確,表達清晰,層次分明,讀起來流暢易懂,避免使用華麗的辭藻和夸張性詞語。1.5 規(guī)范化規(guī)范化也是醫(yī)學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之一。一篇好的醫(yī)學論文按規(guī)定的格式撰寫。一般在內容發(fā)表上可以達到要求但要保證論文的寫作質量還應該在名詞術語計量單位數(shù)字用法外文字母和規(guī)范漢字上達到規(guī)范化的要求。名詞術語應該使用全國委員會(1987年國務院批準成立)審定的名詞1987年起至今已正式公布的科技名詞出版了近30種其中與醫(yī)學有關的名詞約20種如5醫(yī)學名詞65細胞生物學名詞65生理學名詞6等等基層的醫(yī)務工作者可能不好掌握這些資料最近5臨床薈萃6經(jīng)常在雜志上刊登一些規(guī)范化的醫(yī)學名詞大家可以參考藥物名稱以5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6為準目前藥物名稱用法很亂5臨床薈萃6要求先給出藥物的通用名括號中再標出商品名或別名計量單位的正確使用也很重要自從1984年2月27日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在我國統(tǒng)一實行法定計量單位的命令以來各雜志都很重視,但有的作者在投稿時往往使用本單位化驗室的指標,沒有換算成法定計量單位,這是作者在投稿前要特別注意檢查的.
2 基本結構和寫作技巧
臨床醫(yī)學論文的基本結構包括文題、署名、結構式摘要、引言、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和參考文獻。下面分別介紹如下
文 題
文題應簡短明了開門見山對讀者具有吸引力能準確地概括論文內容點名主題做到文題與內容相符一般文題不超過20個字
1 反映科技設計三要素
醫(yī)學論文,尤其是科研性強、學術價值高的論文,必不可少“研究對象、處理因素、觀察指標”三要素.一個好的標題也必須反映這三個要素,才會對全文起到點石成金的作用.讀者初看標題就決定是否閱讀全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看標題是否反映這三要素以及三要素有什么獨特可取之處.如標題 “丹參對冠心病血小板聚集和心功能的影響”,其中三要素一目了然,且研究對象(冠心病)采取的處理因素(應用丹參)比較新穎獨特.盡管此文屬于基礎研究文章,但臨床工作者也不會貿然放手,如標題改為“丹參在冠心病中應用”,即使有研究對象和處理因素,但缺少觀察指標因素,就顯得吞吐不全、科學性不足.盡管此文是一篇好文章,但讀者看了標題以后,感覺無多大意義,會一看了之。2 以盡可能少的字表達最完全的意思
論文的標題既要簡短明確地反映論文的主題,還要與其他同類論文相區(qū)別,避免雷同,有些作者往往喜歡使用:×××幾個問題、若干問題、幾點意見,??.諸如此類標題不但籠統(tǒng)、空泛、不醒目和松散,更易與同類論文混淆雷同,是一種敗筆的表現(xiàn).標題的長短,究竟以多少字為宜呢?其標準是準確地反映文章的主題,多一字顯得累贅,少一字而又殘缺不全.既要惜墨如金,又要擲地有聲,不可千篇一律地說多少字為好.如標題“缺鋅對幼兒食欲的影響”,字少意全,簡潔明了,一看就知作者的意圖,且易于記憶與引證.如標題“奧曲肽和垂體后葉素分別聯(lián)用酚妥拉明治療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對比研究”,字多不繁,少一字就表達不清,讀者讀完后印象深刻.萬一標題過長,有一大串限定語,若刪掉一些字,內容表達不清,此時可考慮加用副標題;但副標題少用為好,非用不可時才用.
署名
論文作者必須是直接參與選題、設計、研究、觀察、資料分析與解釋或撰寫關鍵內容,并能對文稿全部內容負責、同意文稿發(fā)表者。作者排序由作者在投稿時確定,投稿后一般不得改動。作者單位名稱應寫全稱,并應給到科室。
摘要
摘要是論文的縮影,是全文的概括和濃縮,是論文內容不加評論和注釋的簡短陳述,是一篇有數(shù)據(jù)有結論的短文。他可以使讀者一目了然,從而大大節(jié)約閱讀時間,能在短時間內讓讀者決定是否值得進一步詳讀全文。目前醫(yī)學論文的摘要大多采用結構式摘要,即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要素,
目的:應簡要說明研究的目的和意義,一般用I-2句話簡要說明即可,不必太過冗長。目的部分的文字最好不是對文題的簡單重復。
方法:應簡述研究的材料(對象)、方法、設計方案、觀察的指標、資料的收集處理和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等。
結果:應簡要列出主要的結果,包括陽性結果和陰性結果,描述結果要盡量用具體數(shù)據(jù),而不要過于籠統(tǒng)。
結論:應根據(jù)研究的目的和結果,得出適當?shù)慕Y論,并指出研究的價值和今后有待探討的同題。字數(shù)不宜超過250個實詞,除了實在無變通辦法可用以外,不用圖表化學結構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號和術語縮略語,略稱代號在首次出現(xiàn)處必須加以說明。一般比較重要的論文都有摘要,內容較簡單或較短的論文也可沒有摘要。
2.3 關鍵詞是指用以表示論文主題內容的規(guī)范名詞或術語(或詞組)它可以有以下作用:供讀者了解全文涉及的主要內容;供讀者檢索已發(fā)表的有關文章;編制個人檢索卡片;供計算機檢索收錄文章用每篇論文選取3~8個關鍵詞;可從文題或摘要中選取能代表論文主題內容的有關詞或詞組作為關鍵詞這些詞最好與正式出版的主題詞表或詞典提供的規(guī)范詞一致;如主題詞表暫缺可用本學科當前常用詞作為關鍵詞為了國際交流應標注與中文關鍵詞對應的英文關鍵詞可供查閱主題詞的工具書有:漢語主題詞表6(中國科技情報研究所和北京圖書館主編)及5醫(y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6(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醫(yī)學情報研究所1984年)以及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5醫(yī)學名詞6(一)(二)(三)等5臨床薈萃6對作者提供的每一個關鍵詞都進行了標化和核對。
引言
引言也叫前言.引言作為醫(yī)學論文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文字介紹寫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關領域內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況,說明本研究與前人工作的關系,目前研究的熱點.存在的問題,以便讀者了解該文的概貌,起導讀的作用.引言也可點明本文的理論依據(jù).實驗基礎和研究方法,簡單闡述其研究內容.結果.意義和前景,不要展開討論。
具體要求:①開門見山,不繞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講述歷史淵源和立題研究過程.②言簡意賅,突出重點.不應過多敘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書中的常部分性內容,確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時,只需以參考引文的形式標出文獻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觀點時,意思應明確,語言應簡練.③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在論述本文的研究意義時,應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首次發(fā)現(xiàn)"等不實之詞;同時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話,如"才疏學淺"."水平有限"."懇請指求"."拋磚引玉"之類的語言.④引言的內容不應與摘要雷同,文章來源地址:論文發(fā)表向導網(wǎng),期刊論文發(fā)表,咨詢QQ:二七二三四零六七四二 闕編輯,也不應是摘要的注釋.引言一般應與結論相呼應,在引言中提出的問題在結論中應有解答,但也應避免引言與結論雷同.⑤簡短的引言,最好不分段論述,不要插圖.列表,不進行公式的推導與證明.⑥引言文字不宜過長,一般以200字左右為。資料與方法
(一)受試對象1、實驗的受試對象如是病人,應說明來自住院或門診,同時必須將疾病診斷標準納入標準,排除標準病情判斷依據(jù)、療效判斷標準、性別年齡以及有關情況加經(jīng)簡介,還應說明觀察條件。正常對照應說明來源、健康含義、性別、年齡及有關情況。2、受試對象若是動物,則應說明來源、種系、性別、年齡、體重、健康情況、麻醉與手術方法等等。3、中醫(yī)臨床研究還要注意病
證結合,對動物要扼要描敘模型復制的方法。4、應說明分組原則與樣本分配方法(配對、配伍或完全隨機)。
(二)被試因素1、被試因素是藥物時,應說明藥物來源(包括批號)、劑量、施加途徑與手段。中草藥還應注明學名,說明產(chǎn)地與制劑方法。2、倘若以療法作為被試因素,那么該療法的出處、施加等級與方法、療程等等都應加扼要介紹。3、被試因素與受試對象如何組合安排,均可以設計方案形式明確地予以表達。
(三)反應指標至于反應指標的測定方法,如系通用的常規(guī)方法,僅提名稱即可;如系較新方法,則應注明出處;如果為了適應本實驗的需要,對某方法作了一些小的改良,則應說明修改的根據(jù)與內容;倘若本文所使用的方法是作者自己建立的新方法,那么新的方法事先應另行成文,不要將新方法介紹與運用該方法研究的新問題混在一篇文章中;若論文屬于報道新的方法,則應詳盡具體,特別是試劑配制與實驗具體操作步驟應當清楚,便于讀者學習與推廣應用。試劑如系常規(guī)試劑,說明名稱、來源、規(guī)格、批號即可;若系新的試劑,還需寫出分子式與(或)結構式;如需要配制,則應將配方與制備方法一并交代清楚。所用重要儀器也應注明生產(chǎn)廠家與型號。
(四)統(tǒng)計方法在材料與方法項中,還應簡要說明在什么條件下使用何種統(tǒng)計處理方法與顯著性標準,必要時還應說明計算手段與軟件名稱。
結 果
是論文的核心部分,要求將研究過程觀察所得的原始資料或數(shù)據(jù),經(jīng)過審查、核對、分析、歸納和進行正確統(tǒng)計學處理后得出來的結果。未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的觀察記錄的數(shù)據(jù)叫原始數(shù)據(jù)是不準確的數(shù)據(jù),由此得出的結論是不可靠的,特別是在療效評價中一定要做統(tǒng)計學處理。統(tǒng)計學處理主要是使原始數(shù)據(jù)從難以理解變得容易理解,并從原始數(shù)據(jù)的偶然性中揭示出隱藏在其中的某種必然規(guī)律,用圖表的形式表達比較直觀。
在用到圖和表時應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圖表所示內容與文字表述盡量不要重復。如果某些內容圖表巳經(jīng)有所表示,作者一般無須再用文字表述,以免給人以繁瑣、多余之感。圖表與正文中的數(shù)字要一致每個圖表要有獨立的標題。
而對于一些不成功或發(fā)生了某些預想不到的觀察結果,如患者的意外死亡、沒有預見的并發(fā)癥、患者不能耐受而不能完成療程以及不良反應等也要適當說明,這樣就能讓別人少走彎路。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失敗的記錄比陽性結果更有意義
討 論
是論文所要報道的中心內容,是將研究結果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的階段它應該包括:對所得結果進行補充說明或解釋;
重點說明該項研究的創(chuàng)新性先進性;
對結果進行分析探討對可能原因機制提出見解并闡明觀點;
將結果與當前國內外研究結論進行比較提出新的見解并對其理論和實踐意義作出評價;提出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的經(jīng)驗體會;指出該結果的可能誤差以及教訓。
注意:
1、應強調指出研究獲得的新的重要結果和結論,不要重復引言和結果部分內容;
2、應說明研究的價值和局限性,如有其他相關研究,應闡述其間的關聯(lián);
3、要與研究的目的結合起來討論,避免妄下研究結果不支持的結論;
4、除非做了經(jīng)濟學分析,一般不應下成本、效益方面的結論;
5、要避免強調和暗示尚未完成的工作的重要性,如果有把握,可以提出新的假設和建議。作者在寫討論時易出現(xiàn)的問題妄下結論作者在日常工作時發(fā)現(xiàn),一些作者,特別是一些年輕的作者,比較容易人為夸大研究的理論或實用價值。有人總愛用“首次發(fā)現(xiàn)”、“沒有報道”這類字眼,目的無非是想證明自己的研究是很前沿的,有價值的,自己應該受到應有的尊重和相應的待遇。即便沒有做相應的全面的文獻檢索,有些人也喜歡這種用詞。還有些作者,喜歡下這樣的結論,就是讓人從其論文中找不到依據(jù)的結論。試想,如果沒有相應的結果支持,結論從何而來?如果有把握,提出一些假設和設想是可以的,但要言之有據(jù),切忌空談。作者應以結果為依據(jù),根據(jù)結果下適當?shù)慕Y論。討論不系統(tǒng)
有些作者對研究所反映的問題討論得不夠系統(tǒng)、完整,導致論文分割(Balkanization)。所謂論文分割,主要指以下兩種情況:1、作者在討論時不引用或沒有系統(tǒng)引用相關文獻。2、作者雖引用了相關文獻,但沒有結合自身的研究討論,也就是說,作者雖查到并引用了相關文獻,但沒有把以前的結果和自己的結果融合在一起討論。這兩種論文分割的結果都一樣,就是使讀者看完論文后,仍對該研究缺乏系統(tǒng)、完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作者應盡力避免。
與引言、結果部分重復
有些作者在討論部分,仍喜歡強調引言部分已經(jīng)明確的研究目的,并引用結果部分已經(jīng)列出的具體數(shù)據(jù),使討論和引言、結果部分內容重復。這種做法既浪費篇幅,又容易使讀者產(chǎn)生繁復之感。實際上,討論是根據(jù)研究的目的和結果所做的總結性、提示性陳述,主要是對研究所反映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文中已經(jīng)有的,就不必再簡單重復。
討論部分最能反映作者復習的文獻量和對某個學術問題的了解和理解程度。作者應該予以高度重視,投入應有的時間和精力,寫好討論。寫好了討論部分,即可很好反映作者的水平,又可提高讀者對有關問題的認識。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指為撰寫或編輯論文中引用的有關圖書和期刊資料,引用參考文獻時應按其在文內出現(xiàn)的順序依次以阿拉伯數(shù)字在文后標注。參考文獻引用得是否正確書寫格式是否符合標準已成為審核醫(yī)學論文和醫(yī)學期刊質量的一項指標。
選用參考文獻的時候需要經(jīng)過篩選,列出參考文獻的目的是:為了說明本文所借鑒內容的科學依據(jù)的出處以供讀者查閱參考;減少對前人文獻的復習以縮減篇幅;對前人成果及著作的認同與尊重。引用參考文獻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權威性及專業(yè)性一般權威性專業(yè)性雜志上發(fā)表的科技論文最能代表相關課題的研究水平及現(xiàn)狀應盡量引用;自閱性即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一次性文
醫(yī)學小短文篇二:一年級語文上冊短文閱讀練習題 (800字)
1、大自然的郵票
春天的樹上,長出嫩嫩的芽瓣。夏天的樹上,掛滿肥肥的葉片。秋天的樹上,樹葉涂滿鮮紅和金黃。冬天的樹下,樹葉落地化成土壤。落葉是大自然的郵票,把一年四季寄給你,寄給我,寄給大家。
(1)這一段話共有()句。
(2) 填空:
a、一年有( )、()、( )、() 四個季節(jié)。 b、春天的樹上,芽瓣是 () ;夏天的樹上,葉片是() ;秋天的樹葉顏色有( ) 和( ) ;冬天的樹下,滿地是() 。 c、大自然的郵票指 ( )。
2、人有兩件寶
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會做工,大腦會思考。
用手不用腦,事情做不好。用腦不用手,啥也做不好。
用手又用腦,才能有創(chuàng)造。一切創(chuàng)造靠勞動,勞動要用手和腦。
(一)這是一首兒歌,一共有( )句話。
(二)填空:
(1)人有兩件寶是指( ) 和() 。做工靠( ) ,思考靠( ) 。
(2)做事情要用( ) 又用() 。這樣才能
( ) 。
3、 夏天
初夏,石榴花開了。遠看,那紅色的花朵像一簇簇火焰。近看,一朵朵石榴花像一個個小喇叭。淡黃色的花蕊在風中搖動,就像一群仙女在翩翩起舞。
1、這段話共有()句。
2、用橫線劃出第2、3句。
3、石榴花在() 開放。它的花蕊是( ) 的,花朵是( ) 的。
4、我喜歡石榴花是因為( ) 。
5、石榴花很多,從( )、()等詞可以看出。
4、斧子
老爺爺微笑著說:“孩子,你很誠實。我要把這兩把斧子也送給你吧!”孩子說:“老爺爺,不是我的東西,我不要!闭f完,拿著自己的斧子走了。
(1)老爺爺說了( )句話,孩子說了()話。
(2)老爺爺送給孩子兩把斧子,他有沒有要?為什么?()
(3)學了本文后,我們也要做個( )的孩子。
5、時鐘花
小白兔沒有鐘,不知道時間,它請小山羊幫忙想辦法。小山羊送給它三盆花。 太陽出來了,牽;ㄩ_了,張開了小喇叭。中午,午時花開了,張開了笑臉。天黑了,夜來香開了,張開了小嘴輕輕地唱歌。
1、這篇短文有( )段話。
2、小山羊送給小白兔什么花? 、 、
3、( )花早晨開,()花中午開,()花晚上開。
6、金魚
魚池中的金魚各種各樣,有圓頭的,有大眼的,也有尾巴像花朵的。顏色也不少,有金色、黑色、白色,也有白色和金色相間的,很好看。
它們非;顫姡T谒镉,有時互相追逐,有時一起游戲,加上色彩美麗,真令人喜愛。
1、短文有( )段話。
2、文中的金魚有()種顏色。
3、金魚的形狀有( )的,有( )的,也有()的。
4、你最喜歡的金魚是( )。
7、浪花
我坐在沙灘上玩耍。浪花看見了,邁著輕輕的步子走來,悄悄地瘙癢了我的小腳丫。笑得我眼淚都流出來了,他才嘩嘩地笑著跑回家。
一會兒,浪花又唱著笑著跑來了。這次它給我捧來了雪白的貝殼,青青的小蝦。
嘩嘩嘩,浪花跑去又跑來,像一群淘氣的娃娃。
1、短文有()段,請標出來。
2、填空。
( )的步子 ( )的貝殼 ()的小蝦
醫(yī)學小短文篇三:2015年醫(yī)學論文格式及寫作方法
2015年醫(yī)學論文格式及寫作方法
醫(yī)學論文寫作是一項嚴肅、意義重大的工作、是交流經(jīng)驗,傳播科技成果,不斷提高臨床診治和科研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不斷的總結,才能在總結的基礎上不斷的進步。因此,必須以科學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的去寫,即不能夸大,也不能縮小,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密切注意醫(yī)學論文的科學性、實用性、先進性及可讀性。不同的工作性質寫出來的醫(yī)學論文不盡相同,個性是主要的,但也不能沒有共性,不是無章可循。但應盡可能避免寫作時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特別是醫(yī)學論文的表達方式應該更科學一些,論文的布局和段落應分明,層次應清晰,推理應符合邏輯,條理性要強。下面就本人在編輯工作中的一些體會,重點談談醫(yī)學論文寫作的方法。
一、醫(yī)學論文題目的選擇
1.1醫(yī)學論文的命題
醫(yī)學論文題目應是文章內容的集中概括。作者寫論文,一是傳播科技經(jīng)驗,二是為晉升需要,因此,論文好壞與標題有很大關系。由于論文題目首先映入讀(編)者的眼簾,讀(編)者瀏覽文章,多先看題目,然后才決是是否閱讀(取舍)全文。所以,要求命題既能概括全文內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記憶和引用,做到恰當、確切、簡短、鮮明,起到一種畫龍點睛的作用,以引起讀(編)者的注意與興趣。
我國《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學術論文以及其它類似文件編寫格式》提出:"題名應力求簡短,一般不宜超過30個字。"應以20個字左右為宜,越簡短(確切)越好。美國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在稿約中規(guī)定"文題必要時給目錄寫一個限在75個字母空間之內的短題。"文題應與文章內容相符,一忌泛,二忌繁,同時還應具備可檢索性、專指性、信息性,必要時可加副題,要給人一種"非看一下不可"的魅力。
一般先定題目再寫論文,但亦可先寫論文再定題,也可將要寫的內容列出提綱,根據(jù)提綱再定標題,文題貴新,切忌老生常談。別人用過的題目不要再用。從來稿情況看,多為回顧性與前瞻性兩大類;仡櫺缘母寮菀鬃哌M前人形成的模式,格局大體相同,多半是多少病例的臨床分析,經(jīng)過幾次試驗、觀察結論與前一致,這樣說明的問題很有限。如果能在回顧中找出經(jīng)驗教訓;闡明需要注意的間題;論證你的某個新觀點;或修正前人的某種錯誤,這樣文章就有了新意,在設備、文獻、實驗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可以寫綜述、講座、學術論文、病案討論之類;條件差的單位或初學寫稿者,結合不同的具體情況,可先從寫臨床報道、誤診教訓、技術改進、心得體會等入手。盡量結合自己熟悉的內容,日常從事的工作。否則難免在癥狀、體征的描述上無中心、不準確、矛盾大、漏洞多,而且不了解進展,不熟悉近況,甚至只是道聽途說,這樣就很難成功。總之,題目是論文最重要的內容,以最恰當、最鮮明的詞語組合,好的命題可以使讀(編)者看過題目后,能夠得知論文中的梗概和主要特點,能夠吸引讀(編)者使之產(chǎn)生閱理全文的興趣,反復引用,經(jīng)久不忘。
1.2醫(yī)學論文的署名
醫(yī)學論文署名要用真名(學術論文)而不用筆名,并寫明工作單位和郵政編碼,以便
聯(lián)系和供讀者咨詢。本刊編排順序為工作單位、郵政編碼,而后是作者。集體創(chuàng)作應在文末署上執(zhí)筆人或整理者的姓名,以明責任,便于查考。
署名不可過多,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必須參加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或參加本文章撰寫,對文章內容負責并能進行答辨的人。署名次序應按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起主要作用的人列在前面。根據(jù)目前各省晉升掌握的情況看,署名太多也無意義,一般3-5人即可。指導者、協(xié)作者或列在姓名中,或在文末致謝中寫出。不要出現(xiàn)一篇短文或臨床報道出現(xiàn)十余作者的情況。
署名本身是一件很嚴肅的、科學性很強的事,但由于近年來社會上一些不正之風也同樣沖擊著科學技術界,作者的署名也無例外的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①署名過多;②署名過亂;③帶名;④掛名。論文第一作者必須對全文負責,不能無原則的亂署名,尤其不能將與本文章無關的人員署上。決不能以署名做為替人晉升創(chuàng)造條件的手段。
1.3醫(yī)學論文摘要與關鍵詞
摘要是正文的高度濃縮,是醫(yī)學論文內容不加注釋的評論和簡短陳述。便于讀(編)者了解全文的要點,便于做文摘和檢索。因此,摘要應力求簡明扼要,字數(shù)一般為200字左右,如是特殊情況字數(shù)可以略多。摘要可以獨立使用,不過簡亦不過繁,不要一般的套套空活,但也不要照搬圖表、公式,不可用非沿用編寫符號。有的期刊要求列出關鍵詞,即選出3-5個代表論文主要內容的單詞或術語,另起一行列于摘要后。醫(yī)學論文關鍵詞的選用應盡可能的用《醫(yī)學主題詞表》中的術語。講座、綜述、病案討論、誤診教訓、臨床報道可以不使用。
1.4醫(yī)學論文的正文
醫(yī)學論文由前言(引言)、臨床資料(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等組成。各部分應妥善安排,即明確分工,避免重復,又互相配合,防止遺漏。正文內的小標題層次分配國內各刊使用不一,本刊要求為1,1.1、1.1.1、(1)、①,可以跳檔使用。本刊正文亦主要分為前言、臨床資料(資料與方法)、結果、討論等四個層次,也即為四個段式的格式。相當一部分醫(yī)學論文都有參考文獻,其附在全文結束后,順序應以右上角碼的形式標注在文內相印處(即引用文獻處)。
二、醫(yī)學論文的內容要求
醫(yī)學論文寫作多是有感而發(fā),多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熟悉工作。怎樣寫醫(yī)學論文呢?基本要求應是客觀地、真實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反映事物內部的規(guī)律性。要完成這樣一項工作,就必須以嚴肅的態(tài)度、科學的方法、嚴謹?shù)膶W風去認真對待。醫(yī)學論文雖然都源于臨床,但決不是臨床工作的平鋪直敘,應是從中取其精華,內容必須有材料、有概念、有判斷、有觀點,合乎邏輯,順理成章,且材料確實(經(jīng)得起考證)、概念明確、判斷恰當,觀點正確,不含水分。即應具有實用性、科學性、先進性(獨創(chuàng)性)、可讀性等內容。
2:1實用性
科學發(fā)展迅速,知識不斷更新。臨床醫(yī)學文要做到為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積累資料,又要指導臨床實踐,就得密切注視信息,才能使醫(yī)學論文兼具實用性和先進性。醫(yī)學是一門應用科學,除了少量純理論研究,絕大多數(shù)醫(yī)學論文應結合臨床、預防的實際,也即是對臨床工作有無實際的指導作用,實際指導作用越好,實用性越強,價值越大。前人多次觀察、論證的數(shù)據(jù)可直接引用,但要結合自己的觀察,從中找出變化的規(guī)律,從而在疾病和預防、治療、轉歸上起到實際的指導作用。既可普及,又利于提高,既看得懂,又用得上,既有社會效益,又有推廣價值。
2.2科學性、真實性
從醫(yī)學論文的命題起就一定要符合科學性的原則。取材可靠、客觀真實,有計劃、有設計、有對照,并通過計算,對象選擇、分組處理,評定應是雙盲、隨機、客觀。這樣的結果有說服力,科學性強。
科學本身不能想當然,也不能憑主觀愿望,更不能臆想或編造。因此,從選題、設計、觀察研究到結論,每一步都要有嚴肅的態(tài)度、嚴格的要求和嚴密的方法。選題要有足夠的科學依據(jù),設計要有充分的可靠性、可比性和必要的隨機性,觀察研究要真實、準確和全面,強調推理的邏輯性和結論的嚴謹性。結果應忠于事實和原始資料,討論的內容不夸張、不失實。即數(shù)據(jù)準確、引文準確、用詞準確,內容觀點正確無誤。避免概念不清、論據(jù)不足、自相矛盾、層次不合理、觀點不明確。不任意取舍,不摒棄偶然現(xiàn)象。
2.3新穎性、先進性(也稱創(chuàng)新性)
科學的生命在于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造就沒有發(fā)展,一篇醫(yī)學論文要有新意,有新內容、新觀點、新方法、新經(jīng)驗等等。這樣對別人(閱讀者)才會有所啟發(fā),有所收獲。所以要求論著的學術內容有別于過去已發(fā)表過的文獻,應有所獨創(chuàng)、有所發(fā)現(xiàn)或發(fā)明。例如在基礎研究方面,選題新、方法先進,有新發(fā)現(xiàn),新觀點;在臨床研究方面,病例更多,觀察更深,診斷治療方法有創(chuàng)新,效果更好,提出新見解等等。這樣的論著才有刊出的價值。許多文稿投寄期刊后未被來納,主要就因為它們只是重復了過去的文獻或教科書的內容,缺乏新意或創(chuàng)見。
創(chuàng),多指前人沒做過或沒發(fā)表過的,即"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發(fā)明,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凡達到國際水平、國內首創(chuàng),即符合創(chuàng)造性。新,指非公知公用,非模仿抄襲。如果是模仿和重復已有的,要仿中有創(chuàng),推陳出新,即從新的角度闡明新的問題(如老藥新用、古方今用)。有水平的醫(yī)學論文必須是先進的經(jīng)驗或有新的見解。這樣的論文投寄后被采用的機會就大的多。
2.4可讀性
言不在多,而在于精。文字表達準確、簡練、通順,論點鮮明、論據(jù)充足、邏輯性強、術語規(guī)范、格式合適、結論可靠切題,并有一定的生動性,使讀(編)者以最少的精力,獲得最多的收獲,且愛不釋手。切不可因某種原因,文稿倉促求成,內容不多,于
是表格加圖,再加文字敘述,反復疊羅漢,使之看而生厭,投寄期刊后多被退稿,于人無益,于己無用,無功而返,造成無謂的勞動。
三、醫(yī)學論文的格式構成
3.1引言(前言)
是醫(yī)學論文開篇的一段短文,主要介紹本文的背景、理論依據(jù)、論文的范圍目的與工作的收獲、結果、意義等。可根據(jù)論文的需要或長或短。要求言簡意賅,點明主題。如"我院內科1992年2月至1995年10月應用鹽酸納絡酮治療鎮(zhèn)靜催眠藥急性中毒48例,與同期未用納絡酮治療的42例對照比較,療效滿意,報告如下。"不可言過其實,尤其是諸如國內外罕見,未見報道,無先例,屬最新水平之類,必須有充分證據(jù),否則一般不用。
3.2臨床資料(資料與方法)
是論著的主要內容,包括實驗對象、器具、采用什么方法、多少病例(男多少、女多少)、如何分組、診斷手斷、依據(jù)、治療方法(用藥)、療效標準、觀察及隨訪時間等等。應說明資料來源的時限、年齡、性別、職業(yè)的可比性。在此需要特別提醒注意的是說明療效或某種方法時(轉 載 于:m.serialtips.com 蒲 公英文 摘:醫(yī)學小短文)需設對照組,條件同等、隨機分組、用藥或檢測采用雙盲法對照。共同的是使讀者具體了解該研究的具體內容,一方面便于理解和評價,另方面便于驗證和仿行。任何科學成果,必須能夠在方法同樣條件下重復出同樣結果,方能得到公認。因此,描述材料和方法以使讀者能進行重復為度,過分簡略固然不行,過分詳盡也無必要。
資料中如數(shù)字較多可用統(tǒng)計圖表表示。統(tǒng)計表應有表題和序號(一個表不用序號,列為附表)。統(tǒng)計表應按統(tǒng)計學原則制作,表格兩端開口,不用縱線,只用一條縱線說明主語與謂語,表格左上角不用斜線。表格內避免繁雜,更不能與正文重復。
3.3結果
醫(yī)學論文的中心部分。即實驗研究、臨床研究、分析觀察、調查的各種資料和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歸納,經(jīng)必要的統(tǒng)計學處理后所得的結果。這是決定論著質量是否嚴謹,數(shù)據(jù)是否準確可靠,要求高度真實和準確,實事求是的撰寫。失敗就是失敗,成功就是成功,不要人為地夸大成功率,且要消滅統(tǒng)計方面的誤差。
3.4討論
即將所得結論或研究結果,從理論上進一步認真分析?茖W的推論和評價,證實所得結果的可靠性,闡明具有科學性、先進性的論據(jù),從而取得大家的公認。通常討論的問題有:闡述該文研究的原理與機制;說明該文材料與方法的特點及其得失;分析該文結果與他人的異同及優(yōu)缺點;根據(jù)該文結果提出新假設、新觀點;對各種不同學術觀點進行比較和評價;提出今后探索的方向等等。當然,一篇文章通常只討論其中的某些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討論必須緊緊扣住該文的研究結果,突出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與
新認識。有的醫(yī)學論文討論部分只是重復過去的文獻,甚至抄襲某些專著和教科書的內容,這就失去了討論的意義。
討論的深淺、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掌握文獻的多少和分析能力。因此,必須了解本專業(yè)的近況及動向,才能比較客觀的得出正確的結論。
3.5醫(yī)學論文的參考文獻
只限于自己閱讀過并引用的文獻(必須是公開發(fā)行的刊物),按文內引用順序排列寫在文后,文內按1.2.3......順序在引用處標出右上角碼,如在右上角標注[1]或[1-3]或[1,4]最好是著重引用近年的(3-5年)期刊文獻。醫(yī)學論文參考文獻的書寫格式多采用溫哥華式。
刊物:作者(兩位作者可一并列上,中間加逗號;三位作者或以上,可只寫第一作者,后加逗號及等),文題列于作者后(有的刊物略去文題),然后順序列出刊物名稱、年份、卷(期):起迄頁。
例楊亞輝.國內外胸心血管外科進展臨床醫(yī)學1995;15(6):36
楊亞輝,等.國內外胸心血管外科進展臨床醫(yī)學1995;15(6):36一38
書籍:依次順序為作者,書名,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份:起頁~迄頁
例張學禮主編,怎樣撰寫醫(yī)學論文第一版,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0:82-90
外文資料西文只用姓,不用全稱,其它順序同期刊。
參考文獻不宜過多,論著8條、綜述20條以內為宜。引用的文獻必須具有價值,引用的論點必須準確無誤。取其精華,引用部分要恰到好處,寧少勿濫。
相關熱詞搜索:短文 醫(yī)學 醫(yī)學英語短文 醫(yī)學科普短文
熱點文章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