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教學中情緒體會訓練模式

發(fā)布時間:2020-09-13 來源: 調研報告 點擊:

 歌唱教學中的情緒體會訓練模式

 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重會唱,輕體會”的問題普遍存在,嚴重制約了感受、理解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我認為:在學生的音樂素質結構歌唱要素中,“體會”是歌唱的關鍵。“情緒是每首歌內容的體現”,必須認真體會其情緒,抓住整首歌的情感基調,從而唱出感情,體現歌曲主旋律,達到歌唱的最優(yōu)化。教學實踐中,我強化了體會情緒訓練的地位和作用,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了以發(fā)展歌曲體會為基礎的歌唱教學改革,提煉了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情緒體會訓練模式。

  一、比較性歌唱。所謂比較性歌唱, 就是將歌唱的情緒加以變換,讓學生在歌唱中與原歌唱比較。

  例如:教《我們多么幸!愤@首歌時,用“稍快、活潑地”情緒唱一遍后,再用“稍慢”唱一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會這兩種效果,然后讓學生選擇那種效果佳,學生紛紛發(fā)言,一致認為“稍快、活潑地”好,不僅從“唱”還是“聽”的方面都如此,學生們還提出要唱出幸福、愉快的感覺。這樣不僅使學生會唱了,而且使學生知道該以什么心情去唱。

  二、對比性歌唱。所謂對比性歌唱,就是將不同旋律的相同情緒的歌曲進行對比。比一比歌曲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比如教了《我心愛的小馬車》后,指導學生對比曾學過的《堆雪人》。兩首歌曲速度和情緒都是“輕快、活潑地”,但節(jié)拍不同,前者是2/4,后者是4/4,學生邊唱邊體會這兩首歌的不同,他們就會在旋律的節(jié)奏上、內容的形象上,歌曲的韻味上獲得不同的感受。唱〈我心愛的小馬車〉就會獲得一股催人上進,不斷努力的精神和力量;唱《堆雪人》就會獲得心情舒暢,興高采烈的感受。于是,這些感受和體驗會為歌唱的優(yōu)美奠定基礎。

  三、理解性歌唱。所謂理解性歌唱,就是學生通過對歌詞的理解,來選擇確定與內容相符合的心境。

 歌曲是靠文字塑造的形象和旋律來抒發(fā)情感,感染人們的,學生通過歌詞,間接感受到歌曲中塑造的藝術形象和畫面。這就需要我們訓練學生通過邊唱歌邊想象出那歌曲中那生動活潑的畫面的能力,使學生把理解歌詞與想象畫面結合起來,增強歌唱的形象感。

  例如,《金扁擔》這首歌曲主要是反映公路修通了,汽車開進了苗家山寨這個主題,我抓住這個主題,讓學生討論:人們的心情該是怎樣?“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學生說,心情一定是欣喜若狂,喜氣洋洋的人們在像金扁擔一樣的公路邊有說有笑。學生在唱了這首歌時,從歌詞中想象出了一個鮮明的畫面,感受到了歌唱中意境的美。

  情緒是一首歌曲的主旨。訓練學生的情緒體會,把歌詞的理解與情感的體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通過歌唱感受歌曲表達的情感和描畫的景象。教學實踐證明,教學中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運用歌唱的情緒訓練因素,有意識地強化學生對歌曲的體會,極大地促進了學生歌唱中綜合素質的整體協調發(fā)展。

相關熱詞搜索:歌唱 情緒 體會

版權所有 蒲公英文摘 m.serialtips.com
谁有黄色毛片黄色网站,天天操美女的逼干,美女131湿影院,完美伴侣电视剧